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俄在顿巴斯收复失地 推广战斗算法

爱图集

自俄乌开战以来,双方的战事已经超过了两个月。而以现在的战场态势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意外情况发生的话,这仗还要打上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后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收场都不好说。很显然,俄乌之间的战事正在向

正文摘要:

自俄乌开战以来,双方的战事已经超过了两个月。而以现在的战场态势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意外情况发生的话,这仗还要打上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后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收场都不好说。很显然,俄乌之间的战事正在向长期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军事大国和中等军事国家进行高强度常规作战的观察视角。我们综合现在的战场信息,来跟大家谈谈顿巴斯战场决战一周来,双方的作战都有什么看点。我们在谈近期的顿巴斯战况之前,先结合下开战以来的一些情况,做一个背景铺垫。俄乌战争的第一阶段,是以俄军的全线进攻为开端的。俄在顿巴斯收复失地 推广战斗算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赫尔松得意顿巴斯失利,乌又有120人团灭,总阵亡人数已超38万?

俄乌局势瞬息万变,前不久乌军刚刚拿下南部重镇赫尔松,得意劲儿还没过去,就被顿巴斯地区的失利泼了一盆凉水,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俄军在进攻顿涅茨克的过程中又团灭了120名乌军士兵,此前有媒体曝出,乌军阵亡人数已经高达38万,屋漏偏逢连夜雨,眼下又有120人被歼灭,乌军究竟还能不能收复失地?总阵亡人数被曝超38万,乌军损失真有这么惨?现阶段俄乌实力差距还有多大?关于以上三个问题,我将从这次俄乌冲突的走向说起,来为您深入分析。

今年2月17日,持续数月的乌克兰东部危机发生恶化,乌克兰政府与乌东地区民间武装互相炮击,随后乌东民间武装开始向俄罗斯疏散居民,同一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地独立。

2月24日,俄军正式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同时对乌克兰多个地区发起攻击,乌克兰宣布关闭领空,并与俄罗斯断交,俄军攻势猛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突进至离基辅仅有35公里的地区,3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称已实现对赫尔松州的完全控制,不过由于乌军的顽强抵抗,俄军在4月初被迫撤出基辅地区,9月6日,沉寂数月的乌克兰部队发动哈尔科夫大反攻,收复了约6000平方公里失地,随后俄罗斯在9月23日策划了乌东四地的公投,战事开始向赫尔松转移,10月22日,俄军开始疏散赫尔松地区居民,其武装部队于11月11日完全撤出,转入第聂伯河左岸进行防守,11月14日,乌克兰宣布夺回赫尔松市区。

第一个问题:又有120人被歼灭,乌军还能不能收复失地?

乌军在进攻过程中已遭受了巨大损失,眼下又有120人被歼灭,乌军究竟还能不能收复全部失地?

俄罗斯已转入防守态势,乌军进攻将会面临更大压力。在俄军弃守赫尔松市区之后,俄乌双方已在事实上“划江而治”,第聂伯河成为了一道天然屏障,再加上俄军在东岸早已部署了防御阵地,乌军很难进一步展开推进,同时,俄军还将一部分兵力派往扎波罗热,在顿巴斯地区也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可以看出,俄军已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考虑到俄军新动员预备役也在逐步进入战场,乌军的攻势恐怕会受到极大阻碍。

乌军兵力已捉襟见肘,同时后勤保障也成为一大难题。乌克兰人口本就不富裕,自开战以来,乌克兰政府已经进行了多轮动员,其储备兵员已消耗殆尽,眼下很多未上过战场的平民都被迫拿起了武器,在这种情况下,乌军的作战能力必然会受到限制,同时,俄军也加大了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打击,乌军的补给和后勤面临极大考验。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未必希望乌克兰完全收复失地。俄乌冲突实质上是美俄之间的利益博弈,其维持僵持态势显然更符合美国的战略构想,况且西方世界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再这样下去其自身的武器储备将面临危机,因此,北约国家接下来很可能会较少对乌援助,这样一来乌军的突进能力将大打折扣,其大概率无法收复被俄军控制的全部失地。

第二个问题:总阵亡人数被曝超38万,乌军损失真有这么惨?

近日有“开源情报”曝出,自开战以来,乌克兰方面已经有超过了38万人阵亡,乌军损失真的有这么惨重吗?

从战争规律来说,乌军阵亡38万几乎是不可能事件。历史统计数据显示,在战场上军队的阵亡数和负伤减员数的比例一般在一比三,按照这个数值计算,那38万阵亡人数则对应了114万的负伤人数,这一数量远远超过了乌军在冲突中的总投入,况且,38万的阵亡人数意味着自冲突爆发后,乌军每天需要战死1600人,这显然不符合实际。

从目前战场态势也可以判断这一信息的真实性。乌克兰在战前公布的作战人员总数约为20万人,冲突爆发后不久,乌克兰就进行了全国性战争动员,乌国防部在今年7月曾公开表示,乌方武装人员已有70万人,而这已是乌克兰耗尽战争潜力的结果,如果说其中一半都已阵亡,那乌克兰根本不可能在顿巴斯与俄军作战的同时,还能在赫尔松地区逼迫俄罗斯选择撤退,此外,最新消息显示,乌军在拿下赫尔松市区之后,多次尝试渡过第聂伯河,继续进攻左岸地区,由此看来,乌军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并未受到严重影响,阵亡38万根本不可能发生。

从俄军战报也能初步估计双方真实战损情况。一般而言,出于战时保密以及宣传的需要,交战双方通常会对战报进行一定修饰,其会减小己方战损,同时对对方数据进行扩大,然而在今年9月底,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就曾表示乌军是阵亡人数为61207人,显然乌克兰不可能在两个月内折损30万人,更何况俄军这六万人的数据或许还有一定夸大,乌军阵亡38万人这一信息属实有点过于离谱。

第三个问题:现阶段俄乌实力差距还有多大?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九个月,战局走向依旧不明朗,乌军展现出与俄军匹敌的强悍战力,那么现阶段俄乌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首先,从武器装备对比来看,俄军的优势主要在于规模,但是乌军在有西方国家援助的情况下,其性能更胜一筹。目前,俄乌两国都未在海军层面做过多投入,双方主要作战力量以陆军和空军为主,在空军方面,俄罗斯无疑占绝对优势,公开资料显示,战前乌克兰空军共拥有173架战机,而俄罗斯战机总量则超过1500架,并且还具备一定技术优势,然而俄乌之间并未进行大规模空战,其空中力量主要集中在地面支援作战,这样一来,在西方世界防空武器的支援下,俄军的优势大打折扣,而在陆军层面双方并不存在显著代差,毕竟俄乌两军师出同源,乌军主战坦克以T64、T72为主,俄军以T72、T80和T90为主,在火炮方面,双方仍在使用来自苏联的龙卷风和冰雹,不过乌军还持有西方世界援助的海马斯等先进火炮,俄军更多是凭借规模实现对乌军的地面压制。

其次,俄军虽然表现比较拉胯,但是其军事实力还是优于乌军。最新消息显示,俄军导弹部队正在更换现代化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同时还启用了三款新型武装无人机,从这一点来看,俄罗斯的军事潜力和战略储备依旧充足,反观乌克兰就有点力不从心,其财政体系已经崩溃,大多数武器装备也只能依靠北约国家的援助,再加上乌克兰经过多轮动员,兵源已严重枯竭,而俄罗斯目前仅进行了部分动员,两国军事实力仍存在明显差距。

最后,这场俄乌冲突已在事实上发生外溢,俄罗斯对抗的不仅仅是一个乌克兰,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并不是有利的一方。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自俄乌冲突以来,已经有来自四十余国家的超过一万多名雇佣兵进入战场,协助乌军对俄作战,要知道,此前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投入的总人数也不过15万,同时,截至今年十月,西方世界对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总额已达413亿欧元,相当于俄罗斯军费预算的86%,这足以抹平俄乌之间的军力差距,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乌军才能在战场上与俄军有来有回。

综合来说,随着乌克兰收复赫尔松市区,俄乌战事大概率会进入较长时间的僵持,俄军目前并没有扩大战果的能力,而乌军也不具备击垮俄军的条件,眼下冬季即将到来,双方的军事行动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两国未来很可能会在政治外交层面展开新一轮博弈,不过从俄乌目前的态度来看,其结果不容乐观,乌克兰不会接受俄罗斯占据乌东四地,而俄方也不会允许特别军事行动毫无成果,就看接下来双方会做出怎样的权衡和考虑了。

作者:小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顿巴斯决战超一周,前线乌军“伤亡惨重”,俄军用了啥新战术?

自俄乌开战以来,双方的战事已经超过了两个月。而以现在的战场态势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意外情况发生的话,这仗还要打上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后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收场都不好说。

很显然,俄乌之间的战事正在向长期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军事大国和中等军事国家进行高强度常规作战的观察视角。

我们综合现在的战场信息,来跟大家谈谈顿巴斯战场决战一周来,双方的作战都有什么看点。

一:前期战事

我们在谈近期的顿巴斯战况之前,先结合下开战以来的一些情况,做一个背景铺垫。以与现阶段的作战进行对比,同时帮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顿巴斯战局。

俄乌战争的第一阶段,是以俄军的全线进攻为开端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全线进攻,并非是单纯的军事仗,而是政治仗的成分更高。

首先,俄罗斯打出的战争旗号是“从顿巴斯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是对乌克兰去军事化与去纳粹化。

这说明俄军的出兵并不单纯是要解决顿巴斯问题,而是延伸到了彻底解决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战略问题。

在俄罗斯的战略决策层面,或许设定了最理想的一种方案:

俄军只要选择对乌大规模开战,乌军即会像2014年那样溃不成军,甚至是倒戈相向;而乌克兰东部、南部地带的民众也会像2014年那样喜迎俄军的到来。

如此俄军能以极小的代价席卷乌克兰大地,以形成的既定优势迫使乌克兰签署城下之盟,以解决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战略问题和顿巴斯地区的具体问题。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俄军的实际打击力度并不大、实际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实际的战争准备并不充分、但实际的军事行动却又十分大胆的迷惑行为。

以基辅方向的作战来说,开战首日俄军直升机群在大白天突袭乌克兰首都外围机场,试图控制机场后迅速机降部队,对乌首都实施闪电战。

实际上乌军早有准备,俄军直升机群不仅在开进途中就遭到绵密防空火力的攻击(虽然损失不大),机群刚落地也遭到了炮火覆盖,使得后续机降无法展开,空突部队还得指望地面部队开进救援。

而在哈尔科夫等地,出现了俄军轻兵分队直接冒进到城市内,然后遭到损失的情况;在更多的机械化部队开进过程中,俄军由于兵力少、准备不足,也出现了大量弃车和分队被袭的情况。

最终仅仅不到一周时间的作战,俄军就出现了自认超过2000人的伤亡,日均伤亡竟然达到了300人。

乌军没有像设想的那样一触即溃(南线例外),而乌克兰东部、南部地区的民众也没有像2014年那样积极欢迎俄军。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在乌克兰的仗其实是打僵了,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俄军对乌第一阶段的作战。

现在俄罗斯所说的第一阶段作战,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阶段作战受挫后(当然,当时可能就没想着分阶段),进行调整的作战方案。

调整后的作战方案自然是立足于第一阶段作战之后形成的现状,向军事方面进行倾斜,同时不放弃政治谈判的结果。

说得直白些就是依然延续了之前以打促谈的思路,只不过由速胜逐渐转为通过现有战线依靠作战来取得优势,这也是之后俄乌数次谈判的背景。

那么最初的战事形成了什么现状?俄军又是如何向军事方面倾斜的呢?

在最初的战事中,北线俄军兵临基辅城下,同时向东的切尔尼戈夫、苏梅、哈尔科夫也是兵临城下的情况。

在顿巴斯区域,俄军支援下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武装在向乌军主力发起攻击,因为东乌武装有“收复失地”的需求,因此实际的进攻力度反而更大。

在南线的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俄军前期取得了战略优势,但在向尼古拉耶夫推进中受阻,扎波罗热首府也仍在乌军手中。

俄军之前吃的亏主要是轻敌大意、轻兵冒进、兵力不足。此后俄军以宣布进入静默状态为掩护,向前线增加兵力、火力,同时对后勤线进行了稳固,使得前方部队维持了基本战力。

但以俄军此时的实力,仍然不具备全线攻城能力,其只能在基辅等坚城外围与乌军对攻,试图消耗乌军有生力量,同时形成较大的军事压力以利谈判。而在顿巴斯,由于涉及到出兵最低目标的达成,则是实打实地进攻,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马里乌波尔围城战和在顿巴斯其他区域的推进。

由于调整的作战方向,俄军的损失率迅速得以下降,日均伤亡只有之前的不到一半。同时由于俄军在稳固战线的兵力、火力展开,乌军在常规战中的损失急剧上升。在基辅等城市外围与俄军对攻的部分乌军主力部队,重武器损失很大,有些甚至失去了战斗力。

而在顿巴斯区域,东乌武装在乌军的次要阵地方向推进迅速,另外俄军及东乌武装全力围攻马里乌波尔,处于缓慢推进中。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俄军调整后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乌军虽然占据兵力优势,但在对攻中却占不到便宜,尤其重装部队的损耗很大,技术装备的损失率很高。

不过就整个战场来说,俄军投入的兵力仍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击败乌军。

只有乌军没有出现决定性的溃败,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在不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援,乌克兰的谈判便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

实际上此前的数次谈判,乌克兰的表态也都是前后不一,实则是对俄实施缓兵之计,以将俄拖在战场上。

俄罗斯在清醒过来后,逐渐意识到政治仗已经无法收效,转而进入到以军事仗为主的阶段。

既然要打军事仗,那么就要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优势才行。

以俄军实际的参战兵力来说,无法在全线战场上彻底击败乌军,因此便将作战重心完全转入到顿巴斯战场。

在俄乌开战一月后,俄军正式宣布了此目标。

二:顿巴斯决战

俄乌开战一月时,俄军自认伤亡已经超过了5000人,其取得的军事成果是:

第一:将乌克兰海空军及防空部队的主要力量打残,使得其对俄军的威胁程度降低;

第二:普遍打击了乌克兰全境的军工设施,使得其无法再为乌军提供新装备、修缮老旧/战损装备;

第三:打击了乌克兰全境的军火库、油料库,削弱了乌军的战争潜力;

第四:消耗了乌军机动部队的战斗力,使得其重装备的损失尤其严重;

第五:占据了卢甘斯克93%的区域和顿涅茨克54%的区域,使得顿巴斯的态势由乌军包围东乌武装,转为东乌武装包围乌军;

第六:控制了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的大部和哈尔科夫州的一部,使得俄军直接能威胁到乌克兰中部、中南部,同时对顿巴斯乌军也形成了北向和南向的进击态势。

由于在战略上迫使乌克兰屈服已经不可能,同时在军事上占领基辅又不可能实现。北方战线的俄军同时还面临在乌克兰核心区作战,后勤线大大拉长且不稳固的情况。

为了能向顿巴斯集中更多的兵力、火力,同时节约后勤和兵力上的损耗,俄军选择了从北线撤军,集中解决顿巴斯乌军的策略。

从基辅方向的撤军,其实就标志着俄军从打政治仗为主,向打军事仗为主的转变。

从3月底到4月上旬,俄军在北线的部队开始撤出,并进行兵员、武器上的补充、休整,随后转入到顿巴斯地区的作战。

与此同时,顿巴斯地区的俄军及东乌武装在集结兵力,整备大战所需的各类物资。俄军另从国内动员有经验的步兵及技术兵种增援战场,使得战场的兵力密度得以进一步提升。

另外,这一时间段,在马里乌波尔的俄军及东乌武装在全力攻城,终于在4月中旬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随着俄军调整兵力的逐渐增多,以及马里乌波尔战事大局已定,最终的顿巴斯决战终于打响了。

在4月18日晚上,俄军开始对乌军全线进行大规模的火力准备,仅仅是火箭和炮兵部队就打击了1260个军事目标。此后数次,俄军的火力打击目标数基本也维持了这个水平。

因此乌克兰方面即认为,俄军对顿巴斯的全面进攻从4月18日就开始了。

而俄罗斯中央军区副司令鲁斯塔姆·明涅卡耶夫在4月22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俄军第二阶段的作战已经在两天前开始了。所谓两天前,也就是4月20日。

我们可以理解为俄军的火力准备在4月18日晚上开始,俄军地面部队的动作在20日开始进行。不管怎么算,现在俄军第二阶段的进攻也已经超过一个星期了。

相较于俄军在开战初期“伤亡惨重”的情况,以及在第一阶段作战中的战术,其在第二阶段作战中的一些新情况值得注意。

首先在战略层面,俄军开始更多地打击乌军的后勤补给线。

大家可能觉得,开战时打对方的后勤不应该是常识吗?为何俄军现在才开始这样做?

我们在前面之所以花了那么大篇幅去讲俄乌作战的历史背景和前期作战的情况,重点强调了俄军在前期想打政治仗的问题。

在俄的最理想设定中,对乌作战并不需要实际打击太多目标,即可完成任务,颇有一种俄军只要开动对方就要倒下的意味。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设定只打军事目标,毕竟将俄乌打成血仇,后续的谈判可就不好进行了。那么对于军民两用的铁路、公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这就不能进行大范围地打击。

乌军由此可以进行兵力的转运、物资的补充,甚至于乌境内的很多桥梁、道路还是他们自己破坏的,以阻止俄军前进。

政治仗这么打自然是加大了俄军的伤亡,反过来更进一步增强了乌军的抵抗意志,甚至乌军还反过来袭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另外俄海军黑海舰队的旗舰莫斯科号也在作战中沉没,不论是不是被乌军击沉的,但这总归是对俄民心士气的极大打击。再加上乌军普遍虐待、射杀俄军战俘的行为,更加让俄极为恼火。

所以军事仗就不能顾忌太多,要转入到正常的军事作战流程来,打击对方的后勤线就成了常规操作。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俄军不仅在打击顿巴斯乌军的直接大后方——第聂伯罗到顿巴斯的铁路线及重要的仓储设施。同时俄军也将打击目标延伸到了乌克兰中西部地区,对其铁路枢纽的打击将极大地延缓乌军从西乌接收的武器装备转运到顿巴斯。

在对方补给难以获得的情况下,顿巴斯战区则背靠俄罗斯本土,马里乌波尔也基本拿下,难以阻碍俄军的后勤通道,由此俄军进攻部队可以得到良好的补给供应,这是大决战的基本要素。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俄军在第一阶段对乌作战中,后勤线遭到打击是常有的事儿。因为此时俄军并没有稳固的后方,乌军所标示的俄军控制区只有交通线,其实并不夸张。

这样的话,乌军的小分队可以对俄军后勤线进行大量的袭扰,不仅严重阻碍了俄前方部队获得补给,同时这样的打击也令俄军造成不小的损失。

但是在顿巴斯的现有区域内,俄军占领了主要要点后,强力机构和准军事部队还有东乌的动员兵可以随后跟进,在清剿残敌的同时,也使得后勤供应线得到了稳固。

同时俄军特种部队更多地参与到了包围后勤线的作战中,使得乌军的渗透作战屡屡失利。源源不断地后勤供应,从更短的补给线上送抵前线俄军,这就是俄军战斗力的最大保证。

我们再看看乌军的后勤线,从西乌到顿巴斯,直线距离即有上千公里。而就战场的乌军补给情况来说,也是愈加不乐观,因为俄军在地面的主攻方向就是冲着断乌军后路来的。

三:俄军的新部署

我们回归到顿巴斯主战场来,先来了解一下战场的基本情况。

现在俄乌战争的战场从哈尔科夫向南一直延伸到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然后向西则是扎波罗热州、赫尔松州。

现在的大战场大致可分为顿巴斯主战场以及赫尔松/扎波罗热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两个次要战场。

其中顿巴斯主战场从哈尔科夫南一直延伸到了扎波罗热东北部区域,俄军处于进攻态势,在赫尔松/扎波罗热和哈尔科夫正面则是互有攻防或对峙态势,我们重点看主战场的情况。

顿巴斯的主战场现在大致可以分为四条战线:

第一:从伊久姆南下,直指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的北方战线;

第二:从卢甘斯克方向西进,直指北顿涅茨克城市群的东方战线;

第三:顿涅茨克正面的战线;

第四:顿涅茨克西侧连带扎波罗热北部的南方战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伊久姆南下的俄军显然是其主力一部,其直接指向了斯拉维扬斯克和巴尔文科夫之间交通线。一旦这条线被切断,或者俄军打下/包围巴尔文科夫,那么乌军顿巴斯集群的北方后勤线将被切断。

俄军下一步大概率不会直接攻城,而是继续向西南方向进攻,为全面的包围创造条件。

目前在这一方面与俄军作战的乌军主要是第25空降旅、第81空中突击旅及附属的技术兵种部队、准军事部队、领土防卫部队。

而东部战线的俄军及卢甘斯克军队在拿下克列缅纳亚之后,兵锋直接指向红利曼。这一重镇既是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的东北门户,同时也是北顿涅茨克城市群的北方后勤节点。

俄军如果能进一步拿下红利曼而后继续南下的话,一方面可以从西侧包围斯拉维扬斯克,另一方面也是断了北顿涅茨克乌军的后路。

目前在这一方向与俄军作战的主要是乌军第57摩步旅及附属的技术兵种部队、准军事部队、领土防卫部队。

同时就北顿涅茨克城市群的交战而言,这里主要分为鲁别日内、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三个城市。虽然名为北顿涅茨克城市群,其实却是属于卢甘斯克州,这也是乌军在卢甘斯克州最后的存在。

目前,俄方联军已经基本拿下鲁别日内,还在继续进攻中。

在这一方向与俄军作战的乌军主要是第128山地旅、第79空中突击旅及附属的技术兵种部队、准军事部队、领土防卫部队。

在北顿涅茨克城市群的南方,俄方联军正在猛夺波帕斯纳亚,这里如果能够拿下,同时继续向北、向西进军的话,则会与红利曼方向南下的俄军一起兜住北顿涅斯克城市群乌军的底。

目前在这一方向与俄军作战的主要是乌军第24机步旅及附属的技术兵种部队、准军事部队、领土防卫部队。

因此,在目前顿巴斯的北部及东部战线,乌军有至少6个旅的正规军。主要在两大城市群及其周边,与俄方联军作战。

俄军采取了正面推进和两翼包围相结合的战术,其推进速度不能说快,但是都在稳步推进中,尤其俄军对乌军后勤线和后勤节点的攻击十分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从伊久姆到北顿涅茨克城市群的战线,此前并非乌军多年经营的堡垒区域。

乌军所长期经营的堡垒区大多是面向东南方的原东乌武装控制区,而俄军主力从哈尔科夫的伊久姆方向南下,这里是原先乌军主力的侧后方,乌军只能是战争爆发后临时构筑工事,其组织防御的难度要远大于正面战线。

在北顿涅茨克城市群,俄军及卢甘斯克武装组织了正面的进攻。应当说难度确实不小,鲁别日内和波帕斯纳亚都是连续争夺了多日,后者尚未全部拿下。

我们从相关地区的卫星图上来看,周边也都是弥补的支撑点工事,想从正面硬啃实在是难度不小。俄方联军之所以选择猛攻,恐怕有尽快拿下卢甘斯克州境的意味,至少在宣传上会颇有优势。

而在顿涅茨克的正面战场上,乌军都是上述密布的防御工事,其在波帕斯纳亚以南的沿线布防分别是第30机步旅、第95空突旅、第56摩步旅、第54机步旅,此外还有附属的技术兵种部队、准军事部队、领土防卫部队。

俄乌开战之后,顿涅茨克军队即在正面发起了攻击,但进展不大。在马林卡、阿夫迪夫卡,战事都持续了很长时间。

到现在为止,俄军虽然加大了火力攻击密度,但地面进攻似乎并不猛烈,这一区域很可能俄军只是打算牵制性进攻和火力战,正面突破的代价会比较大。

在顿涅茨克向西与扎波罗热州交界的区域,目前布防的是乌军第53机步旅,再往西的扎波罗热州北部,则是增调来的第59摩步旅与俄军在对峙。

乌军第53机步旅在前期作战中遭到了很大损失,而其现在驻防的区域也不是乌军长期经营的壁垒区域。

现在俄军从马里乌波尔解放了上万人的部队,很明显是投入到了这一方向。俄军在南线的进攻现在有明显的进展,而其远景目标应当是向红军城进发,这里是乌军顿巴斯集群最重要的后勤节点。

如果能在红军城以西切断第聂伯罗到顿巴斯的交通线,那么北上和南下的俄军将实现对顿巴斯乌军主力的合围,在切断其后勤供应线的情况下,顿巴斯的乌军将成为大号的马里乌波尔乌军,后续的围歼作战才更为有利。

四:俄军的新战术

由以上俄军的军事动作来看,显然是在军事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部署。但要说想速战速决,除非乌军突然性崩溃,否则是不可能的,这仗要打上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看看俄军的新战术,就不难明白它现在的推进情况了。

首先说,俄军的战机尽管到现在依然在不断损失,但它仍然是掌握了制空权的,再加上陆基、海基、空基高精度导弹的远程打击,其对乌军大部队,尤其是重装部队增援顿巴斯起到了很大的阻止作用。

同时在对顿巴斯俄军的地面支援中,俄空中力量对乌军大部队的集结、反击也威胁很大,基本可以使得乌军丧失战役级的反击能力,迫使其只能分散固守。

但是以俄空中力量的现有实力,并不足以通过空袭就能取得决定性作用,俄军在地面的推进,仍只能依靠地面部队。

俄军的地面部队在信息化程度上并不高,所谓的营级战斗群不过是在旅团范围内集中有限资源,打造相对精锐的主战力量,再由整团、整旅,甚至是加强的资源对其进行支持。

所以理论上,每个俄军的战斗旅团其实只能凑出一个像样的营级战斗群,而且这样的营级战斗群并不以本身战斗力而著称,而是在试探发现敌军大部队后,引导后续的重火力对其进行有效毁伤。简单来说,这就是低配版的信息化作战方式。

在2014年的俄乌战争中,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战术,才能以极小的代价重创乌军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说,俄军其实没有能力让全军所有的营都能组合成这样的营级战斗群,并发挥出相应的战斗力。

因此所谓的俄军有多少个营级战斗群参战,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大部分营都拉出来的话,所得到的的资源并不能集中,进而便无法发挥出原先的战斗力。

在俄乌战争初期,俄军主要打政治仗,同时低估了乌军的作战实力。因此己方的营级战斗群,就发挥不出来相应的实力。

俄军调整后的第一阶段作战,也受限于战线过长、后勤不力等因素,难以发挥出其真正的作战实力。

在这次的第二阶段作战中,俄军回归到了自己实力能够掌握的作战方式。

现在的顿巴斯战区,集中了俄军从北线收回来的重兵集团,同时动员了增援部队,另外从马里乌波尔还解脱出一部分主力,其可用兵力密度较之前提升数倍。后勤线如我们前面所述,也没有太大问题。

因此俄军的现有战术其实就跟2014年的作战比较类似的,其表面上参战部队不少,但实际仍然是以精锐的营级战斗群为主力的,而发挥更大作用的则是为其提供支撑的火力资源。

在俄军发起进攻前,首先使用侦察机掌握乌军的一线阵地,随后则是炮兵的规模火力打击。火力准备结束后,精锐的俄军营级战斗群发起攻击,但又不强攻。

一旦遭遇乌军顽强抵抗后,营级战斗群脱离接触,后续炮兵继续对暴露的乌军阵地进行打击,随后营级战斗群再度进攻。如此反复,待乌军被大部杀伤后,俄军真正的进攻展开,拿下阵地后转交一般的营级战斗群,然后再向下一个阵地进发。

至于城镇目标,打进去之后则由车臣部队和东乌民兵负责地面战,俄军提供技术兵种支援。原则上还是火力打击,优于地面突击。

乌军现在的问题是重装备损失率很大,大部队出击困难,现在集结的几次较大规模反击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防守状态下,乌军炮火难以跟俄军进行炮战,己方的野战防御工事在俄军炮击下又毁伤严重。俄军的坦克部队又不给自己更多的射击机会,使得乌军装备的大量反坦克武器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现在看俄军的推进速度,其实并不快,但是它吃一块就能稳固一块,乌军处于被不断挤压的态势。在战争前期,通过打击俄军冒进部队取得的战果,现在已经很少出现了。

由于遭到了大规模的炮火打击,乌军一线部队遭到了巨大损失,大量人员伤亡和被俘。

在正面作战日益不利的乌军,也在试图复制前期打击俄军后勤线的战果,但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由于俄军特种部队及二线兵力的密度大大提升,这类的袭击也很少能发挥作用,反倒是乌军小分队被不断消灭。

所以现在在顿巴斯的决战,单纯看俄军的进度,它实在是不快,但是它只要是推进了一般都能稳固住。就战场态势而言,对乌军是日趋不利的。

同时在伤亡情况方面,俄军以炮火为主导的作战方式对乌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但俄军自己的伤亡却远低于前期作战。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乌军悠哉悠哉地晒战果的图像了,倒是自己的惨状如上所述不忍直视。

仗打成这个样子,说到底还是消耗战。

结语

就俄军现在的意图来说,就是想通过火力战磨掉乌军的阵地和兵力,吃掉顿巴斯。

而乌克兰现在的情况是,对顿巴斯乌军难以组织有效的支援,只能是寄希望于其尽可能拖住俄军的进攻速度。同时乌军正在紧急接受西方援助的重武器,试图在西乌组织起二线兵团来。

这支部队组建成功后,再拉到东乌继续与俄军作战。如最近的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阿列斯托维奇便称:乌克兰将从5月开始陆续接收西方提供的武器,到6月就可以积累足够多数量的装备,而到了7月乌克兰军队就将有能力开始反攻。

现在的问题是顿巴斯的乌军能不能撑到7月份,还能坚守住主要阵地?另外在两个多月时间中,能不能编练出有战斗力的二线兵团?再有即便这些新的主力编练成功,能否顺利投入到东乌战场呢?这些都不好说。

按照正常的作战流程,顿巴斯乌军主力部队可以依靠城镇及野外防御工事和巨大的伤亡在一定程度上拖住俄军。

但当己方的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工事毁伤到一定程度,弹药也消耗殆尽的话就会出现像马里乌波尔第36海军步兵旅那样的情况。或者稍微好一点,则会出现像亚速营那样的情况。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实在军事上都已经失败,顿巴斯乌军的结局将会是怎样,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将看到答案。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俄在顿巴斯收复失地 推广战斗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