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医护:现在是防医疗挤兑关键时刻 热

三年前,武汉打响抗疫第一枪,到2022年的今天,足足三年时间过去了。三年来的“动态清零”,是以大规模封控为主打方式的防疫,这种模式在当初是非常必要的,但三年来给经济和社会运行带来的冲击和伤害,让很多人

正文摘要:

三年前,武汉打响抗疫第一枪,到2022年的今天,足足三年时间过去了。三年来的“动态清零”,是以大规模封控为主打方式的防疫,这种模式在当初是非常必要的,但三年来给经济和社会运行带来的冲击和伤害,让很多人,特别是基层百姓,苦不堪言,一言难尽。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奥密克戎的两大特点,很大可能会让感染者集中爆发,造成挤兑医疗资源。第二个是奥密克戎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加快。因此民众还需要尽力做好新冠防护工作,政府也需要及时调整防护方式,以避免感染奥密克戎的人数在短时间内大增,造成民众恐慌心理和挤医护:现在是防医疗挤兑关键时刻 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层层减码后,会出现大规模感染吗?会发生医疗挤兑吗?….

多地明确!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出行不查核酸!

自国家卫健委在《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 20 项优化措施后,连日来,多地积极响应并调整措施,纷纷宣布防疫“减码”——

多地明确!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出行不查核酸

一、北京

北京市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北京市卫健委12月1日表示,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

12月5日起,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二、上海

12月5日起,上海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广东

1.广州

12月1日起,市民到药店购药,不再查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12月2日起,广州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新入院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办理入院。

2.深圳

12月5日起,全市社区小区、办公场所、餐饮商超及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健康码绿码、扫场所码进入。

12月5日起,网吧、夜总会、棋牌室、KTV、酒吧、桑拿洗浴场所等六类人群聚集密闭公共场所仍需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场所码进入。

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核酸检测查验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执行。

四、天津

12月2日起,天津市轨道交通、公交车取消查验72小时核酸证明,乘客配合查验健康码、扫场所码、测量体温即可乘车。

五、浙江

杭州、宁波、绍兴、温州、金华等多地发布通报 :

12月5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

12月5日起,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12月5日起,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

六、山东

12月5日起,居民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12月5日起,取消交通场站、港口码头、高速卡口等场所强制性核酸检测“落地检”要求,继续提供“愿检尽检”服务。

12月5日起,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七、河南郑州

12月4日起,出入小区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2月4日起,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市内公交,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进入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仍需扫码测温,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12月4日起,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等“四类药品”,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八、湖北武汉

12月5日起,武汉地铁凭健康码绿码乘车,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九、广西南宁

广西南宁12月3日发布通告,对入住南宁市宾馆、酒店、民宿和进入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人员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余公共场所自12月3日起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乘坐南宁地铁不再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十、重庆

重庆市卫健委12月1日介绍,重庆市对集中隔离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对高风险区以及重点人群按照相应的规定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重庆市卫健委12月2日介绍,市民乘坐交通工具只需进行渝康码查验,但进入公共场所需要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市民进出本人居住小区、院落,只需出示渝康码绿码即可。

十一、四川成都

成都市卫健委11月30日介绍,居民出入小区、院落只需要出示自己的健康码,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

12月2日起,成都市民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公共场所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进入医疗机构,需按医疗机构规定出示核酸阴性证明。

十二、西藏拉萨

12月4日起,拉萨逐步恢复城市公交运营线路。乘客须全程佩戴口罩,经扫车辆场所码、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结果(48小时以内)并测体温后上车,隔位就座。

十三、新疆乌鲁木齐

12月5日上午,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

除高风险区市民朋友和物资保供等闭环作业高风险区岗位从业人员,仍需按要求参加核酸检测外,不再开展常规核酸检测。

进出居民小区,进入各类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再查验核酸报告。

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4类药品,不再查验核酸报告和实名登记信息等。

从这一系列的措施调整中可以看出,层层减码正在推进。

层层减码之后,会出现大规模感染吗?会发生医疗挤兑吗?

临时管控区解除管控、调整密接者隔离与判定规则、核酸检测时效要求放宽,部分人员不再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检测结果等。

实施了更为精准和科学的防控措施之后,大家又有了新的担忧:

一、会出现大规模传播吗?

在广州倡导“按需检测”后,就有很多网友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社会面出现大规模传播?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表示:

广州全面准确完整贯彻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工作“20条”的相关要求,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并不等于“躺平”,而是结合不同时期疫情形势特点,变得更加科学精准,封控管理措施可以精准到楼栋,也一般不开展全员核酸。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已经明显减弱。我有些朋友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不需要特殊治疗就康复了。我认为广大市民不需要太恐慌,即便是感染了,也应该沉着应对。

不过,还是有很多网友担忧:如果感染者者一直不做核酸,一直在社会面活动,引起疫情传播该怎么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大家担心这个问题是很正常,但是作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有一套自己的监测预警网络和体系。一方面,按照国家第九版方案和二十条措施的要求,我们不得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域核酸检测,不重复检测、不加码检测。当前的核酸检测就是便民的“愿检尽检”,除了高风险区、除了隔离点,除了一些需要开展核酸检测的地方,比如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风险人群的监测,风险人群的意思是他暴露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通常是指快递、外卖、酒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接触的人非常多,存在一些潜在的感染可能性,他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感染者,这是有可能的,风险要高一些。那么我们会对他们开展定期的核酸检测,比如说近段时间我们是每天都检测的,快递小哥还要做抗原,这类叫风险人群。

第二类叫重点岗位人群核酸检测,重点岗位通常是指比如出入境工作岗位,一些跨境的交通工具司乘人员,一些交通的维修、搬运、装卸人员。还有就是医院发热门诊、隔离场所,这些地方都是一些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我们也会监测,也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同时对这部分人我们还是实施的闭环管理。这是对重点人员的监测,我们会主动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感染情况。

第二个就是对医院就诊到发热门诊看病的这部分我们会着重进行监测,我们要对他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症状监测,同时通过开展核酸检测来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发生。

最后还有一个补充的就是刚才说的“愿检尽检”,如果你要出重庆、你要出国或者说还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就这部分也是一个补充。不过大家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这一套系统是作为流行病学公共卫生方面一个比较成熟的病毒监测预警网络,对于我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是行之有效的,三年来我们都是依靠这么一个监测网络来开展相应的监测。

实际上我们还会对一些环境定期开展监测,举个例子,在进口的物品、一些冷链的场所、环境我们会定期抽检,这样能够保证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

对此问题,“八点健闻”表示,客观上看,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经历了一轮大感染浪潮,并且完成了最脆弱人群的高水平疫苗接种工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已然形成了免疫鸿沟,考虑到新冠病毒可能已经无法被消灭的事实,中国经历一次大感染浪潮在所难免。

也有专家提出,松动的疫情防控政策必然会带来持续增长的感染者,这可能带来不小的社会冲击,尤其是医疗系统。

冯子健在接受专访时也提到,未来一个时期公众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建议未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的人员要尽快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要尽快接种。在疫情上升阶段,防重症也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根据新加坡的最新数据,有疫苗保护的60-69、70-79、80岁以上的老人感染死亡率分别是0.014%、0.064%、0.54%;无疫苗保护的三个年龄段老人感染死亡率分别是0.19%、0.29%和2.5%。而我国未完成接种的三个年龄段老人分别约为2264万、1616万、1400万。因此,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十分重要。

特别是如今春节将至,这轮感染带来的冲击将是不小的挑战。

二、会发生医疗挤兑吗?

在广州倡导“按需检测”后,就有许多人担心:如果感染的人群大规模增加,会不会发生医疗挤兑?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表示:

接下来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是疫苗接种。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感染后有可能使得基础疾病加重。新加坡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高,放开以后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但广州目前的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提升上去以后,我相信不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此外,小孩、学生接触人群较多,容易感染,也应该加强疫苗接种。这些重点人群保护好,其他人是不怕的。

另一方面,广州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做到未雨绸缪,近期正在研究加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进一步提升重症病例的治疗能力。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好这些准备,我相信广州有能力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换一个角度看,季节性流感流行的时候,可能有20%的人都被感染了,但也很少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就是因为年轻人、儿童的重症比例都非常低,不会占用太多社会医疗资源。因此,避免发生医疗挤兑的关键还是加强老年人的预防接种工作。

12月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针对医疗挤兑问题,他表示:

如果将来调整了防控策略或防控目标,我们将难以避免地会经历这样的疾病传播高峰,它必然会对医疗系统形成很大的压力。这可能是很多地方都难以避免的情况,这是可以预期的。

如果到那时候,我们就要采取一些压低疫情高峰,减轻医疗系统压力的公共卫生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增加人际距离、减少人员流动性,包括减少人群聚集性活动、减少堂食、减少大型商超的开放时间和人数限制。

到了一定程度,如果有必要,也可能要实行短暂的非关键岗位人员居家办公等措施,这些可能都要视地方经历疫情的强度和医疗资源压力,采取不同强度、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来压低高峰,减轻对医疗系统的压力。

不过,就当前情况而言的话,消除大家对新冠疫情的恐慌,和对所谓的“长期并发症”的错误认知也及其重要。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表示,“感染新冠并不可怕。把老百姓的恐慌心理打消了,就不会发生医疗挤兑。”

层层减码之后,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

12月3日,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医院协会、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组织开展了上海市医务人员感染防控专项培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做了“医疗机构如何科学应对奥密克戎疫情”的演讲。

胡必杰指出,当前,应全力避免医务人员涉疫减员,守牢医疗机构防线,从而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确保充足的医疗力量。同时,重点保护好高龄老人和血液透析、肿瘤化疗等新冠脆弱人群,避免出现大量重型患者。

胡必杰指出,医疗机构需要快速发现、转移和隔离感染者。早期快速识别患者,是新冠感控的基础。只有对可疑病人尽早应用快速精准的病原体检测技术,让临床能够及时辨别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机构才能有效精准防控。

奥密克戎具有潜伏期短、传播力强的特性,该变异株经气溶胶传染增多,感染后的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多。对医疗结构而言,如何早期发现,也需要与时俱进调整策略。胡必杰举例说,比如在医院门诊入口,红外线测体温的效果很有限,查验健康码、行程码等手段则相对更有效。

胡必杰强调,医务人员平时应加强新冠监测和自我防护,从事急诊、发热门诊、ICU、肿瘤放化疗、血透、血液疾病、老年疾病诊治等工作的医务人员,最好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尤其是重点岗位,必须完成疫苗接种,并监控抗体水平,抗体水平不够应考虑补充接种疫苗。

同时,如果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他建议尽早优先使用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抗新冠药物,缩短排毒时间,尽快回到岗位。他还建议优化新冠诊治相关人员防护级别。“取消防护服,因为许多岗位穿戴隔离衣就足够了,脱掉防护服,有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胡必杰说。

医脉通综合自国家卫健委、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重庆发布、澎湃新闻、八点健闻等内容

后疫情时代,面对奥密克戎,如何避免“挤兑医疗资源”?

三年前,武汉打响抗疫第一枪,到2022年的今天,足足三年时间过去了。

三年来的“动态清零”,是以大规模封控为主打方式的防疫,这种模式在当初是非常必要的,但三年来给经济和社会运行带来的冲击和伤害,让很多人,特别是基层百姓,苦不堪言,一言难尽。

进入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抗疫方式的转变,可谓来得是又快又急:

广州、天津、北京、杭州、宁波、深圳、……

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出了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步伐。

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转变呢?

  以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的话来说:两年前科学家就已经预测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未来疫情防控目标是“清病不清毒”。

当前防疫的新模式就是调整为“清病不清毒”,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

  全世界都认为新冠肺炎病毒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消失。

我们不可能闭关锁国,即使我们清零了,又会从国外传进来,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一直以“清零”方式防下去,总有放开的一天。

一、奥密克戎已经很难被清零。

目前全球包括在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是奥密克戎,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早期如果没有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奥密克戎变异株的R0值可以达到21,而德尔塔变异株的R0值是5到6,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可怕的超出德尔塔变异株的4倍左右。

奥密克戎有两大传播特点让它很难被清零:

第一是传播方式更隐匿,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但经物体、气溶胶传播概率显著增加。

第二是传播速度更快,早发现难度更大,平均潜伏期在1—3天。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力太强,面对它几乎没有中间方式可选,选择清零就必然伴随封控和静默、组织全民多轮核酸,这些措施都肯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和民生。

北京一直以来严控进京,只要有人进京手机就会弹窗,也一直做三天一检的常态化核酸,有散发病例也能够及时追踪,但到了11月份疫情还是暴发了。北京作为首都是防疫资源最雄厚、居民文化素养最高最愿意配合的城市之一,其他城市就更难防了。

广州从10月份暴发奥密克戎,一开始也是发现一个就封控一片,但到11月份,当传到人口更密集的海珠区城中村时,彻底封控不住,感染人数从每天5000多人,增长到每天近万人,而且还有扩散到全广州的趋势。如果想达到清零病毒的目的,只有实行全封广州城,但这样的代价太大。

二、为了清毒而封城付出代价太大

清零病毒就要封城,而封城的代价太大。

上海因为为了“清零”而封城,“静态管理”2个多月直接损失就达八千多亿,还间接导致2季度中国GDP增速暴跌到0.4%,更为麻烦的是,上海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其清零成果也保持不了太久。

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是以“总体控制疫情不大面积暴发”为目标,我国做常态化核酸、做异地隔离等所需要的防疫花费,全国每年可能要花不少于1万亿,而2021年全中国人的医保总共支出才一共2.4万亿元。

更重要的是,如果继续封城,人民生存不了。

严格防疫三年,全国大部分小工厂、小餐馆、小运输公司、小沐足店、小家政公司等等的经济情况已经见底了,在一遍遍防疫中经营困难,员工工资发不出,电费都可能交不起。他们没钱了,每月还要还贷,他们日子很难过,他们内心很想撑,但他们实在撑不住了。

再进行封城,企业会破产,民众难生存,因此封城是不可持续的行为。

而且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很低,相当于大号感冒。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研究专家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以往的新冠病毒株引起肺炎的比例都在50%以上,但现在奥密克戎感染者中,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是无症状和轻型,症状大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烧、咽痛、咳嗽、流涕、鼻塞等,少数人可能有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极少数人会出现味觉嗅觉减退等症状。

在广州本轮疫情中,方舱里的感染者大部分只是多喝水、休息好,多数人很快就可以出舱,用药也只是对症支持,主要是解热、镇痛的常用药,还有一些中药。

因此就当前来说,感染上奥密克戎不要紧,关键是不要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感染,造成民众恐慌心理,从而产生挤兑医疗导致医疗力量错配。

三、防疫放开后要避免“挤兑医疗资源”

在疫情防控专家看来,防疫放开后主要应该在两个层面上防止出现医疗挤兑:

一是防止民众因心理恐慌因素,往医疗机构“挤”。

二是要通过疫苗、药物等,减少人群因疫情对医疗产生过度的需求量。

现在防疫放开只是不再追求“清零新冠病毒”而已,还需要做好病毒防护工作。

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奥密克戎的两大特点,很大可能会让感染者集中爆发,造成挤兑医疗资源。

第一个是奥密克戎逃逸能力强,导致接种过疫苗的个体或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员,虽然有抗体,但仍然有可能会再次感染。

第二个是奥密克戎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加快。

奥密克戎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后仅仅1天就可以排毒,致使感染人群迅速增加。

因此民众还需要尽力做好新冠防护工作,政府也需要及时调整防护方式,以避免感染奥密克戎的人数在短时间内大增,造成民众恐慌心理和挤兑医疗资源。

放开防疫后如何才能避免挤兑医疗资源呢?

疫情防控专家指出要做到“两尽两防”。

四、个人要做到“两尽”

1、尽力预防

不管是何种疾病,即使是感冒,也尽量不要染上,对于新晋大号感冒奥密克戎更是要尽力预防,以避免集中暴发造成挤兑医疗资源。

个人预防尽量做好如下内容:

科学佩戴口罩:建议视情况佩戴KN95 、N95、口罩。

做好个人防护:常通风、勤洗手、用公筷、分餐制、保持“1米线”社交距离等。

减少非必要出行: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尽量减少聚餐聚会,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2、尽快上报

民众个人要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若出现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干咳、乏力、肌痛、腹泻、结膜炎和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时,请按如下三步做:

第一步、实行自我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是一种较方便快速验证感染新冠的方式。

居民在家自我抗原检测是识别新冠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步、如经过抗原检测,发现阳性立刻拨打热线电话上报,以获得专业治疗方案。

第三步、做好自我隔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再传染给他人。

五、建议政府做到“两设”

1、设立新冠感染上报热线

设立新冠感染上报热线,接到阳性上报后,马上通知所在社区医疗队上门做好记录及隔离指导,提供专业医治方案,免费发放治疗药品。

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2、设立“新冠社区治疗门诊”

大量培训和补充社区的基层医疗力量,及时掌握感染人员的信息,对他们建档,要包干到人,确保他们能及时联系上医护人员,得到专业的指导护理。

同时“组建社区接种小分队提供上门服务”,为行走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无症状或轻症感染人员到社区医院就诊,是避免医疗挤兑、实行医疗分级的重要措施,对防治奥密克戎短期集中爆发起到如下作用:

①、方便感染人员就诊治疗,减少隐瞒。

②、减少感染人员出行就是减少传染给他人的机会。

③、提供专业的治疗指导,避免误用药物导致的危害。

④、及时收集感染人员的出行情况,及时通知密接人员,防止疫情快速扩散。

感染人员就诊要实行免费治疗,这样能吸引感染人员及时上报,与时间赛跑,尽力延缓奥密克戎在短期时间集中暴发,以上所花的费用要比全员核酸的费用少很多很多。

总之,政府放开防疫,但不能放弃防疫,与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员核酸相比,设立上报热线和设立社区新冠门诊花费少很多,不但能做到及时为感染者“治疗新冠疾病”的目标,以后还可以为民众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将来必定需要充实社区的医疗力量和资源,“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是必须搬去民众身上的医疗大山。借助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社区医疗资源,培养民众小病在社区看,在社区医生指导下,建立档案,大病再转到合适的专科医院或大医院,为将来解决民众看病难和看病贵打下良好基础。 

#专家表示奥密克戎致病力在减弱# #新华社:中国抗疫最困难时期已经走过#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医护:现在是防医疗挤兑关键时刻 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