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以色列之前,你可能不会把它当成一生必去的旅途之一。去了,你一定会相信,没到过这个地方,你对世界的认识一定还不够丰富!

我们凌晨四点抵达耶路撒冷,车子一路驶向位于圣山脚下的酒店。暮色尚未褪去的古城静而幽冷,虽值盛夏,并感受不到旺盛的人气。空气,有清冽的味道。早晨出门散步,街上行人依然不多,偶尔两三个人经过,多是教士的打扮,三十几度的高温下依然黑斗篷高礼帽,两鬓留着长长的卷须。这一刻我确信自己来到了以色列的灵魂之地。

耶路撒冷的老城区内满布各种宗教建筑,穿越一片商户区先去耶稣圣墓教堂,游人一下子就拥挤起来,但更拥挤的是林立两旁的商铺,探头望进去,每一个都是窑洞式建筑,地、墙、天花板全是石块铺就,里面摆满了各种零散物件,服装鞋帽杯盘碗碟金属摆件,个个都洋溢着浓浓的义乌小商品气息,一直听闻以色列的很多商品都来自于中国制造,到此也是得以印证,以至于在入住死海时,临时在酒店的精品店里购买了泳衣和防晒衫,临付款时嘴欠的问了一句“is it made in chuna?”店员开心的点头笑道“yes!”我也只能“呵呵”了。不过从她坦诚的神情中,我略能感觉到似乎中国商品在这里的评价还算不错。

至于耶路撒冷的宗教建筑,不需多言了,自去百度即可,必须承认,去各个宗教景点,各路朝圣者心诚而有序,尤其著名的哭墙之前,游人颇众,无喧闹之音。以色列很多宗教场所,哭墙以及一些教堂,都是男女分别于不同区域进入,但这绝不代表着以色列女人的弱势地位,相反,这是一个被戏称为“母系氏族”的国度。在以色列有明显的重女轻男习俗,如果夫妻二人中只有丈夫是犹太籍,孩子不能加入犹太籍,如果母亲是犹太籍,孩子则可顺理成章取得犹太籍。大概是因为女性也与男人一样共同承担入伍服兵役的义务,以色列女人的身上总洋溢着一股子干练健朗的气质,说话掷地有声,办事干脆利落,神色里透出一股子刚毅,这里找不出那种弱不禁风的纸片美人儿,那些持枪巡逻的女警,俏丽的面上不怒自威。不到一周,我已狠狠狠狠爱上了以色列的姑娘们,就是眼神中那种自信加小傲气,就差喊上一句“姐就是女王!”——这里的美女,即便长发入腰,也必须用一个帅字来形容!

麦色肤的美女穿梭在古朴的宗教建筑之间,虔诚、桀骜,又能和妥的相容,耶路撒冷必须是我最爱的以色列城市!

然后去海法拜访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佩雷斯和平中心门前的海蓝得让人想哭,一洗耶路撒冷一路走来的沙漠戈壁色调,不过这位大叔表示自己不爱休假、只爱工作,休假对他而言是折磨。有人建议他退休后养条狗去海边晒太阳,他说“可是那样的话狗会怎么想呢?”此刻脑补了一下窗外碧蓝的海,来自中国的我瞬间觉得好浪费。

海法之后,就是特拉维夫。

它在以色列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如果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灵魂,那么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心脏。

来之前对特拉维夫最深刻的印象源自这里被称为“同性恋者的天堂”,有20%的同性恋居民在这里生活,很多建筑上挂有象征支持同性恋自由的彩虹旗,据说常会有“同志”们会在大街上拥抱接吻,不过此行并未亲眼目睹。

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文化之都,也算是以色列的摩登之都,不过与中国的北上广相比,还是有一段距离。在导游极力推荐我们体验特拉维夫的夜生活,说到这座年轻城市的丰富的“夜”,导游的语气甚至可以用骄傲来形容!晚上九点的夜色里,酒吧里的灯一盏盏亮了,三三两两的人喝着东西聊着天,谈不上热闹,略几分慵懒,这样的夜生活节奏缓缓的,对面写字楼里的灯还亮着不少,据说特拉维夫的白领加班也是常态,顺着导游的指引走马观花游完了街景夜生活,突然想:该领他去北京的后海酒吧街坐坐,然后再去凌晨去簋街排队吃个小火锅。

走到半路导游突然兴奋的指着夜空中的前方——“那个顶端悬挂着象征支持同性恋自由的彩虹旗的地方,就是特拉维夫的第一座商店!”我们视线也跟着兴奋的找啊找,终于在眼前一处面积仿佛报刊亭大小的小商铺停住,呃,瞬间掐灭了脑袋里持续出现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之类的影像,看来是我想多了。

特拉维夫确实不大,跟着导游溜达了半晚上,穿越了三回中心街道,大型的写字楼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带,外表看来也都平易近人。努力在最繁华的街道旁寻找豪宅的影子,最后除了一两栋看起来还像点样子之外,其余的不外乎是些简素的公寓房。车子也是一样,因为城市小,政府不鼓励市民开车,街上的私家车并不多,豪车更是看不到。放眼整个以色列似乎都是这样,从耶路撒冷到特拉维夫,几个城市都洋溢着素朴的风格,街上华年的姑娘也多是一袭简单大方的连身长裙,华贵的首饰和名牌鲜少见到,不过她们本身已经够美。以色列姑娘的颜值绝对值得点三十个赞!

想到之前听过的一种说法:犹太人崇尚的是吝啬主义,认为吝啬是美德,如果奢侈炫耀会觉得丢脸。在以色列很多富人阶层家里都不会请保姆,甚至会自己带孩子,否则邻居会认为你在炫富。突然我就想到了为啥那些“义乌小商品”在这里这么流行了,因为价廉、物也尚美。以色列不是一个热衷于享受的民族,餐厅里菜单的食谱简单,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样。这跟国家环境有关,周围的荒漠,戈壁式的城市环境,水和食物资源并不丰富,从戈兰高地往死海行进,一路可以用“不毛之地”来形容,一眼望去绿色几无。《圣经》上说雅各曾与神人摔跤而不败,上帝就给雅各改名为“以色列”,意思是“与神摔跤的人”。真正走遍以色列,还真能切实感受到以色列人的那种顽韧之精神。不毛之环境,顽强的以色列人就是用他们的聪明硬生生熬出来了。滴水灌溉的技术是数着水滴数浇苗,大概也只有聪明而吝啬主义的犹太人才能想得这强大的办法!以至于在死海参观一处集体公社时,满园奇花异植如世外仙源一般娇立于死海周围的黄土旱渊,简直佩服得有些感动!

有人称以色列是全球物价最贵的国家,未考证这话真假,但买东西时确实较能惊你一讶。饮食相关类商品尤其贵,普通的矿泉水也近10元人民币一瓶,雪糕冰棍儿一支售价18元人民币,在耶路撒冷的一家饰品店,瞧见一堆银质项链,其中一条造型还不错,吊坠是一片透明的蓝色物件,售价约一千人民币,我看了半天吊坠忍不住问“怎么那么像玻璃呢?”美女店员兴奋的说“对啦,就是玻璃!是古城里的玻璃!”——当然,以色列人的收入蛮高,人均GDP在4万美金左右。

对于热爱零食的我而言,去到各国各地都不忘“考察”超市、拎几袋零食,但以色列的超市有史以来第一次严重挫伤了我的购物欲,物品单调的让人毫无掏钱的意愿,最终拎回一袋近百元的大包薯片,吃了两片后来扔掉了,口感着实无惊艳。

对于衣食住行都并不讲究,以色列不是个重门面、亦不是个重享受的国度,就像很多人无法理解犹太人扎克伯格总是穿着皱巴巴的圆领灰T恤,开一辆平价的日本车,在街边吃快餐。在以色列,有钱跟奢侈,并没有必然联系。于是这个只有八百多万人口的国家,却遍地都是创新,从最早的因为军事需要,到现在成为了生活中的常态,发明创造既是以色列人的习惯,也充分显示了战争对于这个民族危机感的训练。有新路,才能有活路!

有统计,获得过诺贝尔的770个人中,有154个是犹太人。有人曾说:世界的财富在美国人兜里,而美国人的财富在犹太人脑子里。——赚钱的过程,大概比花钱的过程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