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上市公司董事长带社会人员殴打员工

12月8日晚间,越博动力一口气连发10条公告。越博动力公告,12月7日上午8点45分左右,李占江先生及其配偶李莹女士召集社会人员合计超过50人占领即将召开董事会的会议室,试图阻止公司董事会的正常召开。

正文摘要:

12月8日晚间,越博动力一口气连发10条公告。越博动力公告,12月7日上午8点45分左右,李占江先生及其配偶李莹女士召集社会人员合计超过50人占领即将召开董事会的会议室,试图阻止公司董事会的正常召开。公司报警后,部分社会人员当即逃跑,其余动手打人的社会人员被义愤填膺的公司员工包围。警察到场后,将滞留现场的社会人员带走,并没收了管制器械。截至目前,上述社会人员、李占江及其配偶李莹均处于配合警方调查的过程中。越博动力表示,本次冲击董事会事件,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公司员工维护公司及自身权益的决心。上市公司董事长带社会人员殴打员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华大基因的梦魇

原创:栗滴科技

时隔几年后,华大基因又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12月4日,一篇主题为“实名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不准”的自媒体文章在网络不断传播发酵。

举报者叫王德明,曾任“华夏方舟国家基因库”副主任,他在文中,实名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不准,并表示自己因举报被殴打致残。

当晚,华大基因发布相关声明表示,该自媒体文章系造谣、编制、恶意诋毁。

上一次把华大基因推上火山口的也是王德明。

王德明和华大基因的恩怨纠缠了四年。

2018年6月,王德明以“独孤九剑王德明”的称号在网络上发布文章,举报华大基因骗取国家土地资源,搞房地产开发,套取国有资产等行为,华大基因由此陷入“圈地门”风波。

这一次,王德明“实名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不准”。王德明爆料称,在其实名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不准,伪科技真诈骗,谋财害命祸国殃民后,华大公司曾提出以1849万贿赂其不再举报,被王德明拒绝。

多年来,王德明似乎已成为华大基因挥之不去的梦魇。

01

实际上,2018年的那次举报风波,除了王德明之外,还有资深的媒体人加入。

也正是有了专业人士的助力,这次举报事件方才达到了高潮。

2018年10月26日,财经记者金微在个人平台发布了《华大基因被罚!14万孕妇基因已流到国外,细思极恐》一文,将华大基因推上了舆论漩涡。

文中援引了一条科技部发布的,“华大基因等六单位违反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定被罚”的消息。

据华大基因的处罚书内容显示,经查明,存在以下违法违规行为:华大科技与华山医院未经许可与英国牛津大学开展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研究,华大科技未经许可将部分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从网上传递出境。上述行为违反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规定。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遗传资源实行申报登记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或以其他形式对外提供。

文章表示,华大基因采集了14万名中国孕妇信息后,交给外国人去搞研究,“有了这些基因信息,就有了针对中国人种的特定生物武器的基础”。

彼时,正与华谊斗法的崔永元,也转发了该篇文章。

一时间,华大基因成为了众矢之的,深陷舆论漩涡。

华大基因随后发出了澄清声明,称该自媒体将2015年的“科技部国科罚”与华大研究团队在2018年10月发布的一项“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研究联系在一起,系张冠李戴,刻意关联,制造恐慌。

不过,华大基因的声明并没有平息这次风波。反而,深交所要求华大方面说明科技部的行政处罚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项目是否与外方机构或个人存在合作,是否存在着向外方机构或个人泄露的风险。

随着舆论不断的发酵,华大基因一纸诉状将金微告上了法庭。

事后华大基因CEO尹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这把我们往卖国贼的方向去写,我们能不生气吗?”。

媒体问到:“遗传数据外泄真会被国外做成生物武器吗?”

尹烨表示“做成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极低。千人基因组项目的数据告诉我们,不同种群间人类的基因序列相似度超过99%甚至更高,且全球‘混血人种’在不断增多,是做不出只针对中国人的生物武器的。”

这场“泄密门”风波持续一年之久后,迎来了二审。

2019年12月8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对“华大基因起诉记者金微”名誉侵权案作出终审判决。

二审法院认定《华大基因被罚!14万孕妇基因已流到国外,细思极恐》一文内容并无明显不当。

根据案件涉及的证据显示,华大基因的“14万孕妇基因数据”研究项目确实存在外传基因数据、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疑。

二审发布后,华大基因再次受到质疑,被指在项目重要信息上公开撒谎。比如华大基因曾表示,项目全部费用来自华大,项目全部由中国人完成,只有两名外籍科学家提供了思路和计算指导。

根据上面案件审理中的一系列证据显示,华大基因确实有撒谎的嫌疑。而且在案件一审中,华大基因也曾当庭承认,其管理的国家基因库不仅将检测数据上传于互联网,还提供给包括境外研究者使用。

02

事实上,自华大基因成立以来,不管是华大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的汪建还是华大基因,都一直处在争议泥潭之中。

1954年汪建出生于湖南怀化,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他进入北京中医学院踏入医学行列,此后,又远赴大洋彼岸留学。

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被并称为“20世纪人类三大科学计划”。

1994年,正在华盛顿大学的汪建似乎觉察到机遇,决定回国寻求机会,回国才发现,国内对此一片空白,不仅拉不来资金,相关人才更是无迹可寻。

就这样,汪建的基因组计划只能搁浅。随后,他加入了国家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担任了执行主任。

直到1997年,汪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哥本哈根大学遗传学专业杨焕明博士,决定代表本无意于此的中国加入这个人类基因组计划。联合创始人还有于军和后来加入的刘斯奇。

1999年,在没有得到国家的授权的前提下,汪建和杨焕明代表国家参加了在伦敦召开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同时宣布代表中国承接该计划1%的测序任务。

当时媒体将这一行为比喻为“造反”。

虽然中国政府对此项目并无意愿,但仍拨给了汪、杨二人5000万元项目经费,华大基因因此孕育而生。

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曾在博客中写道:“用冒领的1%大旗做虎皮,杨焕明和华大基因才能在中国要钱、要地皮,有资源买仪器、招兵买马”。同时又提出质疑,“私人到国外去制造国家承诺、反过来要求国家负责的做法,自然引起人们疑虑:这是为国家、还是为了公司而挟持、甚至绑架国家?”

虽然得到了国家的“扶持”,但创业之初并不顺利。汪建曾备受挫折,“国家不认,厂家不认,没人理我。”

事实也是如此。

千禧年,在汪建提出要求政府拨款8亿“预防外国敌对势力制造针对中国人种的基因武器”时,曾被方舟子斥为无稽之谈。

直到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汪建和华大迎来了重大转机。

SARS爆发后,在汪建的带领下,年轻的华大团队第一时间破译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率先研制出SARS诊断试剂盒。

华大基因在疫情初期的突破,使得华大和汪建名声大噪,曾一度获得了国家的认可。

同年11月,国家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汪建被提为是副所长,杨焕明为所长。

汪建在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的岗位一待就是五年。

2008年,汪建在好友王石的劝导下,决定辞去副所长职务,率华大南下深圳。

据传,中科院基因研究所的大部分资产也随之南下,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摇身由公变私。

要资金有资金,要人才有人才的华大基因,在深圳的发展势如破竹。

2009年至2012年,华大的营收从3.43亿增长到了11.05亿元。

不仅如此,在王石的撮合下,华大拿到了光大创投、云锋基金、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14亿美元的融资。

2017年,华大基因在汪建的掌舵下终于登陆资本市场,在深交所创业板鸣钟上市。

彼时,市场上就有声音质疑,华大基因的高估值存在一定泡沫。对此,汪建曾在2017年11月份一次公开演讲中称,华大基因的泡沫不会破裂。

上市后,华大基因受到资本和股民的青睐,连续出现了19个涨停板,股价最高时达到262元,华大的市值已超千亿,汪建的身价也是水涨创高飙升至数百亿元,一时风光无两。

03

但属于汪建和华大基因的巅峰并不长。

一直对华大的科研能力引以为豪的汪建,在2018年的一场会议中宣称,华大基因所有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如果有出生缺陷,说明公司“忽悠社会,盯着别人的钱包”;公司所有员工必须活到 100 岁,员工肿瘤发现不得晚于医院。

此话一出立刻引发舆论质疑,深交所也发来问询。

随后,华大基因回复深交所称,这一说法系基于汪建高度重视员工及其下一代健康状况下,表达出来的美好愿景,是董事长对员工健康长寿的期望,不存在推销公司产品事宜。

对此,有网友调侃称,华大基因只是一家顶着“高科技”帽子的营销公司。

数据表明,2017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为1.7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8.3%,较2016年的1.76亿元下滑1.13%。而同期,华大基因的营销费用却高达4.02亿。

这一年,汪建和华大集团过得很不太平,负面消息四起。

除了前文的“基因泄密”风波,又遭到了举报。同年6月,王德明在网络发布了一篇《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文章。

文中提到华大基因联合碧桂园套骗国有资产,并指出华大基因是一个伪高科技掩盖下诈骗地方政府免费土地和财政补贴的房地产奸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8年7月,虎嗅的一篇名为《华大癌变》的文章,将本就不太平的华大基因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该文称,湖南长沙一位“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的患儿母亲,质疑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错,未能起到筛查作用,最终导致产妇生出带有生理缺陷的婴儿且不予理赔。

文中还称,作为在国内入局最早,市场占有率最高,技术储备最完善的无创DNA检测方,华大基因与当前无创检测行业乱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家销售费用远超研究费用、销售人员数量远超研究人员数量的‘高科技公司’,事实上的确在实践‘忽悠社会,盯着别人钱包’。”

此外,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96亿元、25.36亿元、28.00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98亿元、3.87亿元、2.76亿元。

虽然华大基因发布公告澄清,但经历一系列负面丑闻和业绩下坡的华大基因终于还是跌下神坛,股价从最高峰的260元一路跌至不足50元/股,市值蒸发了近千亿。

04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华大基因迎来第二春。

疫情爆发初期,汪建从千里之外的深圳赶到疫情重灾区武汉,作为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王石也配上了一段长文,还曾为战友出征打气。

虽然华大基因成为了最早参与核酸检测的企业,但刚加入战场并不顺利。

1月26日,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华大基因成为了其中一家,并成立核酸检测实验室“火眼实验室”。

本想大干一番的汪建却遇到了“无米下锅”的窘境。

汪建接受媒体时称,华大基因日检测能力提高到1万例后,每天收到的样本量只有1000出头,团队中午就可以把前一晚送过来的样本检测完,产能闲置率高达80%。

同时他还表示,华大基因作为武汉市指定的40家核酸检测机构中体量最大的一家,却使不上劲。

在政策鼓励下,华大基因检测量开始递增,成为检测机构的主力军。

随着疫情席卷全球,华大基因又取得了多国认证,核酸检测业务遍布30多个国家。

这也让华大基因在这次疫情中赚得盆满钵满。

数据显示,2020年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83.97亿元,同比大增199.86%;实现净利润21.02亿元,同比增长656.43%。

营收和利润的大增,也拉动了公司的股票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华大基因股票一度上涨至最高163元/股。

正处于上升期的华大基因,负面消息再次传来。

2021年2月,华大基因被曝“假阳性”事件。

2月18日,据香港电台网站报道,华大基因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样本检测出现16个假阳性样本。

据内部调查显示,检测假阳性结果为涉事化验所一员工故意干扰所致,目前涉事人员已被港区警方刑事拘捕。华大基因向全港市民道歉,并开展了内部调查将相关报告呈交至港府卫生署。

不久,华大基因又相继被曝出“假阳性”。

据港府2021年4月22日深夜发布通报称,华大基因化验所20日采集的样本中,报告了29宗核酸检测阳性及1宗“不确定”,多个病患被送往医院后,接受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均呈阴性,显示他们并未受到感染,即华大的检测结果可能为“假阳性”。

“假阳性”事件让华大基因再次蒙上了阴影。据2021年财报显示,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67.66亿元,同比下降1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下降30.08%。

对于营收和利润的下滑,华大基因表示,2021年,因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策略的变化,2021年公司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较2020年同期较高基数相比有所下降。

接着,就有了实名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不准,被华大董事长汪建雇佣的8人殴打致残的消息传出。

举报文内,王德明还向华大基因发出挑战:要公开验证相关测试的准确性。并提出鉴定方式。

方式一:由公证机构随机选取一份样本,让华大基因连续测两次或用其不同型号仪器同时检测,看结果是否一致。

方式二:人工合成指定DNA序列,设置特定序列后公证并保密,让其检测。所有过程和结果在法院和公证人员监督下进行,看华大基因检测结果是否准确。

王德明表示,若华大基因检测准确,我永远闭嘴,永远退出本行业。若华大检测不准确,希望国家卫健委重视,禁止垃圾公司再害人,禁止其再骗人,华大公司关门。

随后,华大基因对此发布了《关于王某明恶意诋毁的严正声明》。

12月7日,王德明发朋友圈显示,其已前往国家发改委与公安部信访部门递交了举报信。

参考资料:每日新闻、煮酒观春秋、虎嗅、饶毅博客等。

又见武斗!上市公司董事长遭罢免,召集社会人员冲击董事会、殴打员工

12月8日晚间,越博动力一口气连发10条公告。必有大事发生。

1 董事长召集“社会人员”占领会议室?

越博动力公告,12月7日上午8点45分左右,李占江先生及其配偶李莹女士召集社会人员合计超过50人(均非公司员工)占领即将召开董事会的会议室,试图阻止公司董事会的正常召开。

公司报警后,部分社会人员当即逃跑,其余动手打人的社会人员被义愤填膺的公司员工包围。警察到场后,将滞留现场的社会人员带走,并没收了管制器械。

截至目前,上述社会人员、李占江及其配偶李莹均处于配合警方调查的过程中。

从另一份公告中,可以看出,12月7日公司董事会以4票同意,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罢免李占江董事及董事长职务的议案。同时,越博动力董事会决定补选贺靖、周学勤为公司董事,并聘任贺靖为公司总经理。这两人分别是湖北雷雨新能源汽车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越博动力表示,本次冲击董事会事件,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公司员工维护公司及自身权益的决心。为此,公司目前已收到南京总部合计124名核心员工联合发表声明,坚定支持以贺靖为代表的债权人为解决公司经营困难而提出的自救方案,反对任何干扰甚至危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员工们表示,“目前李占江债务缠身,无暇顾及我们员工的事情。”“贺靖先生在公司出现困难时,多次向上市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且其在汽车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也看到了他在企业管理和业务拓展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我们愿意相信并且支持贺靖先生带领公司发展,同时也坚定支持以贺靖为代表的公司债权人提出的自救方案及公告的相关协议。”

越博动力混乱到啥程度了?

2 此前已答应退出公司,为何反悔?

在此之前,越博动力在11月30日发布了“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占江及南京越博进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协恒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湖北润钿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李占江拟将其持有的3583.8277万股公司股份(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25.36%)、协恒投资拟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574.2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4.06%)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润钿科技行使。本次表决权委托完成后,润钿科技将持有公司合计29.42%的表决权,贺靖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合作协议》还约定,在协议签订日,李占江应向上市公司出具辞职报告,辞去上市公司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并促成上市公司对外公告和披露前述辞职事项;李占江一方应促成上市公司在协议签订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促成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提名和补选湖北润钿指定的第三方为上市公司非独立董事、聘任湖北润钿指定的第三方为上市公司总经理。

由此看来,李占江和湖北润钿一方此前已经签好了协议,需要主动辞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的。

那为何这次又找到“社会人员”,“干扰”董事会召开呢?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被罢免了董事、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李占江仍然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截止12月7日,李占江直接持有公司股份3,583.83万股,直接持股占比25.36%,并通过越博进驰、协恒投资分别间接持有公司股份750.99万股和197.70万股,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532.52万股,占总股本的32.08%。

虽然是第一大股东,但是已经失去了公司实际控制权。

实际上,自8月17日以来,越博动力已经三次发布公告,筹划控股权变更,但前两次最终都失败了。据统计,因为控股权变更等事项,2022年深交所屡次向公司下发关注函。越博动力近一年的经营状况让监管机构“不省心”,今年收到的关注函、监管函、问询函共计8份。

3 借钱给上市公司,获得了一堆应收账款

资料显示,李占江是越博动力创始人,此前一直担任越博动力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

但自公司上市以来,经营业绩和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各项成本持续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为应对此局面,近年来,李占江持续通过向金融机构实施债权融资和为公司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的方式,解决公司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累积了较大金额的个人债务。

资料显示,2021年7月29日公司发布《关于向实际控制人借款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公司向李占江先生借款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含2亿元),借款利率参照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借款期限不超过一年(自实际划款之日起算),在总额度范围内可循环使用。

2022年1月24日,公司与青岛宏伟东霖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签署了《借款合同》,公司向宏伟东霖借款9,500万元,借款期限12个月。后宏伟东霖向公司汇款合计8,980万元,截至目前,该笔借款尚未偿还的金额为6,293万元。

为此,12月7日公司公告《关于应收账款转让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其部分控股子公司以总价111,769,962.19元将其合计拥有的应收账款(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账面净值为61,986,885.31元)转让给李占江。同时,李占江将其支付给公司的部分转让价款6,293万元用于抵消公司与宏伟东霖的债务6,293万元。

借了很多钱给上市公司,最后收回来一堆应收账款。

李占江可能心里有气。

本文源自财通社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上市公司董事长带社会人员殴打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