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某论坛上,Brain_Hand发的帖子《图书馆偶遇一智慧少年》,点击量一天之内迅速升到两万多人次。

偶遇智慧少年

下午下着细雨,来到图书馆避雨。自然科学柜。一个小孩坐在地上埋头看书,旁边放着一瓶苹果汁饮料,一包方便面。

……他正在看的是关于粒子物理的书。

“你看得懂吗?”

“大概看看,知道一点。”

“你知道什么是粒子吗?”

“粒子就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不可再分割了。”

“空气中有粒子吗?”

“空气中的气体分子都是由粒子组成的呀,空气里全部是粒子。”

“你上几年级了?”

“四年级。”

“今年10岁?”

“嗯。”

“在哪里上学?”

“人民小学。”

“谁教你的知识啊?”

“我爸。”

“你爸做什么的?”

“电器修理。”

我指着他的饮料瓶,说:“如果你用一根吸管往里面吹气,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气体与水发生振动。”“我们为什么能听到楼上的声音呢?”“楼板也会震动,传递到空气中。”

……因为有些知识可能是机械式的记忆,孩子未必真的了解。我决心找个问题再考考他。“昨天气温是1摄氏度,今天气温是2摄氏度。今天的气温是昨天的几倍?”

……“今天比昨天热2倍吗?”

孩子略微一想,问:“你说的是什么温度?”

“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相对温度。你这个问题要从绝对温度考虑。1℃的绝对温度是(276+1)K,2℃的绝对温度是(276+2)K。今天的温度是昨天温度的1倍多一点点。”孩子非常有条理的回答。我被震动了。我不忍心给孩子指出应该是273K。

[数学老师]:他前几天刚借走《数学的奥秘》

Brain_Hand所说的孩子现实中究竟是否存在?昨天,记者联系了人民小学郑志龙校长。郑校长表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帖子,“是有这么个孩子,姓黄,确实在四年级。”

副校长张翼文是这个孩子的数学老师,他确认,小黄确实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孩子,“我教了16年数学,这孩子学东西确实比别的孩子快。他刚刚从我这里借走一本《数学的奥秘》,我还送了他一本《数学的故事》。”

不过张校长也说,这孩子也有缺点,不太听课,有时候上课有小动作,“他可能是已经懂了,所以就不听了。”他说,“这个孩子如果好好引导,将来在一些学科方面是可以有作为的。”

[孩子父母]只是望子成龙的手法巧了一点

很晚了,但记者觉得还是有必要向孩子的父母了解一下,小黄这样的孩子,从小家庭环境是怎么样的。还真的和小黄对Brain_Hand说的那样,黄爸爸和黄妈妈是“修理电器”的,夫妻店开了都快20年了。

妈妈唐女士34岁才生的小黄,黄爸爸今年48岁了,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

“孩子爸爸也是望子成龙的,希望把自己的所有知识都灌输给他,从一岁多就开始教《千字文》了,英语抓得很紧,但孩子爸爸很会讲故事,教育孩子比较有方法。”

唐女士对孩子的要求则要松一些,“我只管儿子课内,课外基本上是爸爸管。”不过,儿子经常会问她修理电器方面的问题,“有时候儿子会问,妈妈,你今天都修了些什么电器?它们都是哪里出问题了?这些问题会导致什么现象产生?能回答的,我都回答他。”

虽然儿子也在区里得过奥数第一,不过唐女士说,孩子有成就,可以奖励他多玩一个小时电脑游戏,不过得奖一直都不是他们夫妻对孩子的目标要求。

至于社会上的兴趣班,孩子爸爸说,现在孩子还小,还是想玩的年纪,兴趣班是一个都没去过。

黄先生也看了这篇帖子,不过他一直在申明,儿子没有特别的聪明。说起教育问题,他还是很有心得的,他觉得后天家长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

“给孩子教知识,那一定要很形象很形象。”他说,以前他看到许多社会上的早教班里,给幼儿教《千字文》,他就在家里楼下的花坛边,用粉笔在地上写《千字文》,但中间一定要讲故事,孩子感兴趣的故事。

黄先生其实非常希望向人文学科方面引导孩子。

“这孩子,和我对着干呢。”黄先生这句话把记者吓了一跳,“我觉得人吧,要全面发展,说实在的,我更希望让儿子向人文学科发展。不过,看来他天然兴趣是自然科学呀,哈哈。”

不过,老师、父母都有一个同样的观点,小黄这样的程度,有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因为他很多知识都觉得自己懂了,有时候学习上容易浮躁、粗心,所以要特别注意纠正孩子浮躁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