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新冠病毒进化趋于稳定?专家回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突变是指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复制自己时产生的变化。3月4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告诉记者,上述研究中所说的“149个突变”是指103个病毒基因组里的突变加起来共有这么多,对应到103个

正文摘要:

突变是指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复制自己时产生的变化。3月4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告诉记者,上述研究中所说的“149个突变”是指103个病毒基因组里的突变加起来共有这么多,对应到103个病毒基因组里,说明每两个毒株之间的差别都在个位数,“这个变化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金冬雁解释说,新冠病毒有三万多个碱基,从目前所有的新冠病毒里任意挑出两个,都可能会发现它们的碱基存在个位数的差异。对于上述研究所推测的两种病毒亚型在传染性和致病性上的区别,金冬雁认为这种推测完全没有依据。给新冠病毒分型的依据是什么,以及这种对于疫情防控有何意义?新冠病毒进化趋于稳定?专家回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突变是指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复制自己时产生的变化。”3月4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告诉记者,上述研究中所说的“149个突变”是指103个病毒基因组里的突变加起来共有这么多,对应到103个病毒基因组里,说明每两个毒株之间的差别都在个位数,“这个变化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金冬雁解释说,新冠病毒有三万多个碱基,从目前所有的新冠病毒里任意挑出两个,都可能会发现它们的碱基存在个位数的差异。因此,上述研究所指突变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对于上述研究所推测的两种病毒亚型在传染性和致病性上的区别,金冬雁认为这种推测完全没有依据。他解释说,学界从来不会根据两个病毒株在一个碱基上的差别给病毒分型,此类推论违背了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原理。

“这一百多株病毒互相之间非常相像,要搞清楚它们的区别太难了。”金冬雁表示,要证明新冠病毒发生了明显突变,需要通过相关实验,搞清楚每一株病毒分别给患者造成了什么症状,并结合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才能得出与传染性和致病性有关的结论,而上述研究所做推论的依据显然是不够的。

如何看待论文中提到的149种突变?给新冠病毒分型的依据是什么,以及这种对于疫情防控有何意义?3月4日,新京报记者分别致电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原生物信息学研究组,但双方均表示不便接受采访。

新冠病毒进化趋于稳定?专家回应相关阅读:

张伯礼院士谈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

“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新冠病毒趋于稳定、毒力趋弱的概率大。”11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记者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动态一直是防疫措施优化调整的重要前提基础之一。

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日前发布实施,对次密接和中风险地区不再判定,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据14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连续4日本土新增感染者过万。如何科学认识措施优化与疫情防控效果呢?张伯礼院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病毒传播更隐匿,但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

“科学调整、不断优化,更科学、更精准,我国的新冠病毒防疫政策一直按照这样的‘节奏’变化。”张伯礼解读,从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到现在,我国防控方案的调整始终与疫情形势相关,具体来说是四个方面,包括病毒变异、免疫屏障、防控能力、治疗方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冠病毒的特点一直是研判的重点之一。“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张伯礼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减弱。

同时也不能忽视新冠病毒传播更隐匿。张伯礼提醒,新冠病毒传播隐匿、潜伏期缩短,前者由于其不造成明显症状难以察觉,而后者意味着感染者从被感染到传染人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这两方面变化共同造成病毒的传播力增强。

连日来的感染者数据显示,当前确诊感染者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感染情况是新冠病毒在我国群体免疫屏障基本形成(全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超90%,60岁以上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超85%)的前提下,受到免疫压力选择作用的结果。“这样的进化对于新冠病毒某一特定分支保持‘优势’是有利的,因此,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新冠病毒趋于稳定、毒力趋弱的概率较大。”张伯礼说。

“赋码管理”等科技赋能使得疫情防控更高效

在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赋码管理”一词高频出现,先后提到6次。

“通过大数据的赋码管理是科学精准防控的具体体现。”张伯礼说,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减少集中隔离对象人数、缩短隔离时间的同时,还能保证隔离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加强疫情防控中的科技支撑贯穿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始终。“基因测序、检测试剂研产、疫苗研发、药物研究、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技术为了攻克同一课题融合交叉。”张伯礼介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中药组分药物进行高效筛选,使得研发“通治方”成为可能。再比如,近3年来核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大幅提升。在准确性提高的基础上得以开展的混合检测以及核酸检测周期的大幅缩短等,都使得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追踪更高效,从而大幅提升整个新冠肺炎疫情监测的敏感度。

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防疫二十条的推出非常及时和必要。” 张伯礼告诉记者,新举措对实现“疫情防得住、经济稳得住、发展更安全”目标,为保障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兼顾民众生活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

张伯礼认为,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高风险区一般以居住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等措施,都是防控进一步科学优化的体现。

“我们应该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张伯礼说,只有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才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

张伯礼提醒,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仍然需要坚持。密接人员及早服用中药可以降低阳性检出率,轻症患者可以改善症状、减少转重率。对老年体弱或有基础病的人,患新冠肺炎后一定要到定点医院接受观察治疗,防止转重。

来源: 科技日报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新冠病毒进化趋于稳定?专家回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