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到了100岁,我们仍要这样爱!感动无数人

到了100岁,我们仍要这样爱!感动无数人

到了100岁,我们仍要这样爱!感动无数人

作者:风之歌 编辑:李津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今天的晚安故事,让这对98岁老夫妻的爱情故事,在这个寒冷的深夜,温暖你我。

2015年底,有一对98岁的老夫妻在70年前拍摄结婚照的重庆数帆楼前,再次拍摄了一张婚纱照。他帮她拂去额前的白发,笑着问她:“等我们一百岁了,再来好不好?”

到了100岁,我们仍要这样爱!感动无数人

70年前,他是“复旦才子”,她是“交大佳人”,两人一见钟情,因爱结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未来得及和爱人告别便奔赴了前线。在潮湿阴冷的战壕中,他曾给她写过一封情书,“你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给你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我将在黄土地上筑起一座小小的城堡,让我俩守着炉火听那杜鹃绽放的声音……”

在“全球最浪漫情书征集”中,这封情书脱颖而出,获得冠军。许多人感慨,时光可以改变两个人的容颜,却无法改变两颗相爱的心。现在,让我们跟随小婚家一起,走近这对耄耋夫妻,走近那些让人动容的关于爱的回忆。

到了100岁,我们仍要这样爱!感动无数人

爱情超越生死战火中立下誓言

1918年9月18日,曹越华出生于四川邻水的一个书香之家,在他13岁生日那天,日本发动了“9·18”事变。曹月华愤然将名字改为“曹越华”,立志要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洗雪国耻。生日成了国耻日,他从此再也没有过过一次生日。

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曹越华成绩优异,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录取,前往昆明炮兵学校做翻译。在昆明,他遇到执手一生的爱人——王德懿。才貌双全的王德懿是重庆著名的王家沱王氏家族的大小姐,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云南,经常参加大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大家一起研讨抗战形势、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在一次活动中,两个人相识并相爱了。翠柳浓荫下,他们低声昵语;清湖明镜边,他们依依偎肩。从战争到生活,从现实到理想,从东方的文学到西方的艺术,他们无所不谈,体会着心灵的共鸣。“在复旦大学读书时,我最喜欢听曹禺先生讲解‘罗密欧与朱莉叶’的故事,并写过一篇‘万言书’表达自己立志从事戏剧事业的情怀与梦想,可所有的梦想都被万恶的战争毁灭了。”提起战争,曹越华深恶痛绝。“我5年烽火流亡,一路艰辛,就是一定要找个爱国先锋的热血同学为伴侣。”王德懿也向他吐露心声,“这些强盗吞并我们的大片河山,一定要彻底打败他们,雪耻国仇家恨!”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语,成了他们别具一格的爱情誓言。

1944年7月下旬,曹越华被调往缅甸前线。他来不及和王德懿道别,就上了军车。在异国漆黑的战壕里,曹越华被不时升腾的火光,弥漫的硝烟,此起彼伏的枪声、炮声、雨声推到了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极度考验之中。他“身困‘水牢’,又冷又饿又疲倦,心中充满对死亡的恐惧,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愧对和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第二天,曹越华把那一晚的生死情景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写成了一封信,通过军邮投递了出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远在昆明的王德懿看到这封信时,已是好几个月后。那个无眠的夜,她捧着信,眼泪像打开了的水龙头一样止不住,一次又一次把信纸浸湿。“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您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给你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战争结束后,我将在黄土地上筑起一座小小的城堡,让我俩守着炉火听那杜鹃绽放的声音。”把信紧紧贴在胸前,王德懿祈祷着:战争啊,早点结束吧!将我爱的人完好无损地送回到我身边!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伴着胜利的凯歌,一个身穿军、肩佩中校军衔的英俊男子从火车上走下来,他就是曹越华。王德懿向他奔跑过去,娇艳的玫瑰与闪亮的肩章重叠依偎,两人相拥而泣,恍若已经分别了百年。曹越华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取出一枚产自血火战场的缅甸红宝石戒指,温柔地套在了王德懿的无名指上。1945年10月,这对经历生死考验的恋人辗转回到了重庆,在北泉“数帆楼”前举行了婚礼。

到了100岁,我们仍要这样爱!感动无数人

爱情超越苦难携手走过70年风雨

每天早上,他们手牵着手,踏着青石板路来到岸边,乘坐摇浆的大木船,从东水门过江到玄坛庙;傍晚,他们相约在山下见面,一起拾梯而上,回面朝大江、依倚高岭的家园;入夜,他们依偎在窗前,看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细数一天当中的见闻趣事。他们就这样无虞有爱地生活着,厮守着人间田园牧歌式的伊甸园。“让我俩守着炉火听那杜鹃绽放的声音……”在王德懿的心中,爱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战地情书”中的那一份神圣的承诺。

但是,真正的爱情,不只是每天携手看日出与日落,更要经得起生活的磨砺。

温馨的小日子没过几年,上苍就开始来考验他们的感情。因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盟军的翻译工作,在一次整风运动中,曹越华被隔离审查。这时,一个女儿患上佝偻病,另一个女儿患上气管炎,王德懿忙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要承受着强大的精神压力,每到深夜,王德懿都要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拿出丈夫当年写给自己的书信,从中汲取力量。那时,很多人都劝王德懿赶紧离开曹越华,划清界限,每每此时,王德懿都会说:“只要选择在一起,就一定要相信他,我绝不会放手。”每个周末,王德懿都会带着孩子从解放碑走到黄桷垭看望曹越华,安慰他,鼓励他:“这只是小小的磨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没有什么熬不过去的。”

那时,几经抄家,曹越华送给王德懿的定情物——缅甸红宝石戒指戒指最终再也找不到了。1985年,为了弥补妻子心中的遗憾,曹越华花了几十块钱(当时的一个月工资)买了一枚和当初的那枚戒指非常相似的戒指送给妻子。戒指上的红宝石很大,但没什么光泽。虽然王德懿一眼就看出是仿货,但她却一直视若珍宝,平时根本舍不得戴,只有遇到重要场合,她才从柜子里取出来,郑重地戴上。

到了100岁,我们仍要这样爱!感动无数人

爱情超越年龄 我们相约百年

70年代,两位老人相继退休,曹越华仍继续从事科研情报资料的翻译工作,坚持到88岁。除此之外,他还爱玩足球,被称为“世纪足球老人”。 曹越华的生活如此多彩,王德懿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82岁那年,还光荣地入了党,成为“世纪末的耄耋新兵”,那一年,她和曹越华被公选为“重庆市最佳恩爱夫妻”。在他们的心中,相爱是心灵的相通,是共同的成长和进步,不一定仅仅局限于朝夕相处中。

2013年,在全球爱情英雄榜中,两位老人的爱情故事获得第一名,这封情书也在“全球最浪漫情书征集”大赛中获得冠军,并被谱成歌曲。最近一两年,王德懿小脑萎缩,好多事都忘了,惟独这份情书里的每一个字她都还记得。只要曹越华开了一个英文头,王德懿就会用中文一字不差地把剩下的全部背出来。爱情对于他们,是尘封的记忆,更是相互搀扶的每一天,每一刻……

2015年9月3日那天,电视上直播北京大阅兵时,刚做完直肠癌手术的97岁的曹越华胸佩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躺在病床上,他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而他的左手,紧紧牵住身旁同样已白头的王德懿,两个人眼中的泪花闪闪发亮。

2015年11月24日,是曹越华和王德懿结婚70周年铂金婚纪念日,那天,

曹越华爷爷穿上正装,王德懿奶奶披上婚纱,这对相携走过人生70年春秋的老人再次来到数帆楼前,郑重拍摄了一张婚纱照。尽管曹越华步履有些不稳,但他仍牢牢地搀扶着王德懿,他帮她拂去额前的白发,笑着问她:“等我们一百岁了,再来好不好?”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到了100岁,我们仍要这样爱!感动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