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大爷东北味英语意外走红成探店顶流

爱图集

年近七旬的烟台大爷,我们就能看到这位姜大爷。只要不是遇到恶劣天气,姜大爷总会准时出摊。家人们一般都不会担心他久坐,因为通常情况下,姜大爷是坐不住的。只要清脆的电话铃声一响,姜大爷又来活儿了……大美烟台

正文摘要:

年近七旬的烟台大爷,我们就能看到这位姜大爷。只要不是遇到恶劣天气,姜大爷总会准时出摊。家人们一般都不会担心他久坐,因为通常情况下,姜大爷是坐不住的。只要清脆的电话铃声一响,姜大爷又来活儿了……大美烟台,游客源源不断,姜大爷的闪光时刻就来了。他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着烟台。一口流利的英语源于他四十多年的自学。成为了山东第一批对外导游。在游览烟台美景的同时,也与姜永旗交流着学习外语的心得。这也让姜永旗想起了自己年轻那会儿……20岁的姜永旗打开收音机,姜永旗一度纠结,介绍中国文化和美丽烟台。新的尝试让他为烟台感到高兴和自豪。“当外宾来到烟台,大爷东北味英语意外走红成探店顶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东北大爷进城再就业:既刷碗也探店,从蹩脚英语起步抖音圈粉600万

#大爷东北味英语意外走红成探店顶流#

一个农村大爷到城市会经历怎样的探险?周大爷今年57岁,面庞黝黑,短发剃得很精干,已经花白了。他喜欢穿灰绿的陆军体训服和迷彩裤,天天都是这一身。身板也像军人一样结实,做引体向上的时候,肱二头肌绷紧了短袖。但他没当过兵,是个地地道道的辽宁抚顺农民。

年轻时,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很少给女儿周周买衣服和玩具,倒是肯花140块买比脑袋还大的正版大字典,当时其他同学只用5块钱一本的新华字典。家里拮据,他借学费也要让女儿上中学。他希望女儿考出农村,能闯多远有多远。但是三年前,他听说闺女在沈阳开了店。

周大爷

“净扯些没有的事”,他想,丫头好不容易考出去不种地了,有个单位上班挺好,“怎么干起饭店了?”他决定亲自去看看。一张11块钱的大客车票,一路四个小时,从抚顺农村老家到沈阳,他出了人生最远的门儿,也阴差阳错,成了目前抖音600多万粉丝的大爷。

当后厨、刷碗,一句东北味“welcome”火了

2019年6月29日下午5点,周大爷到了沈阳沈河区,发现闺女真的当了老板,餐厅生意好得很,后厨加服务员,五个人都忙不过来。“店里需要人啊,我可不能走,得留下来帮她一把。”城里的一切都让他觉得陌生又新鲜,人家说话、办事的样子,都和农村很不一样。

餐厅的厨师是印度人,客人好多都是周边大学里的外国留学生。客人进店,要用手机扫这个码、那个码,餐桌有桌号,就连上的菜也有编号……好多事情他都搞不明白,不知道如何开口跟人说话,在店里呆着觉得紧张,便退到后厨埋头刷起碗。

在后厨洗碗的周大爷

周周回忆,爸爸不再看不顺眼就一通臭骂,变得安静又收敛,勤勤恳恳。不该说的话,一句不多说。犯过一次错,再也不犯第二次。有一天,她发现他在一遍一遍悄悄背座位号。爸爸进步很快,干活利索又负责,还跟厨师学了几句英文。渐渐地,也敢在前厅忙不过来的时候,帮忙上菜、招呼客人了。

周大爷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闺女,她不再是以前那个小丫头了,当了老板,店里生意不错,还接连开了两三家饭店。看着闺女如今独当一面,一天到晚忙忙乎乎、乐乐呵呵的,他也觉得骄傲。可是不久之后,疫情暴发。原先店里的外国常客回了国,本地人出门也少了,几轮防控歇业,店里客流量眼见少了多半。店一天天冷清下来,他闲得不自在,心里也不好受。

周周的印度餐厅

为了招徕客人,周周找到大学毕业不久的堂弟来帮忙,拍抖音短视频、带上地址宣传餐厅。起初只是常规的餐厅视频,他们拍一拍店里的场景、厨师做饭的画面,一样一样介绍店里的菜品。那些视频发出去,不温不火,收效甚微。

有一天,堂弟把镜头对准了周大爷。他不明白大侄子举个手机在干啥,爱搭不理,像往常那样刷碗,摆放桌椅,招呼客人。没过两天,一条“我被后厨刷碗大爷上了一课”的抖音火了,点赞过万,年轻粉丝们喜欢周大爷朴实无华的样子,积极勤恳的生活态度,更喜欢他欢迎客人时那句大碴子味儿的“围儿康姆(Welcome)”。

大爷开始了试吃之路,一口东北味儿张口就是相声。吃印度甜汤圆,他说:“哎呀,我吃它都不如吃耗子药好受!之前吧,我身体非常健康,通过吃了这一口之后,我的血糖量得八个加号。”吃玛莎拉脆球,他刚吞一个就赶紧喝茶涮味儿,立刻申请不吃了,“再吃都不如把我崩了。”

周大爷根本不理会镜头,每吃一口不合胃口的外国菜,就皱出满脸的褶子,摆出“痛苦面具”。“统统的不好吃!”吃播出乎意料地拍出了一种特别的喜剧效果。抖音上的粉丝们喜欢他的直率和幽默,看着他尝试新鲜事物时不加掩饰的反应和评价。

周大爷火了。现在,他已经有600多万抖音粉丝。人家说,“大爷现在是网红了。”他感到稀里糊涂的。不过,越来越多看过他视频的粉丝慕名来到店里。他倒是看在眼里,能帮姑娘多挣点钱,他感觉自己挺有价值,颇有些欣慰。走在街上,有人会对着他拍照,拉着他合影,起初他还觉得莫名其妙,很快便也习惯了。

开拖拉机、拉铁矿石,种玉米和大豆

碾压沈阳各大密室逃脱店后,周大爷还玩起了飞盘、极限运动等。其实,在老家村里,周大爷不爱扎人堆唠闲嗑,跟大部分人聊不来,觉得话不投机,说了也白搭。他不愿受管束,不肯去生产队干活,只种自家包的地,单打独斗。

1984年,他借了五千多块钱,买了全村第一辆拖拉机。他想,这玩意儿好,能拉货挣钱。他开始给人干些运货的零活,有时拉盖房子的砖和水泥,有时村里人喊他往县城、市里送东西。跑一趟抚顺市30公里,他能挣20块钱。活儿不是天天有,但一个月跑五六趟来回,比务农强点儿。

周大爷玩密室逃脱,成为NPC克星

闺女渐渐长大,该上学了,家里花销更大了。周大爷的爷爷、奶奶、爸妈、媳妇儿和孩子,一家四代七口人,就指着他一个劳力。日复一日地劳作,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村里人人如此。他不大服这种命运。可他三十多岁了,没有闯出去,也没干出点成绩。他决心出去挣钱,要给家里人盖个大房子,还要让女儿好好地读书,以后考到城里。

距离村子三十多里地有座矿石厂,他把拖拉机换成“四不像”的农用车,拉铁矿石。这活儿是“干阴间活吃阳间饭”。拉矿的人都知道,矿场一年得有两个死亡名额。开采矿石要用炸药把大山崩开,他从外往里走去拉矿,山石松动,说塌方就塌方。山壁上的石块指不定什么时候掉下来,砸死人的事也时有发生。

刚开始拉矿的几天,他晚上吓得直哆嗦,觉也睡不安稳。每次去拉矿都是赌命,就没想过活着回来——他抱着这样的心情,干了十几年。周大爷至今觉得自己命挺硬,挣到了不少钱,不仅给家里盖了八间房,院子也是全村最规整、漂亮的。

周周

周周念初中时,有一天跟爸爸出车。车从山上往山下走,坡道接近90度,是人工开挖出的路,左右两边都是悬崖。路上一旦有什么偏差,或是刹车失灵,便会连人带车掉下山去。爸爸开得很稳,很冷静。她坐在车上,突然意识到,这些年来,爸爸是在用命换钱供她上学。后来不拉矿石了,大爷开始种玉米和大豆。

后来,她考上大学离开了家,和爸爸一样,又倔又要强。自从上了大学,她没再跟家里拿过钱,一边读书一边兼职挣钱。毕业后,她用攒下的四万块钱,在沈阳开了一家印度餐厅。创业初期很艰难,她雇不起太多人,服务员、后厨刷碗,全都自己上。爸爸还以为她在大公司,坐办公室。

意外的是,跟爸爸摊牌后,爸爸竟在抖音“出道”了。“我爸这么受年轻人欢迎,就是因为他做自己,他就是这么个招人喜欢的人。”周周和堂弟开始用心挖掘周大爷生活中有意思的地方。妈妈今年年初急性脑出血去世,爸爸回老家没人陪了。周周的私心是:“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我想让爸爸都去试试。”

继续刷碗探店,体验年轻人的100件事

周大爷没想到,活到快60岁,生活居然变得丰富、刺激了起来。每周总有一两天,大侄子会带着他去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探店拍视频,有的玩儿,居然还能挣着钱。沈阳的日料馆、西餐厅、剧本杀、密室逃脱、猫咖……年轻人流行去哪儿,大爷就去哪儿。

周大爷第一次吃日料

在人均一千的西餐厅,他用叉子拨弄牛排,纳闷这血呼啦的牛肉能不能吃,“一咬这牛不在我嘴里尥蹶子,乱拨楞啊?”在日料店,他对着章鱼小丸子顶上遇热飘动的木鱼花一惊一乍,“这咋是活的呢?”生冷的刺身令他难以下咽,但为了不浪费,他还是把最后剩下三文鱼都塞进了嘴里。他对着那些异国料理困惑不已,还是喜欢吃饺子,炒个豆腐整点汤。典型的东北农村家常便饭。

周大爷遛电子狗、第一次吃火锅、第一次露营

他还成了沈阳密室逃脱天花板级别人物,穿着劳保店买回来的军绿色半袖衫,背着手走进一家密室逃脱店,点名要进“最邪乎”的那一间。周周问他,“你咋不怕啊?”他说,那真能死人的矿场他都干十几年了,还能怕这都是人装的假“鬼”?他的乐趣在于反吓NPC(非玩家角色)。把NPC追得屁滚尿流,“你吓我粉丝,我吓你,我给他们复仇来了。”

疫情三年,从餐饮小店到密室逃脱这类休闲娱乐实体店铺都很艰辛。大爷在抖音视频里,无论是diss饭菜难吃,还是玩密室逃脱,总能带来不少客流。

他还记得去过的一家猫咖,那可算是这么多次探店中很有意思的一回。起先他不明白什么叫“撸猫”,“是不是像吃肉串似的,蘸上辣椒面儿一下一下这么撸?”然后他就看到一屋子毛茸茸的猫咪。他抓抓这只的腿,摸摸那只的背,柔软小猫从他的怀里挣脱而去。

周大爷在老家养的猪仔

他想起了老家养的老母猪,下的那一窝猪崽子,有些动感情了,便像招呼小猪那样敲着饭盆,冲着猫咪们“啰啰啰”地喊。他觉得这些小猫真是幸福啊,这一屋子猫窝、爬架和玩具,住得跟个皇上似的,和老家的猪崽子比起来,真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尝试了这么多新鲜玩意儿,他觉得挺有意思,又忍不住感慨,现在年轻人天天玩儿得比过年过节都厉害,那浪费的劲头,他真有点接受不了。他去闺女家里,“好些吃的都没开封,一过期就给扔了”,真看不下去。因此,他不愿跟闺女住一块儿。就住在餐厅旁装上小电视的房间里。

生活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过去在农村,他总有干不完的活。而城市里的生活似乎太闲得慌了,拍视频成为打开新世界的方式。不拍抖音、不刷碗看店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在屋里,看电视了解俄乌战争、国际局势,或是刷刷ipad。其实那台ipad他依旧使不利索,只有平时打开抖音看看视频,能打发些时间。

戴上懒眼镜的周大爷

和在农村一样,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独来独往,不爱出门。每天锻炼身体,但不大愿意去附近公园跟其他老头一块儿运动。他觉得自己一个农村人,和城里老头也聊不到一块儿,还是习惯自己在屋里举哑铃。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大集和市场。每天收集店里废纸壳卖和补旧鞋,让他交到了几个收废品、补鞋的朋友。

如今周大爷很少回到老家。村里的同龄老人,无一例外都过着种地、带孙子的生活,只有他,到了这个岁数,依然跟别人不一样。过去在老家,周大爷老惦记着闺女,总挂念着,一个小丫头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咋整。谁承想,现在倒是闺女带着他在大城市见世面、过新生活了。

编辑 马岩

深藏不露!烟台大爷摆摊成网红,自学英语40年说得特别溜

视频加载中…

年近七旬的烟台大爷,

姜永旗,

看似寻常,

却是深藏不露!

在烟台山景区,

我们就能看到这位姜大爷。

只要不是遇到恶劣天气,

姜大爷总会准时出摊。

家人们一般都不会担心他久坐,

因为通常情况下,

姜大爷是坐不住的。

只要清脆的电话铃声一响,

姜大爷又来活儿了……

大美烟台,游客源源不断,

当某个旅游团里

冒出一两个外国面孔时,

姜大爷的闪光时刻就来了。

“在这片山上,像烟台苹果、梨、樱桃和葡萄,都非常棒……”

他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着烟台。

姜永旗,

木匠出身,

小学文化,

一口流利的英语源于他四十多年的自学。

年轻时因为英语好,

他误打误撞进入了导游圈,

成为了山东第一批对外导游。

如今他退休了,

圈儿里的晚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都会请他出山帮忙。

而姜永旗的讲解

总会给外国游客带来很大收获。

比如,曾经有一位酷爱汉语的俄罗斯小伙

在游览烟台美景的同时,

也与姜永旗交流着学习外语的心得。

这也让姜永旗想起了自己年轻那会儿……

1978年,

改革开放迎来了学外语的大潮。

20岁的姜永旗打开收音机,

跟着老师学会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单词:

但是姜永旗说,

一定不能放弃,

要持之以恒。

姜永旗一边操作电锯,

一边努力一定要背下十个单词来。

如果背不下来会怎样?

“我会感觉对不起我这一天的劳动。”

学习永远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儿,

当时一起学外语的,

有的一个星期就放弃了,

有的三两个月就不学了,

而姜永旗从来没有停下。

年轻时,

他爱跟生活较劲,

而现在,

他在跟时间较劲。

在姜永旗家里的一个小角落,

挂着一个小黑板,

这是他与时间“较劲”的小工具。

“我现在记忆力不好了,

年龄大了,

像我们这个年龄记一个单词,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

要用你们年轻人的十倍二十倍的时间都不止。

你们感觉可能是一种夸张,

一点都不夸张的。”

姜永旗一度纠结,

三年前自己

还能掌握六千多个单词,

而现在

恐怕只剩下不到四千。

他感叹时光流逝,

从如何跟时间赛跑

联想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有一天,

姜永旗突然不纠结了。

因为他发现了新的意义。

两年前,姜永旗开始尝试在新媒体平台向外籍友人

介绍中国文化和美丽烟台。

新的尝试让他为烟台感到高兴和自豪。

“当外宾来到烟台,

全竖大拇哥的。

好像在国外都没有像我们烟台滨海路这么壮观、

这么美丽、这么漂亮。

为我们烟台的美、烟台的热情好客

做一份贡献,

也是非常开心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烟台人,

姜永旗深深热爱着这座城市。

如果用英文ABC来形容烟台,

姜永旗张口就来↓↓↓

活到老,

学到老,

学以致用。

人终究是跑不赢时间的,

但是人可以跑赢自己。

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姜永旗觉得,

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大爷东北味英语意外走红成探店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