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读书的时间越长,那些画面就变得越美妙和真实。”

——C. S. 路易斯《黎明踏浪号》

如果你的父亲是一个有点古怪、容易激动的儿童图书馆馆员——就像我父亲一样,或者就算他不是,你就能深切地体会到书市的乐趣。即便你的父亲是一名舞者、水管工,抑或是一个专业的茶壶设计师,可能也会带你去书市逛逛。只要你有个孩子,或者你自己就是个孩子,一定会记住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或者体育馆、餐厅)的兴奋紧张,目不暇接地看着那些大大的银色箱子整齐地排成一行,耐心地等着一个跟你差不多的孩子漫步其中,挑选出几本好书。如果你在开幕的前一天去过书市,见到那些箱子还结结实实地锁着,心中想象着今年要买些什么书,你就会体会到那种期待和痛苦。如果你的班上来了一个新孩子,他从来没有体会过去书市的乐趣,那么给他或她补上这一课就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荣幸。这件事情不难,你,或者至少是我,必须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体会到这个乐趣。

所以,有一年当爸爸让我去他的书市帮忙时,我痛快地答应了。书市办了几天,连爸爸的返校夜也包括在内。这样一来,就算我白天要上学,也有机会去书市了。我的书市之旅的开始跟其他四年级的孩子一样:地上摆着好几张白纸和一盒64色蜡笔,我一下子就扑了上去。

我自认为很擅长用蜡笔,尽管不大会用一种转笔刀(这种转笔刀不是把笔削尖,而是把笔尖削圆)。每个好的展会都需要一个标志,特别是书展。所以我就开始忙活着设计标志——根据“连胜”计划里我最喜欢的书里的人物,像爱丽丝、多萝西、福尔摩斯等,每个人都会出来露个脸。然后我给每张海报都标上书名和作者,这样感兴趣的读者就能找到书带回家了。那是感觉最好的时刻,拿着、摸着、闻着都比不上把新书抱回家,躺在自己的床上,盖着自己的被子读,自己的台灯在旁边发出柔和的光,直到有人冲你大喊,让你关灯睡觉。

我在这些海报上下了很大功夫,可能花了整整半个小时的时间赶出二十张。画完之后,我渴望着把它们作为一个卖点展示出来。今年,多亏了我,爸爸比以往卖出了更多的书。更多的孩子会因为夜深了还不关灯而被家长训斥;更多的家长在向孩子的房间里偷看时,会因为看到被子里透出的手电筒的灯光而窃喜。我的目标就是:办史上最好的书市。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这个目标不再遥远,它变成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种必然。

“为什么这个木乃伊的表情有些害怕,还一副尿急的样子?”爸爸问,指着R. L. 斯坦书中的一个人物问——那本书是我自己读的。他想检查一下我的作品,还想在挂到他图书馆的墙壁上之前,确定自己先把它们弄明白。我理解他对品质的严格要求,但是不能接受他对我的作品的攻击。

“你没读过那本书,对吧?我画的就是书里写的。”

“有这么一本让人起鸡皮疙瘩的书吗?讲一个找不到厕所的吓坏了的木乃伊?”

“有的,也许你能猜到,这本书不像其他几本那么流行,但是在真正的粉丝心目中,它是有一席之地的。”

“我只能凭想象了。”爸爸边说边更加快速地翻了一遍我的其他作品。

“好吧,”他翻完之后说,“我认为这些海报跟书非常契合。”

爸爸从不会撒谎,所以他总是说实话,说最切合实际的话。他不知道与说一些他认为冠冕堂皇的话比起来,这样做总是更糟糕。我已经习惯了,通常会耸耸肩膀接受他的评价,就像现在一样。但是在别人那里,爸爸就不会总是这么幸运了。一次,一位朋友在他生日的时候为他亲手做了饼干,当她问爸爸好不好吃的时候,爸爸说:“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饼干每一个都放了巧克力片。”就这样,爸爸无心的一句话引起了他们之间的不愉快。

但是因为爸爸没有直截了当地说,他觉得我的海报太潦草了,我便开心地把它们收好抱在怀里,再拿上一卷胶带,上了车。路上,我们顺便接上了我的朋友布列塔妮,她对我的主意总是积极响应,而且在她看来,帮我办一场书市也并不奇怪。不问给她安排什么活儿,也不关心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真是个值得一交的好朋友。

到书市之后,我们抢占有利地形,用胶带把海报贴在图书馆各处。没错,我们按照传统做法在墙上贴了一些;另外,为了带来一些惊艳的效果,我们在桌子上贴了一些,还贴了几张在地毯上。考虑到万一有年纪小的孩子在地上到处爬,说不定会爬到摆着打折的平装书的桌子下面,所以还在桌子下面贴了一张海报——专门为了这个小孩。就这样,我们兴冲冲地忙碌着。

家长们陆续进场了,有的带着孩子,有的没带。不一会儿房间里就挤满了潜在的顾客。现在到了试试我的推销口才的绝佳时机了:我站在一张椅子上,把手拢成喇叭状,开始大声“广播”。这些家长们一定是对讨厌的孩子们制造的噪音都产生了免疫功能,因为他们竟然可以对如此重要的信息充耳不闻:

“书籍是收藏家的必备之选,如果你本来就喜欢藏书的话,更加不要错过!”

还有神秘的,带点调侃的预言式的口号:

“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还有我的得意之作——为了这句口号,我冥思苦想,反复推敲了整整一周:

“家长们注意了:今晚出售的所有书籍都会自动附带一个重要的人的爱和感激。他就是您的孩子。”

最后一句推销词是我根据一则关爱流浪儿童的公益广告改编的。但是它的确起到了一些效果:家长们会停下脚步,好奇地看着站在凳子上的我,纳闷这孩子是谁,为什么那个好脾气的图书管理员会允许我站在他的椅子上,冲他的顾客大喊大叫。有时候,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就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