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自恋心理是精彩还是无奈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恋倾向——小到对一枚指甲的专心修饰,大到爱自己而不能与另外的人相爱。人人都应该爱自己,但是爱得过了火就危险了。自恋者自我欣赏,又很在乎别人是否关注自己,并且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赞美,但因为缺少与他人平等相处、沟通的能力,所以活得很累。    


    写日记可能是自恋的表现形式之一 


    表面看来,写日记可以记录重大事件,锻炼写作能力,但从动机层面看,则可能是为了满足自恋。有一组外国漫画——《一个女孩的一天》,描绘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一天的经历:起床,照镜子,打扮,与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一起玩,男孩送给她一朵花,还吻了她,然后回家,写日记,最后在写完日记的美好心情中甜蜜地入睡。可以想见,这个小女孩对自己是何等满意,白天的经历证明了她对自己的满意是何等正确。这样的事当然应该用有温馨色彩的日记本记下来,以便将来一遍遍重读,满足自恋情结。   


    如果说日记是一本书,那这本书通常只有一个读者——作者本人。那些把日记拿出来展示的人,是把他们的自恋扩大化了。不过,小学生们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写日记,与自恋无关。   


    男人女人谁更自恋 


    有一则幽默:一个人问,歇在镜子上的蚊子是公的还是母的?另一人答曰:肯定是母的。这是用女性的行为特点推断出来的结论,看来女人喜欢照镜子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此可以谈谈男女在自恋上的差异。男人和女人谁更自恋一些?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路边摆了一面大镜子,然后观察谁会照上一照。实验的结果令心理学家大吃一惊:男人比女人更喜欢照镜子!但是,这个实验也有漏洞,有人会说,女人在出门之前花了数倍于男人的时间精心修饰自己,她们当然不必再使用路边的镜子。 


    也许男人和女人谁更自恋是一个永远也争不清楚的问题,但男女自恋方式的差异是存在的。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追逐更高的权威、更大的成功则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 


    一般性的自恋不一定是坏事。如: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恋,有时候不仅不是问题,反而可以增加他们的个人魅力。但适度很重要,自恋就像炒菜用的盐,少了则淡而无味,多了便难以入口。


    自恋的扩大化 


    自恋性病态人格是人格障碍之一,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把这种人格描述为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的人格。其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绩,倾向于极端的自我专注;好产生海阔天空的幻想,内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如幻想自己成就辉煌,荣誉和享受接踵而来;权欲倾向明显,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不愿相互承担责任,很少意识到其剥夺性行为是自私的和专横的;缺乏责任心,常用自负傲慢、妄自尊大、花言巧语和推诿转嫁等态度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辩解,漠视正确的自重和自尊;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欢占便宜;在面临批评和挫折时,要么表现出不屑一顾,要么表现出强烈的愤怒、羞辱或空虚;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实上却很在意别人的注意和称赞;为谋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只愿享受,不想付出等等。 

  自恋是人性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但符合自恋性人格诊断标准的只有极少数。 


${FDPageBreak}



  自恋也会自伤 

  从表面上看,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处处为自己物质的和心理的利益考虑,而实际上,他的一切利益都因为自恋而受到了损害。 

  第一,自恋是一种对赞美成瘾的症状,为了获得赞美,自恋者会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有人冒生命危险而求得“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知名度,这就走向了自恋的反面——自毁、自虐。 


    第二,自恋是一种非理性的力量,自恋者本人无法控制它,所以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永远都会被无形的鞭子抽打,只知道朝前奔走,而没有一个可感可知的现实目标。 

  第三,自恋者也会下意识地明白,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得赞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会不自觉地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回避外界任何可能伤及自恋的因素。 

  第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自恋者会因为他的自私表现而丧失他最看重的东西——来自别人的赞美,这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使其进入追求赞美——失败——更强烈地追求———更大的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自恋者易患抑郁症,原因就在这里。 
文学中的自恋情结 

  八十年代的小资女性(或小知女性)有一些自恋情结,她们普遍的偶像是三毛。 

  三毛在文字里很早就流露出了自恋情结,她的文章常引用古希腊神话里关于水仙花的传说:美少年厄索斯美丽得无与伦比,他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每天顾影自怜,于是跳入水中,死后变成了水仙花。 

  这是西方心理学上和文学作品里的那喀琉斯情结,《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描绘过“少年维特”的这种情结。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里也有类似的例子:明代万历年间有个美女叫冯小青,中国性心理学的开创者潘光旦写过一本书《冯小青考》,潘先生通过研究她的诗词,揭示了自恋癖的内心秘密,冯小青每天顾影自怜,日惭消瘦,最后枯萎而死,小青是江南一冯姓大富豪的小妾,她美丽绝伦、白皙、清瘦,这是中国古代幽闭美人的标准造型,古典文学中这样的人很多,她们的背影和身份常常是老处女、老姑妈等等,她们的日常生活通常是“古寺青灯伴红颜”。 

  潘先生揭示出一个封建社会弱女子的性心理病,是“五四”时期反封建、反愚昧的檄文之一。但至今,我们在性心理学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这样的美人也很多,当年笔者一哥们,便爱上了一位校花级张姓美女,1995年秋天我在北京见过她时,依然和当年一样自怨自艾,这哥们为她痛不欲生,至今难以平息。 

  这一类美女外表上有共同点,她们精神恋的行为方式也相同,比如那位张美女每次和我那哥们见面都会刻意精心的打扮,话语中常常自我强调,对他也充满了理解和宽慰,对一个正常女人来说,这就是“女为悦己者容”了,但张美女不是,她这样做只是吸引一个男人的爱,以用来赞美、肯定自己。来做为她自恋的镜子,她爱的只是这面“镜子”,这和柏拉图式的爱又有不同,比如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和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三人间的精神恋,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 

  其实自恋倾向没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有益的,凡是内心丰富、敏感的人多少都有一些,自恋也带来了高度的自信或者自卑,在这里,自信和自卑就像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可以相互转化。 

  自恋有时会以不可理喻,甚至让人难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自恋者时常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总怀疑自己患了任何仪器都查不出来的某种疾病,即使自己都认为这种怀疑是荒谬的也无法摆脱疑虑,成天惶惶不可终日。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自恋心理是精彩还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