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下午,我应邀为一所小学的家长做一场关于家教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一些家长围住我,就一些孩子教育的问题展开了交流。

  一位一年级的孩子母亲说:“我和爱人都是文艺工作者,常年出差,因此茉茉出生后一直由她奶奶带,我们很少过问。今年孩子上学前班,考虑到茉茉奶奶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加之学校离我家近,就把茉茉接了回来。

  “茉茉和我们同居一室不到两天,我就感到有些受不了,原因是这孩子实在太淘气了:早晨一睁眼就从一个房间窜到另一个房间,爬到柜子上往床上跳,把闹钟大卸八块,把集邮册里的邮票一张张扯出来,拿着我的口红到处涂鸦,把保姆的裙子套到身上满屋子跳……吃饭时很难让她老实地坐在餐桌旁,睡觉时更是难以把她按在被窝里……茉茉一天到晚叫啊跳啊,仿佛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

  “上学后不出半个月,学校那边又警报频传。先是保姆去接茉茉时,有小朋友告状说茉茉揪她的小辫子,茉茉抢他的橡皮泥,茉茉在他的手上乱画……接着老师把电话打到家里,说茉茉特别喜欢说话,上课说,吃饭说,睡觉时也说;午睡时总骚扰别的小朋友;排队时喜欢一个人在队伍外边乱跑;吃饭时总捣乱,把面条挑出来摆在桌子上,说是量量面条有多长;喜欢拆玩具,还说要看看里面有什么……

  “我就搞不懂,一个女孩子怎么会这么淘气?之后的半年时间,我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想尽办法联合学校一起来对付茉茉。中午她不睡觉就罚站,不好好吃饭就饿她一次,拆坏东西就不让她看

,挑衅别人就逼着她向人家道歉等等。可结果使我几近绝望,茉茉的淘气本性就是改不了。东子老师,您说像茉茉这样的孩子心理发育正常吗?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现状呢?”

  这位年轻的母亲情绪很激动,说到气愤处,几次狠拍双手,若是茉茉在身边,那巴掌不知要落到茉茉身上多少次。

  我对她说:“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这样一句话:不怕孩子皮,就怕孩子呆。面对茉茉的淘气、顽皮,你不仅不应苦恼,而且应感到欣慰:你拥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健康女儿!”

  她不理解地说:“还健康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乖巧、听话,像个可爱的小公主,而茉茉纯粹是个野小子!”

  “这你就错了,乖巧、听话的孩子智力发育不一定正常。再说,谁说女孩子就该乖巧、听话,男孩子淘气一点倒容易接受?这种性别标志往往抑制了孩子的天性。你之所以难以接受茉茉的淘气,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茉茉的恶作剧、惹是生非给你添麻烦,而是你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不该是女孩子所为。

  “其实,人的性格是没有严格的性别区分的,男性也有阴柔、羞赧的一面,女性也不乏刚毅、粗犷的性情。只是成人有了性别意识后,有意隐藏了与本身性别不符的性格特征。所以人群中,我们所看到的男人、女人的性格、气质大多带着明显的性别特征,偶有异样,我们则认为此人不正常。

  “而小孩子的性格、气质犹如不加雕琢的天然玉石,本真而不加任何粉饰。小男孩在不好意思时,会像女孩子一样脸红、捂上眼睛,害羞地躲进妈妈的怀里;顽皮的女孩子在淘气时,也会和男孩子一样抡棍子扔石块,追着猫狗到处跑。所以茉茉的淘气、顽皮是正常的,

  没必要担心其心理发育是否正常,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活泼好动的本性。她喜欢乱扔东西、拆卸玩具,看起来是破坏性的行为,实际上显示出茉茉好奇心强,这是一种探索行为的体现。她喜欢在队伍外乱跑,看似不遵守纪律,实则是一种不墨守成规的体现。她总喜欢招惹别的小朋友,一方面说明她渴望和别人接触,只是不知道应该用恰当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说明她的生活中缺少关爱,患了情感饥渴症。”

  “那您说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对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所致的淘气行为,要加以肯定。在肯定的前提下,引导其利用好奇心进行有益的活动。其次,对于她好动、爱搞恶作剧的行为,可采用以动制动的措施,为其安排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孩子旺盛的精力得以宣泄。千万不可用强制手段让她保持安静,这样做只能使她积存大量的精力和能量,而不放过任何一个‘动’的机会。

  “针对茉茉喜欢招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她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小朋友交往。同时,你们要在情感上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消除她的情感饥渴,从根本上改变她利用不恰当方式接触小朋友的行为。

  “最后,给你提点建议,平时要拿出时间陪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训练她的自制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她好动的性格。

  “相信在你和爱人的正确引导下,茉茉一定会成为一个聪慧、机灵而又懂得克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