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是元明以后才有的节日,与唐代的中和节有关。唐德宗贞元五年时规定每年的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天,老百姓常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的种子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还酿造宜春酒,祭祀勾芒神,祈求丰年。这些与农耕有关的习俗后来移到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又称春龙节、春耕节等,传说在这天,安眠了一冬的龙会从沉睡中苏醒,掌管新一年的雨水。自此,农民也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

“二月二龙抬头”从何来?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家,风调雨顺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二月二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提到,当时的人们“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这天人们吃的食物也与龙有关,吃面条叫“挑龙头”,烙饼叫“龙鳞”,饺子叫“龙牙”,炸油糕叫“吃龙胆”,吃爆玉米花也有好彩头:“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吃猪头肉更是必不可少的。古时,猪头是上等贡品,主管降雨的龙王关系到一年的生计,所以人们要把最好的祭品供奉给龙王,以求丰收。当然,祭祀之后的猪头肉也可以让人们享受一顿美食。

“二月二龙抬头”从何来?

二月二是北方春耕的开始,因此皇帝也会在这天带领百官到御田去耕地,以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帝开始,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扶犁耕田。民谣里还形象地描述了皇帝耕田的场景:“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宁静)

延伸阅读:关中农村过年灯俗

“二月二龙抬头”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