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流传下许多优美的篇章。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

借花拟人,表达美好情意

花外在的美丽,抒发着浪漫的情怀。它的精细、柔嫩、敏感、漂亮都和女人一样,让人觉得花就是女人,女人就是花。以花喻女子,借花拟美女,在《诗经》中就有直接的表现;《郑风,有女同车》里就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即槿花,直接把鲜花比作美女,写出了女子的美丽,使男子难以忘怀。再如《郑风・出其东门》也有“有女如茶”的比喻。荼就是茅花,颜色洁白、轻巧可爱,写出了姑娘美丽可爱,但男子并不为所动,突出男子对自己的爱妻不离不弃,表达出了对爱人忠贞不渝的感情。诗中把美丽的花儿比作美丽的女人,让人陶醉;也比作忠贞不渝爱情,让人感动。所以,人们把美丽的花看成美丽的人,美好的事,自然也代表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情感。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

花的美丽不仅给人以喜悦,同时也给人以伤感,外在的美往往会联系到自身、社会。《郑风・山有扶苏》,描写道:“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其中荷华就是荷花,游龙即水荭。诗人直接点出扶苏与荷华相配,乔松与游龙相合,意指君子与美女匹配,但天不随人愿,不幸嫁给了一个品行不端的丈夫;用“荷华”与“游龙”来比喻女子的美丽高洁,来表达一种不幸的婚姻,内心的痛苦。再如《小雅‘苕之华》也写道:“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花,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苕,就是凌霄花。诗人看到凌霄花的凋谢、老黄,也联想到自己慢慢老去,心中不由伤悲;又看到凌霄花长势茂盛,生机盎然;而对照自己落破,流离失所,更加痛不欲生。所以身处乱世,感物伤怀。

因此,当人的感情融入到花中之后,花与人的命运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小雅・白华》首句写道:“白菅华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当“白华”被认为“菅草”,用白茅草来捆它,代替它,从而自己失宠受疏远,使我孤独。《毛诗序》解释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诗也。”白华正是申后的自况,被视为菅草而受疏远,受冷漠,白华的高贵,玉洁此时全无,心中的忧伤。哀怨,凄凉油然而生,与花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

《诗经》中往往把花比作美人,比作美好的事,以此来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感情,用景语来表达内心喜悦或不平,所以,把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以花喻人,花格和人格相联系,传达出内心的心声。花开花落,情感起伏不定,在对花的审美感受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诗经中的女子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著,或活泼顽皮。那些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重返时光隧道,去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

内外皆修的淑女,令无数男性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开篇的《国风・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任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淑女,远古至现在都是被人们追崇的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千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人们对美丽不懈追求的明证,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象,那是一副多么美丽的景象。乡村,清新空气。邻家女子,不矫揉造作,无须胭脂水粉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美丽女子,给一个背影,让人去追寻。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的女子是副什么模样,也许怎么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她总令人向往,让男子甘愿克服重重险阻也要去追寻,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路途艰险,怎样才能够到达彼岸,对心中的女子表达爱意。隔岸观花,可以想象得很美。也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吧。水草的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让我们退想万分。兼葭,诗经里最令人心动与心痛的草,离爱情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萦回在梦里,却是灵魂不能轻易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

单纯而顽皮的静女,少女的天真烂漫凝集着一种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位静雅温柔的女孩子,与情人相约在城隅,男子赶到时,她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时她出来,赠给那男子一根野草――彤管,这爱情的信物,令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她轻轻地把彤管草递给男子,心里想着傻哥哥知不知道那究竟代表着什么?还有一支芍药花,她在放牧的时候悄悄采摘的,一起送给他。小女孩顽皮而羞涩的形象跃然面前,一份浓浓的情意静静蔓延。女子的恬静、典雅、活泼、羞涩都让人感知她的纯朴。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

一部诗经,多少美丽的女子穿梭其间,当然少不了漂亮的新嫁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了,美丽的女子要出嫁了。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出嫁时,爱有了依靠,心有了港湾,女人的快乐是写在脸上的。单纯而透明,未来充满希望,新婚燕尔,一切都将展开新的画卷。锣鼓响起来,花轿抬进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幸福中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快乐可以传染人,己乐人亦乐。宜其室家的氛围,容不得我们再去多想其他什么东西。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一一”喜气从悠悠的远古飘来,浸染着洪荒,红装薄粉的女孩在那一刻完成生命的蜕变,艳若春桃。而后的岁月,相夫教子,侍奉长辈,其乐融融。幸福的种子在春天播下,迎着夏的雨露悄然开花,在秋结蕾,在冬蕴藏。周而复始,一如流动的江水,把时光带走。女子啊,完成了生命的最伟大的轮回。

人生百味,酸辣苦甜交替着浸染。经历,也是一种财富,铸造人的一种个性。自古有多情女子负心郎,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

《氓》中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这样的奇女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男子当初的海誓山盟,没想到都已改变,既然感情不在了,就一刀两断算了。干脆、利落,这是一个有思想、敢作为的女子。她以一个过来人身份回忆往事,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情感,她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先先后后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最后只好发出一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那是怎样一种刺痛心扉的疼痛啊?一个三千年前的古代女子就可以把一个虚伪男子的爱情看得那么清楚,需要怎样睿智的眼光。不畏舆论的压力,把事情看得这么清楚明白的女子,真是空谷里的一朵奇葩!

矜持的女性固然庄重,但过分的矜持却让人感觉冷冰冰,可敬却不可爱,而那些热情坦白的女子让人觉得亲切,自然,不做作。“探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多么直白的爱情信号,“追求我的小伙子,切莫错过好时辰。”欣赏这样的女性,能够大胆的追求与表达。

《诗经》在手,那些模糊或清晰的女子形象在脑海盘旋,总想时光为何不倒退至那时,看一看白露茫茫中俏立的女子,巧笑倩兮的女子,让君子想“琴瑟友之”的女子,听一听“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女人低泣,感慨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光流逝何等迅疾,不由人挽回。

美丽的女人如诗如画如曲,聚山川大地之灵秀,一切的色彩、曲线、声响、形象、韵律与气氛,在女子举手投足间流动起来,明亮起来。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

曾为《红楼梦》水做的女子醉过,为《聊斋》仙骨狐风的女子醉过,而诗经中的女子,是深深砌在灵魂里的,成为我对美的至高追求。那些月光下、稻田中、芦苇旁、水中央的精灵,穿越千年依然是最美的风景。

《诗经》中的信仰

当人的自身能力远远低于所想要达到的期望时,会产生强烈的落差,心理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求,即寻求一种寄托,从图腾信仰、祖先崇拜、鬼神、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崇拜到天命、王权、祭祀等富有宗教信仰也都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生变化。本文从信仰方面来对《诗经》中所体现出早期人们的思想变迁进行探究。

对于《诗经》中表达的思想,历来有许多名家有不同论断。如早期出自《尚书·尧典》的“诗言志”之说,朱自清在《诗经第四》中对“诗言志”进行了阐述,“‘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

言,即用文字表达的语言。志,由“士”和“心”组成,“士”旧时有指读书人之意,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人类最初文学“情”和“志”是不分的,由此“志”不仅指人,还有“情”之意。

《诗经》中所涵盖的思想内容既“言情”“言意”又“言心”等。通过对《诗经》中思想的探究,人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出不同时代的精神支柱,从图腾信仰、祖先崇拜、鬼神、祭祀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崇拜到天命、王权等信仰这些都是社会进步而衍生出的各种信仰。信仰,“信”信念、信任,“仰”即崇拜,仰望。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

信仰是人类对于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和现实追求相结合的产物,人类把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日月星光、土地植物等自然现象与自然物,皆当作崇拜的对象,认为每一种自然物都有一个主宰着他的神灵。在这种现实与渴求的矛盾中逐渐形成某种强烈的信念,对于那些看来无法征服的自然界生植物产生了一种崇拜,即信仰的萌芽时期——图腾信仰。

人类从最原始的要征服动植物的自然界生存下去的信念得到满足后,进入到以人权为中心的政教社会,即所谓的王权信仰,认为上苍赐予君王的权力,神灵和王通读者能够实在他们内心的各种希望。王权崇拜产生的同时,必然衍生出以祭祀为中心的崇教信仰。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欢乐颂》里的《诗经》你读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