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同性的婚姻据我们还有多远啊

对同性恋的宽容态度是一个社会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帮同性恋者拓宽他们的生活空间,使他们敢于从阴影中走出来,无意是必要的,有益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事情不能操之过急,过度为同性恋呼吁、正名、争取权益,也是非常有害的。

中华医学会新版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明确了同性恋不是疾病,李银河们让我们认识到,同性恋是某些人的天性,或者是命运的一种安排。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一部分同性恋确实是寻求刺激、心理变态的产物和表现。即使不能说这是一种病态,起码也不是什么常态。一些男童就以同性性行为来玩耍和游戏,这里当然有获得性满足的成分,但绝对和爱情没有什么关系。男童们也没谁是天生的同性恋,他们都对女人更感兴趣,并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兴趣越加浓厚。

这里面个别分子依然保留了找同性的嗜好,就进入了所谓同性恋的队伍。这些说法来源于我对生活的观察,就我阅读过的材料来看,同性恋里类似的比例很大,多数同性恋频繁更换性伴侣,或者用金钱购买同性性服务,绝对不能归咎于社会没有给他们获得同性婚姻的机会。异性婚姻里,婚外性行为都那么多,又归咎于谁?频繁更换性伴侣与是否有婚姻的法律许可根本没关系,这取决于当事人个人。我们不好说一些同性恋是变态,是流氓,但他们的生活或者人生确实有问题,而并非是什么天性使然。

个别名流特别是文艺界名流偏好歌颂同性间的动人、凄婉的爱情,就如同他们的圈子里同时流行着另外一些在普通人看来有些距离的事物一样。文艺青年们也趋之若骛,竟然把同性恋当作时尚来故意为之。其中有好事者,还喜欢以同性恋为主题搞活动大肆张扬,惹得公安局和记者们都很忙碌。为什么不冷静一点呢?

“艺术”是有“毒”的。在电影《东宫西宫》里,管制同性恋的民警被同性恋们刺激了,发现自己也有同性恋倾向。要知道人是会被诱导的,同性恋的主题张扬多了,许多把握不定的人会被诱发同性恋。人性,特别是人的心理机制是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要知道许多被胁迫的女人会糊涂到心甘情愿为残害自己的人当牛做马,充当帮凶。那次北大课堂上放映《东宫西宫》,老师就提示到,也许我们大家都有同性恋倾向,不过是有的人被激发出来了,有的人还处于潜伏状态。这样的说法是符合人性的,有几个人不喜欢寻求刺激?本来对男色不感兴趣的男人,在上多了男色网站之后,也许满脑子都是男“性”画面。

就象社会不能允许全社会的男性公民都去出家做和尚一样,当局制止同性恋文化节一类的活动是应该的,必要的。这几年来,在北京操作同性恋文化活动的人多是我的朋友或者熟人,他们在同性恋问题上比我专业得多,但我还是想告诉大家:对同性恋最好采取冷处理态度,不要过分鼓吹、张扬,也绝对不歧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努力避免培育出更多的同性恋,是最负责任最有智慧的态度。

“婚姻”的本意无疑是指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同性间要结合就结合好了,干吗非得以“婚姻”的名义?如果同性“婚姻”能被法律允许,这是对我们更多人数的异性恋者的亵渎。文化传统不是这样就可以改弦更张的。歧视少数人群是不对的,那为了少数人群牺牲多数人群就是正当的吗?

在我看来,与其争取同性婚姻合法化,不如争取制定“家庭法”,允许人们自由组合形成家庭。这更符合现实的需求。也希望编导、编辑们不要再津津乐道传播有心理鸦片作用的同性恋题材,艺术家虽然不是公共知识分子,但不可以如此不负责任!如果实在想得不行,还是在小圈子里传播好了。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同性的婚姻据我们还有多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