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 冷月

本文版权归属幸知在线,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各个社团的头头聚餐,大部分的人我是第一次见。饭桌上有个男生拼命给其他人敬酒,喝多了之后开始说醉话,接着趴在桌子上呜呜的哭。他就坐在我旁边,我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只好问问其他人。一问才知道,他女朋友刚跟他分手。

这时候另一个男生把他推醒,指着我说:你有感情问题跟冷月聊啊,这现成的。我心想:这喝得醉醺醺的我有什么好跟他说,快别推给我吧,于是故意傲娇了一句“跟我聊天收费”。结果这男生抬起头,眼睛红肿,从钱包里拿了二百块放在桌上,跟我说:今天现金不多,不够的话告诉我。

我一愣,他竟然还当真了!要知道二百块在我上大学那时候真是不少,我把钱给他塞回去,无奈的答应跟他聊聊,他一看我答应了,马上打电话把前女友叫来,之后我们三个撤离桌子私聊去了。

再后来,他们和好了,当然不是我的功劳,因为那次分手只不过是他们“作死”过程中的小插曲。跟他们熟悉以后,我就半推半就的了解了这整个过程,直到最后他们彻底分手,无可挽回。暂且叫Q姑娘和Z小伙吧。

Z小伙和Q姑娘认识以后,一拍即合,就开始了热恋,并出去同居。但是Z小伙不安分,Q姑娘更不安分,在各大社团里穿梭,跟无数学长学弟暧昧。这就激发了Z的占有欲,两个人开始为归属权争斗。后来Z安分了,每天只干一件事就是盯着Q,从吵架升级到打架,平均一个星期打一次,严重的时候Z把Q关在屋里不让她上课。

Q找到我的时候,眼神闪烁。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这个男人是变态!是禽兽!然后在没人的地方,她撸起衣服袖子,拉下衣领给我看,我发现她浑身都是红的青的紫的伤痕,还有带血的牙印。我当时还在诧异中没回过神来,又听到她哽咽着说: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都是这种伤,我知道他爱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不这么变态吗?

就是这句话让我回过神来了。因为,我从这句话里听到了快感;是的,Q姑娘在这种虐待行为中获得了快感。姑娘真的对不起,不是我不帮你,只是我天生太敏感。

现实的爱情,真实的爱情,没有那么惊天动地荡气回肠,多的都是生活中琐碎的点滴。但是有那么多受着言情小说和偶像剧荼毒长大的孩子们,承受不了生活的平淡,总要做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特别。那么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感情里,既能让你痛的死去活来,又不会真正断手断脚饥寒交迫,作男作女就是这么来的。

拿这个Q姑娘来说,她希望一个男人爱她爱的死去活来,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难发生,活的好好的哪里来的那么多桥段,所以只好自己演。她通过自己的聪慧和撩拨,以及对Z感情的利用,硬生生的把一段感情变成了狗血大戏。人一旦陷入了某种困境是很难自己挣脱出来的,当那个男孩陷入了占有欲的执念当中也是一样,做出自己想象不到的疯狂行为,变成了为她“死去活来”的那个人。

但是,当一个正常的人疯狂了,哪怕是爱的疯狂了,一定会伤害到对方。Q导出了这么一部剧,结果发现演员不受控制了,所以很苦恼。就像很多提到家暴、提到男友疯狂行为的那些姑娘一样,表面上看是一副惨绝人寰的景象,被变态的另一半折磨得不成样子。那我就要问了,这些事情一开始是怎么来的?还不就是自己作的吗?

在事情变得极度糟糕的过程里,其实每一步都离不开自己的引导,所有暗示、纵容、没能说出口的话语,都是爆炸之前填充的火药。看起来是Q姑娘找了个“作”男,但实际上Q姑娘才是背后操控的那只手。

不管你是这个故事里的Q还是Z,如果你们有精力玩儿,我当然没意见,小作可以怡情;但要是万一陷入到了难以处理的困境中,想停止两败俱伤的战争,那就必须在对方“大作”的时候学会拆穿。

这就要说到沟通心理学大师艾瑞克·伯恩提出的PAC理论了。简单来说,每个人的人格中包含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以及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主管你的管理、约束、照顾等特质,并且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传承了一些特性。成人自我状态通过理智和逻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也是最成熟的一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代表着好奇心、创造力、以及脆弱和需要保护的部分。这三种状态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面对不同的人进行切换。比如小孩子可以和大人撒娇,但很少看到大人对着孩子撒娇的,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只会触发特定的状态。

儿童状态,也分好小孩和坏小孩,好小孩撒娇,坏小孩撒野。那些在恋人面前乖巧可爱甜美的通常是“好小孩”状态,而“作”指的就是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并且是“坏小孩”的时候。两个人相处时,模式是互动的,而且往往会随着状态强烈的人进行变化。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刚认识不久但相互感觉很好的两人,还没发展出固定的交往模式,但是其中一个总是用撒娇的口吻说话,显得很迷糊很笨拙,那么另一个人自然就会承担起照顾人的角色。

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反应呢?一是很自然的成为“家长”,照顾他关心他管束他,另一种是也成为“孩子”,和他一起玩一起闹,很多情侣模式都可以这样对应起来。而且,“作”时的“坏小孩”状态通常是很强烈的,所以两个人之中只要有一个开始折腾了,另一个就很容易被带进沟里。

Z就是这样,Z一开始是儿童自我状态,结果遇到比他还儿童的Q,于是Z开启了父母状态,每天照顾Q,还要包容她的任性。但是父母状态又不是真的父母,遇到Q跟别人暧昧他就忍不了了,再次回到儿童状态。Q往死里作,他也往死里作,一段爱恨情仇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其中一个先恢复到成人状态。

切换到成人状态之后,一种可能是,另一个人也切换回来了;或者是一个人切换到成人,对方还是那个样子,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

Z“变态”之后,我们又聊过一次,他看上去无比憔悴。说是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心力交瘁,走投无路,人生绝望,竟然被一份感情折腾成这样。我说,多的不想解释,还有一个办法救你。然后我告诉他,先想想什么样的感情表现是“正常”的,然后再把自己的感情里所有“不正常”的举动停止。就像别的情侣那样说话和相处,哪怕她故意说什么话或者做什么激怒你,你也要心平气和的跟她说道理。如果她撒泼情绪不受控制,你温柔的看着她,叫她冷静,或者回避。

他说,要是我做不到呢?我说,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装。要是装都不会……通向教学楼顶天台的门,我帮你打开。他听完咬着牙回去了。

后来,他们分手了,因为Z在停止了那些举动之后,仅仅两天时间,就一种莫名的抽身出来的感觉。那间原本充斥着黑暗阴影、鸡飞狗跳的小窝突然间没那么可怕了。当他自己不在那种冲突中,他看到的就是一个需要他不断的证明自己的爱的姑娘Q,看着她哭,看着她闹,看着她挑衅,除了心疼以外,就是无力。即便他看到Q和其他人暧昧还是怒火中烧,但他发现发火也没用,自己要的并不是这样的感情。

很快,Q在几次夜不归宿之后,也不闹了,两个人心平气和的相处了一段时间,Q说,你是不爱我了吧,然后搬出去了。之后没多久,我听说Q姑娘又和新的小伙子打起来了。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对方“作”的不行,那就拆穿他。切换到你的成人状态,让对方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要是你们约好了一起玩这个游戏,你自导自演这出戏码,你纵容引导对方伤害你,那千万不要再来问我他为什么这么“作”。

千万不要,花钱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