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适当”距离 多远最合适?

  距离产生美,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好比相爱的两个人,太过靠近容易产生摩擦,不能太近也不要走太远,自由是调料,让爱的味道更美好。

  他怎么可以这样绝情?下面跟着男人窝的小编来看看一则例子:

  我和俊鹏高考结束之后恋爱了,那是一个甜蜜的暑假,不再有考试的压力,天天黏在一起。他是一个贴心的男友,每个细节都会考虑到我的感受,我一天比一天依赖他。

  长假结束,我们离开家去同一个城市上大学,但在不同的学校。我有点失落,以后俩人不能像以前一样经常在一起了……俊鹏很快就投入大学生活中,总在电话里兴奋地和我说参加了什么协会,又领到什么任务……我觉得他似乎有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而我不再是他的全部。

  我开始在QQ上、电话里和他闹别扭,如果他的道歉不及时,我就会下线或者挂电话。他打来电话求饶也不接,好几次他都是气喘吁吁地赶到我们学校,亲自和我说对不起,带我去吃饭才能哄我开心,我乘机提出要求:“反正我们学校离得也不远,我们每天能见面就见面吧。”俊鹏跑来跑去坚持了一个月,就不干了,他说:“不能参加协会活动就算了,班会也错过了,晚自习也不能兼顾,这样下去我的大学生活都在路上了。”听完他的话,我全身冰凉,他怎么想到的都是自己?难道他不要我们的爱情了吗?

  到了期末,他开始找借口减少见面,不是说要准备考试,就是班主任突然找他谈话……我继续和他闹。最后他发来一条短信提出分手,他说:“让我们分开一段时间吧,我想我的人生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

  我要的只是他的爱和在乎,他怎么可以这样绝情?

  爱情好比煮玉米

  黏糊糊的爱情往往很诱人,就像黏玉米很香甜一样。煮黏玉米,需要采用“隔水煮”的方法,就是接半锅水,放上箅子,把玉米放在箅子上,然后盖盖蒸煮。这样煮出来的玉米,黏糯可口,而且营养不会流失。

  爱情好比煮玉米,想要黏糊糊,就要先“隔水煮”—mdash;也就是说,想要携手白头的爱情,就要保持适当的“亲密距离”。

  那么亲密距离保持多远,算“适当”?

  我们可以把两个人画成两个圆,用位置关系来演示一下我们与别人的三种亲密距离。

  第一种类型:纠结型。这一型可以用“亲密无间”、“两个人如同一个人”来形容。很多人都认为亲密无间是两个人要好的表现,实际上这样的距离很可能产生问题。两个人不分彼此,对方的事都要有闻必究,干涉对方作的每一个决定,要认识对方身边的每一个人,完全占领彼此的私我空间—mdash;就像女孩要求男友每天见面,使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学校的活动。这样的亲密关系到了最后,往往会产生冲突,直至分手。

  第二种类型:疏离型。这一阶段的亲密距离是指两个人一方隐形蒙面,一方铁甲护身,守着极为严格的界限,谁都无法进入对方的心里了解彼此的感受。就像沿着两条永远不能交叉的平行线运动的行星,只会按照程序条款进行互动,毫无热情。这样的关系,让人感受不到一点“亲密的温度”,虽然人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涯。

  第三种类型:平衡型。平衡型的亲密距离是最为适当的,像部分交集的两个独立的圈,不太近,也不太远。两个人各自保有完整的自我,彼此独立却又能在不干涉对方的前提下表达关心与支持,两个人一起成长,有部分交集,亲密却有“小间”,界限富有弹性,必要时可以开放让对方进入。在这样的关系中,彼此是安全与温暖的,总能体验到幸福感。

  靠近前先问需要

  在恋爱里,我们有时候很容易忽略亲密距离,一下子就靠得太近,就像女孩和男友。坠入情网一刹那的“纠结”是可以的,但慢慢地需要调整回平衡的距离。衡量这个度,需要学会在“靠近前,先问问对方的需要”,并且“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之前,先尊重对方的需要”。

  两个人在一起,就好比一起旅行的两个旅伴。要先问过彼此的需要,才能结伴而行。他要往哪边走?想去哪些地方?一路上想看哪些风景?……在我们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记得对方的需要。如果女孩可以看到男友的需要是体验丰富的大学生活,并能给他时间和空间去满足这种需要的话,相信男孩对她的爱,不会这么快就离开。

  两个人相互爱着,总要经受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学会用信任联络着对方,而不是短信、电话、无休止的争吵……体察需求,才能安全地爱对方,才能让两个人在美好的距离里体验亲密,并实现各自的理想。

  相爱的人距离太近容易产生摩擦,亲密距离好比是一个磁场,不远不近,最是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