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间为什么会出现心理冲突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老年人有种共同的心理,即怕“变”。儿子娶媳妇,母亲乐融融。可是,媳妇真的娶进门以后,她又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老娘”,她希望自己同儿子的关系能同媳妇进来前一样亲热。可以说,老人的这种愿望是合理的。然而,媳妇进门,总会使相互关系发生某些变化。媳妇进门之前,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为了儿子,母亲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儿子有了什么心事,也总是对娘直言不讳,母子两人组成一种互相信任和依赖的“内团体”,儿子将全部的爱都给予了母亲,母亲同样用全部的爱去关心和爱护儿子。媳妇进来后,在母子关系外又增加了夫妻关系,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夫妻关系虽不是血缘关系,但这种姻缘关系往往比血缘关系更紧密、更亲近。于是,儿子有了什么心事往往不是对母亲直言不讳,而是首先找自己的妻子商量,许多事 情甚至在办成之后,母亲才知道。再加上做媳妇的常常把自己和丈夫称为“我们”,把婆婆称之为“她”而不是“我们妈”。名为一家,实分两边,原先由母子组成的“内团体”,确实要让位于由夫妻组成的“内团体”,而成为一定程度上的“外团体”,老人对这种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因此,极易认为是由于媳妇进门的关系,才使儿子对娘不亲。另一方面是媳妇往往认识不到“变”。当媳妇的头衔戴到你身上时,你的角色就相应发生了变化。原先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身份是女儿,现在,长辈是婆婆,自己的身份已经是媳妇。虽然你还是你,但你的身份变了,要求也就不一样。

常言道:“知女莫如母,女儿是娘的贴身棉袄。”母亲一手把女儿抚养大,女儿的个性、习惯、爱好、脾气,她都一清二楚,你撒撒娇,讲讲气话,甚至和母亲吵一架,一般说来母亲都会谅解,即使对你的某一方面有什么意见,也都会对你直说,让你赶快纠正。但同婆婆相处,尤其是彼此深知之前,情况就不相同。由于媳妇和婆婆过去并未在一起生活过,彼此缺乏了解,加上婆媳之间又没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媳妇的不适当行为就很难自然地取得婆婆的谅解。另外,婆婆的心理同母亲的心理也有不同。同样一句话,母亲听了没什么,婆婆听了就可能大不以为然。再者,婆婆一般也不像母亲那样有意见会对你直说,而多半是放在心里,不高兴了,就给你冷面孔看。如果你原来同自己母亲相处得十分亲密融洽的话,你就会认为婆婆远不及母亲那样亲。这样,双方都有看法,隔阂的扩展更是十分容易了。

婆媳相处不甚融洽,甚至充满着矛盾,这无论如何是不能给人以精神的振奋和生活的鼓舞的,它不仅使婆媳双方感情疏远,还会影响到家庭中的其他关系,家庭生活也必然不会安排好。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