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博物馆,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零散古代玉饰,这些玉饰呈扁平状的方形或圆形,它们大小类似、玉质精良。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经常被笼统标注为“玉饰”的奇怪古玉,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其实,这是一种唐宋元明时期

正文摘要:

在各大博物馆,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零散古代玉饰,这些玉饰呈扁平状的方形或圆形,它们大小类似、玉质精良。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经常被笼统标注为“玉饰”的奇怪古玉,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其实,这是一种唐宋元明时期的高等级玉饰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玉带板。玉带板,又称玉带跨,是镶缀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物,是古代用以彰显官阶爵位的身份标志。到了清代,由于服制的改变,玉带制度废除。据考古研究显示,玉带板出土时多镶缀在革带之上,一般由十几至二十几块数量不等的扁平玉板组成,这种镶缀着玉带板的革带被称为“玉带”或“大带”。古代的“奢侈品”是什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那些美得让人炫目的奢侈:美国大都会展示古美洲“黄金王国”

正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黄金王国,古代美洲的奢华与遗产”将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美国的主要博物馆的考古新发现和艺术杰作汇集在一起,为这一古代文明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亮点。

此次展览专注于展现古代美洲金饰工艺中坩埚的创新和工艺上达到杰出成就的时期,并由此探寻古代美洲人是如何选择、改造材料并赋予其精神意义,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工艺饰品用于当时最重要的仪式中。

展览现场(蛇,公元1300–1521,墨西哥)

这场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以新鲜且具有变革意义的方式,展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的古代美洲艺术,展出了200多件由闪闪发光的黄金、沁蓝和茵绿的玉石、华丽鲜艳的鹦鹉羽毛、绿松石和珊瑚色扇贝等材料制成的珍贵展品。

章鱼额饰,公元300-600,莫切文化

但这个展览不仅仅只是美丽得让人炫目。它值得再三回味,更能引发观众深入的思考。不同于大多数展览专注于单一文化的做法,“黄金王国:古代美洲的奢侈艺术”展览几乎涵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全部的美洲文化。这个展览将两千五百年间的美洲文化从人们眼前一晃而过。但同时,这个展览又集中地展现了两千五百年间古代美洲的“奢侈品艺术”。

今天,人们习惯于将“奢侈品”这个词同“过剩”的概念联系起来。当今的奢侈品是指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是获取愉悦的享受而花费闲钱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而在艺术史上,“奢侈品艺术”一词是指那些既非绘画也不是大型雕塑的精致小巧而珍贵的作品。

绿松石,木头,珍珠母,贝壳制成的面罩,公元1200-1521,米斯特克文化

这两个概念都不适用于此。这个展览中的物品是由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工作的能工巧匠制作的。他们利用那些在当时被赋予了重大精神意义的材料做出最为别具一格的工艺品,并希望这些完成后的杰作能够唤起人们奇妙的感官体验或是给人们带来神圣和幸运。这些巧夺天工的杰作小而精致,价值不菲,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被拿在手里或是穿戴在身上,可以用于宗教仪式,也便于人们携带着长途跋涉。这样的特性使得这些奢侈的古代工艺品是如此容易被交换和掠夺。

这些精巧的工艺品在西班牙征服美洲大陆时幸存了下来。相比于同时代制造的、现存数量庞大的陶瓷工艺品,它们的数量显得尤为珍贵。“黄金王国:古代美洲的奢侈艺术”展览通过收集、展出这些古代美洲文化中用料最为珍贵且赋予了重大精神意义的工艺品,让参观者窥探到古代美洲文化的创新、卓越和变革,从而强化了我们对这些文化的力量、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理解。

制作这些工艺品的艺术家大多来自当时的精英阶层。他们在王权的严格控制下工作。”皮尔斯伯里说,“他们制作的对象反映了“权利和所有权的思想”,并且突出表达了神圣的力量。

双金属肖像勺,公元前400 – 200年,查文文化

出现最多的材料是黄金,阿兹特克人认为它是“神的排泄物”。事实上,黄金在前哥伦布时期的文化中被采用,并且从中央安第斯山脉(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墨西哥(其中黄金冶金直到公元1000年才真正开始),形成了这个展览的叙事框架。

但对于古代美洲人来说,黄金并不是最有价值的材料。更珍贵而且更难以获得的材料是玉石,以及需要冒着巨大风险潜入海中才能获得的贝壳。

海螺小号,公园250-400,玛雅文化

这个展览还向世人揭示了一些考古界的最新发现,或许将改变我们过去对于古代美洲的文化理解。新近的考古研究发现,古代美洲文化中女性通常拥有强大的权力。在属于玛雅皇后的高地位墓葬和被称为曹夫人的莫氏妇女墓葬中,每一个女性身上都散布着价值珍贵的物品,这使得学者们重新思考这些极端等级社会中的女性角色。

翡翠女王面具,公元672年,玛雅文化

绿宝石和贝壳女王头饰,公元672年,玛雅文化

在展厅的每一处,参观者都将看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珍宝:一个最有可能用于在精神仪式中吸入致幻剂的小勺子上,装饰着由22块不同的黄金和白银制成的雕像;镶满了闪耀着迷人光泽的光泽绿松石的面具;印加国王与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首次会面中穿着的几种棋盘式上衣;印加仪式中特别使用的被称为“皇室义务”的其他小型棋盘式长袍和小型雕像——这种仪式通常选出一些儿童,安排他们在首都举办的仪式中结婚,然后被派往远方的领地,旨在标志帝国的边界并召唤祖先的灵魂,最后这些儿童将被杀死并以特别的仪式与“皇室义务”小雕像一起埋葬。

棋盘外套,1460-1626,印加文化

小雕像外套、衬肩和包,公元1400-1532,印加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金质的链珠和腰饰来了解一位被称为“蜘蛛刽子手”的神以及莫切文化中蜘蛛和战士之间的精神联系。就像蛛网上的蜘蛛一样,莫切文化中,战士用绳索绑住敌人并割开他们的血管,直到敌人血液流尽。

翡翠面具,公元前900-400,奥尔梅克文化

文明最初总是建立在暴力之上。灿烂的文明也往往崛起于对自然的蹂躏,最精美的工艺品也往往由对自然最沉重的剥削蜕变而来。例如由数千支最鲜艳的黄色和蓝色金刚鹦鹉羽毛制成的令人惊叹的镶板——它们制作于公元600年至公元900年,1943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们在秘鲁的一个藏匿处被发现。

羽毛面板,公元600-900,瓦里文化

在这个展览上,所有的美都通过极其激烈的方式被展现出来,这些珍贵工艺品并不仅仅是为了取悦眼睛才被制作出来,它们更能激起其他丰富的感官刺激:精美织物的触感和微光,挂件装饰的清脆碰撞声,甚至是金质勺子的金属气味。

展览的最后,人们将看到西班牙的侵略和征服,给这些伟大炫目的文明带来最后的破碎和灾难。

圣母无原罪的冠冕(被称为安地斯山脉之冠),约1660-1770

“黄金王国:古代美洲的奢华与遗产”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览至5月28日。

古代男人的奢侈品,高级

宋代金镶白玉镂雕双鹿纹带板

在各大博物馆,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零散古代玉饰,这些玉饰呈扁平状的方形或圆形,它们大小类似、玉质精良。其纹饰或浮雕、或镂雕,有些还镶金嵌宝、美轮美奂,常常令观者叹为观止。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经常被笼统标注为“玉饰”的奇怪古玉,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其实,这是一种唐宋元明时期的高等级玉饰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玉带板。

上海博物馆藏元代白玉龙纹带板

玉带板,又称玉带跨,是镶缀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物,是古代用以彰显官阶爵位的身份标志。

最早的玉带板出现在北周时期,陕西咸阳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的白玉九銙八环蹀躞带,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玉带板。

此后,玉带板一直沿用至明代。到了清代,由于服制的改变,玉带制度废除。

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白玉九銙八环蹀躞带

据考古研究显示,玉带板出土时多镶缀在革带之上,一般由十几至二十几块数量不等的扁平玉板组成,这种镶缀着玉带板的革带被称为“玉带”或“大带”。

玉带板呈扁平状,一面琢有纹饰,一面琢有穿系孔。其形制有方形、长方形、桃形、半月形、圭形等等。

元代胡人戏狮纹玉带板

唐初,高祖李渊颁布《武德律》,将官服皮质革带定为制式,并规定用不同材质配饰镶缀于革带上,以此区别官阶高低。

《新唐书》记载:“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

《唐实录》也有记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公卿将相二品以上许用玉带。天子二十四銙,诸王将相许用十三銙而加两尾焉”

由此可见,唐代腰带制度非常严格,只有二、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才有资格使用玉带。

唐太宗李世民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唐代玉带板展现出玉质精良、工艺精湛的时代风貌,是唐代社会文化和艺术成就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唐代玉带板多为方形,多采用压地隐起的雕琢工艺,还常见镶以金边,或以玉为缘,内嵌珍珠及宝石的工艺形式。

1991年,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代窦皦墓,就曾出土过一条“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局部)

这条玉带表框皆以青白玉制作,部分泛浅绿。玉表框在唐代文献中又称为“玉梁”,框内为精美绝伦的“金筐宝钿真珠装”。

该玉带玉质温润、工艺精湛,制作考究、富丽堂皇,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唐代艺术品,现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局部)

唐代玉带板素面的较少,一般均琢以浅浮雕人物、花鸟、动物纹饰。

带板的图案内容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这也是唐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真实缩影。

大名鼎鼎的西安何家村窖藏,更是一次出土了10副玉带,这也成为唐代玉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

下图即为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伎乐纹白玉带板,该带板玉质洁白细腻、包浆莹润,每块带板都用剔地与阴线结合的手法琢刻纹饰,内容为一胡人形象,或奏乐或舞蹈,形象生动传神。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伎乐纹白玉带板

唐代伎乐纹白玉带板(局部)

宋代早期的玉带板仍保留了唐代剔地隐起的工艺特色,但局部的描绘与唐代相比有了细微的变化,动物的局部特征也趋于细致。

以鹿为纹饰制作带板,是宋代带板纹饰题材的特征之一。

下图即为宋代鹿纹玉铊尾,其正面剔地浅浮雕一只卧于坐毯上的梅花鹿,梅花鹿口衔祥云,背面有五组穿缀固定于腰带之上的孔。

宋代鹿纹玉铊尾

同时,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宋代出现了道装人物玉带板。

下图为首都博物馆收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其正面雕一道家装束男子,蜷腿坐于毡垫上,似正在欣赏表演或演奏,双手欲击掌合拍。

男子身穿宽大长袍,衣服的纹饰、衣褶的线条表现得极为灵动。

在玉带板背面刻数字 “九”,应为编号标记,同时四角有牛鼻孔供穿缀固定之用。

首都博物馆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

首都博物馆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背面)

宋代玉带板在雕刻技法上多采用深层镂雕的方法来琢刻纹饰,所刻花鸟云龙,数层叠压成立体状,细部用细阴线勾勒,花草叶脉也刻画得井然有序。

带板的形制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变化,带板除原有的方形、长方形外,新出现了桃形带板。

宋代白玉镂雕松鹿纹带板

辽金时期则较多地使用山林情趣等自然场景入画,即所谓的“春水”、“秋山”纹饰。

辽金玉带板中的山林虎鹿、花鸟鱼水风格写实,自然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上海博物馆藏辽金时期鹘啄鹅玉带板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立鹿纹玉带板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立鹿纹玉带板(局部)

元代玉带板采用钻孔深雕法,线条简洁粗犷,与唐宋那种打洼浮雕工法明显不同。

此外,在装饰纹饰上看,元代玉带板继承了辽金时期的游牧文化题材,“春水”、“秋山”类型的纹饰较为普遍。

同时,胡人戏狮纹和云龙纹也是元代玉带板的常见纹饰。

元代白玉鹘啄鹅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数量最多,近年考古发掘出土的整套带板也不在少数。

这是由于明代不仅皇族使用玉带板,朝廷还将玉带用于赏赐。

《大明会典》中“给赐”记:“渤泥国……永乐六年,王来朝,给冠带、袭衣,王子袭封,还国,赐金镶玉带一条。”

明代玉带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也曾记载文武官员朝服革带因品秩的高低而不同:“一品玉,二品犀,三、四品金,五品银钑花,六、七品银,八、九品乌角。”

明代玉带板雕刻精美,玉质较好,存世量也相对比较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许多明代玉带板都采用多层镂空雕刻,花下压花,技艺十分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明玉带板装饰分素面、透雕、镶嵌宝石三种形式,所雕纹饰同元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早期仍有元代遗风,以云龙纹为主。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龙纹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早期的雕刻多是立体的深层镂空,可以看出明显的元代手法。

明中期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开始流行,带板上的纹饰几乎全部转为吉祥题材,如松鹤、麒麟、三羊、百狩等。

明晚期在雕工上呈现出粗犷简略的风格,与早期有所不同,图案虽有定制,但颇为灵活。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鹦鹉纹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由长方形、桃心形、竖条形组成,另外还有委角长方形和方形带銙。

一副明代标准玉带由20块带板组成,这20块带板又是由长方形8块、长条形4块、圭形2块、桃形6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 。

明代标准玉带板示意图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传世玉带多已散落不全,因此才造成了今天博物馆中零散玉带板功能和用途的模糊,不过,这也正是古玉研究的乐趣之所在——刨根问底、正本溯源!

玉带板自北周至明末,前后共延续了一千多年,这种镶缀于王公贵胄腰带上的身份标志,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同时,玉带板作为高等级的玉器形制而言,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风貌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狮纹白玉带板

唐代狮纹白玉带板(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唐代击鼓伎乐纹玉带板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道人观书玉带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龙纹玉带环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云龙纹玉带板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双鹿纹玉带板

明代玉带

明代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

明代铜镀金嵌白玉带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