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包容,从原谅开始

每个人出生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我们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也让自己带着被咬过的伤口。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原生家庭:父母没朋友,家庭环境也是比较封闭的,小时候他们经常对别人说我不说话,所以我默认自己是不会说话的。而且我脾气也不好,我爸爸,我爷爷都这样,这是遗传,加上家庭环境的原因。

父母不会交往,就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孩子不知道如何跟朋友交往。同时,父母又给孩子贴了一个消极的标签【对别人说孩子不说话】,这个标签孩子接纳了,于是“我默认自己是不会说话的”。脾气不好并非是遗传,而是一种模式的习得。虽然孩子知道脾气不好并不舒服,但是他无法学会,如何在不发脾气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孩子性格:我孤僻,与父母,亲戚,同学的关系都比较疏离,没什么朋友,不知道怎么跟人建立亲密的友谊。长大以后谈恋爱也成了问题,很难跟异性打交道。

他们都不是真心喜欢我,都不喜欢我的性格,但是我长的还行,可能喜欢我的外在,谈恋爱也谈不长久,很难跟人谈婚论嫁,大概别人都不想娶个有性格障碍的人吧。(对自己有负面评价)

因为自己的性格,我不想生孩子,怕孩子遗传我的缺点。我觉得自己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与人交往的少造成的,现在我想改变,想做销售,逼迫自己与他人交往,想让自己变得开朗外向朋友很多,我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其实我挺聪明而且有毅力,我现在的工作不错,但是想辞了,不知道我这么想到底对不对?(有改变的愿望和反思)

真正的理解和原谅,才能激发出你内心的爱

梦阳老师解读:不能融入群体的人不是对他人有过多的负面评价就是被他人过多负面的评价。这位读者就是默认为,他人对自己的有着负面的评价。人的原生家庭非常重要,他们的父母成为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状态造成孩子形成疏离型或焦虑型人格,如果是疏离型的人格,那么其表现为:当接近他人的时候,感到不舒服,完全信任别人、依赖他们是困难的,进而与任何人接触时候,都感到紧张,对他人的痛苦不敏感或不予理睬,远离需要帮助的人,有时候还自我膨胀般的自我信任。可以判断,这位读者是疏离型的,内心渴望着关系,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建立关系。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何能赢得他人的喜欢和接纳?而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才是人际交往困境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理解和原谅,才能激发出你内心的爱

疏离的人对交往的人的情感和想法没有感受和理解。没有感受和理解就不能很好的回应。他人哭的时候,不知道安慰,人家快乐的时候,不知道同喜,他们成功的时候,没有由衷的敬佩。如果人际关系的互动中这些情感和行动都不会表现,那么,他就会对他人和环境无动于衷。

先从修复和父母的关系开始,真正的理解和原谅,才能激发出内心的爱,内心有了爱的生长,人才能敏感柔软,才能变得宽厚包容,让人愿意接近。反省一下与父母的关系,看看,可以先从表达情感开始去改善关系。而疏离的人特点就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情感。理解和包容,先从理解爸爸妈妈开始吧,理解他们当年年轻时候的局限性,理解他们之前和现在的状态,更理解他们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理解他们对孩子的爱的模式,理解这些了,就可以解读自己的童年与现在的性格的来源。

良好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上,在人际中,只有去尝试,思考,逐渐有着人际关系的成功经验,就能慢慢有着良好的自我评价,改变就开始了。人际交往有个秘笈:微笑——热情语言——爱心——善良——不计回报——奉献——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