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北京医疗资源迎来冲击波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瞿依贤 12月13日早上,王彬所在的医院统计了最新的医护人员感染数字,400多人,约占全体医护人员的1/3,这是抗原阳性的确切数字。因为病毒有潜伏期,实际感染的数字只会更高。王彬是北

正文摘要: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瞿依贤 12月13日早上,王彬所在的医院统计了最新的医护人员感染数字,400多人,约占全体医护人员的1/3,这是抗原阳性的确切数字。因为病毒有潜伏期,实际感染的数字只会更高。王彬是北京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的管理层,他所在的医院正面临大量减员的问题。此时,奥密克戎撕开防线,医护感染非常快,发热门诊量却在急剧增长。此外,王彬的医院现在是“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需要收治轻型和普通型新冠阳性病人,为此医院也投入了100多位医护。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北京医疗机构正面经受了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冲击,此后发热门诊出现大排长队现象。北京医疗资源迎来冲击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指望“大喇叭”扛住农村返乡潮疫情风暴,是痴心妄想

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应对返乡潮?

时下的北京,在奥密克戎冲击下120呼入量激增,发热门诊长时间排队,感冒药退烧药一药难求,面对即将来临的元旦和春节返乡高峰期,不由得让人把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大家最为关心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医疗资源薄弱,疫情应对能力不足,又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等脆弱群体最为集中的区域,北京尚且如此,农村能扛住吗?

在今天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面对媒体的提问,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静静说“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做了准备”,一个是“依托现有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一个是“大喇叭”广播。

不得不说,听完这样的回应,对农村应对疫情的担忧又加深了一层。纵使像陈静静所说,怀柔琉璃庙镇已经实现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区域内网格全覆盖,跟镇乡管理网格也实现了对接,村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乡村医生、志愿者,都可以参与到健康管理工作中来,连防护精良的北京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都成比例感染,不得不带病上岗的背景下,这些活跃在乡村的医生、志愿者,又怎么能够确保自身不会染疫?

陈静静大篇幅讲述的所谓“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因地制宜”,也就是他们乡镇居民比较习惯的“大喇叭”广播,“用大喇叭循环播放关于用药知识”确实大家都能听到,问题是现在连北京城区都一药难求,村民只是掌握用药知识就能防疫吗?

平心而论,北京怀柔区的乡镇医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即便算不上最好的,至少也是在全国基层的第一梯队,甚至这里的医疗资源能够超过某些偏远县城,即便各地的医疗资源都能达到怀柔的程度,恐怕以北京这一波感染的力度而言,想要完全扛住返乡潮潜存的疫情冲击波也是不太现实,更何况在全国性新闻发布上提出的所谓“大喇叭”防疫,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确实,过往三年的封控防疫中,“大喇叭”被视为农村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但这样的“硬核”充其量也就是体现在了“骂人上”、“说话难听上”,村干部用一些糙言粗语,不讲情面,对着村民骂骂咧咧一番,传递的是封控纪律,却抵挡不住肆虐的病毒,如果放个“大喇叭”就能战胜奥密克戎,恐怕北京的医护人员也不需要带病上岗,我们也不用严格封控三年后迫不得已全面放开,遭受这一波已经无法用数据量化的冲击。

众所周知,我国各地长期就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为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到四张,而且,这些床位还高度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相较于城市,农村分布面积广、外出务工人员多,医疗水平极为有限,防控意识相对较弱,防控手段相对较少,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至少在过往三年中,这样的现实并没有太大改观,如今面对奥密克戎的步步紧逼,短时间内寄望农村防疫能力出现大的提振并不现实。

单从一点就可以看出,当城市的精英们稍微动了一点脑子,利用定位就轻松扫空了县城药店的感冒药退烧药,让这些后知后觉地方的人们无药可买,这种反向资源攫取基本上就等于把他们推向了更为窘迫和危险的境地。

只是,不要忽视了一点,如今是网络世界,农村地区就是再偏远,大家使用的也是同样的网络信号和智能手机,他们也同样了解了跟城市群体没有太多差别的防疫信息,这种情况下村头的“大喇叭”除了骂人,又有何用?

毫无疑问,到了春节人口流动的高峰期,新冠病毒可能从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与农村扩散,届时医疗资源最薄弱的地区将面对巨大考验。而且,这一波集中在大城市发热门诊的疫情高峰,在感冒药、退烧药、抗原试剂盒抢购退潮后,必定要面临的就是医疗资源的紧张,重症病房的紧张,而这些资源别说在农村,就是三四线城市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的提升。

如何加强对存在基础病的弱势人群保护,确保急症重症医疗资源不被挤兑,让包括农村在内的所有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是未来一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猝不及防的政策转向,较低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大幅减退的加强针效力、以及差异悬殊的各地医疗水平,都是横亘于未来一到两个月农村防疫中的不可忽视的挑战,出于安抚公众情绪的需要,可以说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经验,但在面向全国传播的发布会上把似是而非的东西说得信誓旦旦只能蒙蔽了公众双眼,看不清未来病毒潜存的危险。

对于广袤的农村大地而言,取消了土堆阻隔人流、严禁带病返乡这些物理防控举措之后,几乎就是赤身肉搏病毒,漂亮话说得再多,都不如踏踏实实保障基层感冒药、退烧药的供应,让大家首先不至于因一药难求而焦虑。

另外,参考北京朝阳区在体育馆开设朝阳医院第二发热门诊的做法,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乡镇、乡村区域倒是可以未雨绸缪,提前布置,相对来说,这是缓解基层医疗挤兑的最便捷和有效措施。

北京医疗资源迎来冲击波

(图源:东方IC)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瞿依贤 12月13日早上,王彬所在的医院统计了最新的医护人员感染数字,400多人,约占全体医护人员的1/3,这是抗原阳性的确切数字。因为病毒有潜伏期,实际感染的数字只会更高。

王彬是北京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的管理层,他所在的医院正面临大量减员的问题。此前,医院抽调了部分人员支援方舱,“新十条”之后,还有一部分人员在方舱。

此时,奥密克戎撕开防线,医护感染非常快,发热门诊量却在急剧增长。王彬说,“原来八九个医生就能应对的发热门诊,现在派了16个医生还是应对不过来”,“新十条”刚出来的几天,天寒地冻,发热门诊排队者众多,焦躁者甚至砸了医院玻璃。

此外,王彬的医院现在是“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需要收治轻型和普通型新冠阳性病人,为此医院也投入了100多位医护。

人员减员,医院却要维持运转,王彬医院的做法是,阳性医护有7天假期,正常7天转阴后回医院上班,若症状仍较为严重或还未转阴,则需要医护自己请病假。此外,不再需要查核酸才能上岗,自测阳性但症状不严重者可以照常上班,医院对此的原则是,不强迫、但默许,“不强迫是为了不让医护寒心,默许是为了医院能维持运转”。

默许一些轻症医护照常上班,在过去一两周的北京是普遍的做法。

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北京医疗机构正面经受了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冲击,此后发热门诊出现大排长队现象。多个数据平台判断,北京的第一波感染在12月15日已经“过峰”,但王彬担忧的是,第一波高峰过去之后并不等于曲线完全被拉平,如果第一波感染率是50%—60%,那最终可能要达到80%—90%,这之间可能还会有第二波高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在“华山感染”上审核的一篇文章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或即将面对一波流行高峰。结合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奥密克戎株的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感染人数较多,后期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反弹,将显著弱于第一波疫情高峰。

发热门诊和急诊

12月12日,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12月11日,北京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各家医院的发热门诊规模都不会太大,因为平时这部分人发烧,到医院大多是查血、拍片,拿点药就走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留观、需要输液,尤其是年龄比较大且合并发烧的,所以现在发热门诊特别拥挤。”王彬说。

过去三年,院感是压在每一家医院头上的绝对红线。随着疫情防控走向放开,院内感染不再被追责,伴随而来,也是医护人员的迅速感染。

针对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级,卫健部门下发文件称可以降级,但王彬说“医务人员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并且现在发热门诊中的“阳性”病人比例非常高,如果不穿防护服,医护感染会更快,所以目前医护还是穿防护服工作,也因此最长工作时间6小时,频繁换班,增加了更多的人力成本。

12月15日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陈思畅在急诊值班。他所在的科室,医生护士加上进修学生、护工,有超过500人,目前大约有一半感染过新冠肺炎。

好在第一波感染的医护已经转阴并且返岗了,陈思畅就是其中之一。神经外科的急诊以头部外伤、脑出血为主,发病率在疫情高发时期变化不大,“但是现在120不好找,所以来医院的通常都比较重,原来可能来10个都没啥事,现在可能来的10个中8个都有事”。

急诊问题在综合型医院则更为突出。王彬所在的医院急诊医护差不多减员一半,原来抢救室只有十几张床位,12月以来,人最多的时候加到了30多张床位。急诊室人满为患,输液厅也全是病人,部分医护人员只能带病上岗。

药品在哪里

找药,是不少北京市民过去一两周的难题,病毒让很多人还没有准备就感染上了,头痛、发烧、咳嗽的人们走到药房,没有药,于是奔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

王彬说,感冒发烧类药物,他们医院正常是准备10天的量,但是大批患者涌来,3天就把10天的备货买光了,这还是在控制每人购买数量的前提下。

“现在像退烧药布洛芬、泰诺这些药,进货都进不到,没有厂家能补上来,包括连花清瘟也是。药物的供应可能也和物流不太通畅有关系。”王彬说,药物的问题一方面是供应不上来,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因为恐慌在囤药,比如能开1盒的药,疗程也是足的,很多人问能不能开2盒;能开2盒的,问能不能开4盒????

上述张文宏审核的文章称,整个社会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人员的感染,就医送药体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平常只是普通的医疗资源,也会出现挤兑。需要政府部门的提前布局与介入来平抑这种需求。

王彬也认为,总体来看应对冲击的方法就是抓住两个重点:一是保证重症患者收住院;二是不需要住院但有医疗需求的患者,要拿到感冒退烧药物,而获得药有两条更好的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政府。

在他看来,政府可以建便民发药点,可以收钱、也可以不收钱,做到用身份证实名登记,阳性人员领取一定数量的退烧药+咳嗽药,具体品类和数量可以研究,但发药点的设立可以极大分流压力。“新十条”之后,多地卫健委相继调整策略,医院门诊不再查看就诊患者的核酸阴性证明,医疗机构必须接诊阳性病人。

王彬表示,医务人员总体比较甘于奉献,但现在“不是给医院提要求就有用的”,要切实帮助分流患者,帮助医疗机构维持运转。

为了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开通了“抗疫门诊”“发热门诊”。

好大夫在线平台的数据显示,12月12日至14日,极速问诊的日均订单量增长133%,患者的问题集中在居家用药,特别是老人/孩子/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居家用药及治疗问题。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的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12月8日—14日),防疫相关问诊量环比前一周提升330%,其中呼吸内科环比提升7倍。从北京地区的数据来看,防疫相关问诊量环比前一周提升381%,其中,呼吸内科环比提升7.3倍。

北京“过峰”之后,更多的分流方式也已经落地。12月16日,北京市宣布已有多区启用便民发热门诊。

比如朝阳区14日在朝阳体育馆开设朝阳医院第二发热门诊,为14周岁以上发热患者,提供对症药物的诊疗和开药服务。

ICU

ICU医疗资源在放开后是否会被挤兑,一直是大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王彬表示,他们医院原来的ICU床位大概占总床位的3%,但是根据卫健部门最新的文件要求,ICU床位要达到总床位数量的4%+4%:前一个4%是指综合ICU扩充到4%;后一个4%是备用资源,把有所侧重的专科ICU转换成全面的综合ICU。“从专科ICU转成综合ICU,一是仪器设备要更加先进、完善,二是医师队伍、护理队伍技术要更加全面,才能真正起到综合ICU的作用。”王彬说。

对于定点医院来说,除了扩充ICU,还有建设带50张床位监护病房的要求。监护病房的救治条件比一般的普通病房要高,但比综合ICU要低。

根据12月13日的统计,北京市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但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在院重症危重症患者50例,多有基础性疾病。

王彬的医院目前只收治轻症和普通型的阳性病人,因此ICU床位目前也未用于新冠病人的治疗,目前ICU床位够用。

陈思畅也表示,宣武医院目前ICU床位没有到特别满的状态,目前判断是够的。

隐忧

发热门诊、急诊、定点病房,眼前的问题都是突出的,但也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王彬还有更深的隐忧——医院的收入和医护人员队伍的稳定。

医院主要的收入来自病房,而现在,普通病房仅仅维持低运转,住院率不到10%;定点病房则是垫付状态,病人不需要自己交钱,财政什么时候付款仍未知。

王彬坦言,目前医院是负债经营,抗疫三年,累计算下来是亏本的,负债超亿元。医院只能减少医护人员收入;同时,延长厂家的付款周期,政策规定付款周期不能超过3个月,但实际上现在压着最长的已经超过10个月没付款了,“要不然医院一点钱都没有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医务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工作强度大、待遇还降低。现在医院为了在减员状态下维持运转,领导干部带头带病上班,也有医护主动带病上班,但医院没有也不敢强迫医护带病上班,“如果强迫,会伤害很大一部分人感情”。

(应受访者要求,王彬为化名)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北京医疗资源迎来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