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四分之一家庭解体缘于暴力家庭暴力为何越来越多


  我国有30%的家庭存在着暴力行为,并呈上升趋势,每年解体的40万个家庭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9日,第二届龙江女性权益论坛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就“两性和谐让暴力远离家庭”专题展开研讨——


  社会心理决定家庭心态


  在省妇联提供的家庭暴力事例中,张先生既是家庭暴力的实施者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从来没有从自己的暴力行为中尝到甜头。他出生在一个观念守旧的家庭,父母经常告诫他:男人顶门立户得当家作主;男人得说一不二有爷们样儿;男人让媳妇管纯粹没出息。所以在处理家庭事务中,尤其在父母面前,张先生总是表现得能镇得住媳妇,轻则横眉厉眼,重则拳脚相加。虽然私下里时有恩爱,但更多时候没有让妻子感受到人格的平等。终于,极度痛苦的妻子采取了以暴制暴的做法。结果两人既有心灵重创,又有身体重伤。


  日前来哈尔滨开会的北京妇女出版社编辑丁宁说,家庭暴力与社会心理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在我们的婚姻文化中有着极强的暴力文化的阴影,许多暴力家庭都是由于一代又一代潜移默化的文化传递中也传承了暴力的心理,而且对家庭成员而非对社会实施这种暴力被认为没有严重的后果,施暴者愈发变得心安理得。


  在中国国民心态中,有着强烈的男尊女卑观念,妇女一旦遇到夫权思想严重的丈夫,便从心灵到肉体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尤其在生女孩的情况下、没有经济地位的情况下、家族长辈封建思想严重的情况下,妇女就更得不到起码的人格平等了。


  经济压力导致暴力频发


  哈尔滨市的刘先生在做保险工作之前是一家企业的文职人员,先前的大锅饭使他一无技能二不勤奋,下岗后不得不作了保险工作,但这一行又是竞争极为激烈,每当跑不到单的时候,每当被上司训斥的时候,每当朋友聚会被奚落的时候,每当口袋里捉襟见肘的时候,妻子就成了他惟一可以找到信心和安慰的对象。但他想对妻子述说愁苦,等来的却是妻子的埋怨,被指为废物。于是,往日的家庭和谐也不存在了。两人的厮打以妻子的弱势而告终,婚姻也走向了尽头。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细胞的家庭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很多人把在社会上承受的压力,尤其是经济压力者,发泄到家庭生活中,使妻子成为许多社会压力的最终承受者。


  的确,现代人要承受很多社会压力,每当这时,港湾里的另一半就要承担一下心理按摩师的角色。然而,现代人也是浮躁的,在婚姻双方都有压力的情况下,缺乏疏导的双方很可能因为不善于处理双方矛盾而导致对对方的不满,甚至争吵。当口不择言,或争吵升级的时候,暴力行为也就出现了。


  司法滞后影响文明进程


  王先生和妻子在婚后也曾平静和睦恩爱,自从王先生爱上了麻将,心情又常感郁闷的时候,就常愿意借酒浇愁,还感到妻子的埋怨越来越不中听了,开始借着酒劲打孩子,后来妻子阻拦时,就连妻子也一并打了。再后来,殴打便不断升级。


  而王先生的妻子从默默忍受暴力到反抗暴力,经历了家丑不可外扬、求告社区及妇联却震慑不住暴力、求助派出所却因没有严重后果也不了了之的一系列过程,她一直困惑于这个问题:一定要问题严重才能让司法部门严肃处理吗?于是,两败俱伤的后果出现了,同样性格刚烈的妻子便这样想:这样的家还不如不要,这样的生活不如不过。在一次暴烈的厮打后,因妻子失手,他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以往,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一直是妇联工作人员或街道大妈大婶的工作,公安司法部门基本上没有相应的措施。2001年,新的《婚姻法》里才有“制止家庭暴力”这样明确的规定;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使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使家庭暴力在法律方面有了一大进展,这也充分说明了人们已经意识到家庭暴力绝非家事。


  我国很多地方都出台有地方性政策,保护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权益。但是,很多法律法规失之笼统,太过原则。结果,在诉讼操作上没有细则做指导,比如,当暴力对对方的肉体伤害还不够严重,还没有达到法律认定的重伤害时,公安司法部门的解决办法多半是调解、调解、再调解。可是,当暴力实施者足以受到严惩时,受害者承受的要更为惨重。


  目前法律工作者正在思考把家庭暴力的事后惩处变成事先预防。其实,在国外已经有这方面的经验,比如一些国家设置保护令,当妇女受到家庭暴力或预感到家庭暴力将至时,无论情形轻微与否,都可以申请保护,通过法律的途径使施暴者不得近距离接触。


  (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四分之一家庭解体缘于暴力家庭暴力为何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