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张大勇在接受今报独家采访时呼吁,有关部门能否考虑把性残疾纳入到法定的残疾人范围,让他们能享受到其他残疾人所享受的待遇。

65岁老母为无性儿子找对象

昨天下午,家住洛阳市西工区65岁的赵老太太带着儿子的照片和简历,来到位于洛阳市华林新村张大勇的家。眼含热泪的赵老太太请求张大勇能为其无性的儿子找个温暖的家。

“我可以为孩子提供两室一厅的住房,为了孩子幸福,我同意儿子去女方家生活。”赵老太太说,儿子赵勇(化名)今年33岁,从小性格活泼开朗,读职业高中时也曾与女同学交往。但2000年8月,赵勇突然肚子疼,到西安京西

医院检查发现,他的右肾上有个蒜瓣儿一样的东西,经专家诊断为染色体异常小睾丸症。

赵老太太回忆,她才注意到儿子的胡须和喉结都不明显,两年多时间里,她先后给儿子补充了上万元的雄性激素,但效果并不明显。

虽然正值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赵勇却拒绝与媒人见面。赵老太太说,儿子压力很大,不愿意与任何人谈隐私。当天下午,赵老太太带给张大勇的照片是她从儿子影集里偷来的。作为母亲,赵老太太承担的压力丝毫不比赵勇小,“孩子不成家,我们感觉没完成任务啊”。

无性,也应有完美的家庭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涉及性的话题总让人难以启齿,对于有性缺陷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而患“强直性脊椎病”已卧床10多年的张大勇却于2004年年底在我省首开了“无性男女交友热线0379-63960110”。正如张大勇在其“中国寻人110网”上“寻找无性男女”栏目上的留言一样:“不行的男女只能面对孤独的人生吗?”张大勇说,他想尽力给那些“无性者”寻找到温暖的归宿,帮他们组合“无性家庭” 。

“无性男女交友热线”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电话咨询。

2004年11月,一位离异的中年男子向张大勇诉说了自己的难言之隐:他性功能不好,婚后因性无能而被妻子瞧不起。虽是夫妻却无夫妻生活,他做过治疗但没效果,最后不得已

离婚了。他希望能找个无性要求的人做妻子,重新建立家庭。

“放下电话,我就开始思考‘无性男女’能否组合家庭的事。”张大勇回忆说,后来他又从媒体上得知南京有家婚介所举办过“无性征婚相亲会”,并且参加的人还不少。

2004年12月,张大勇开始在自己的“中国寻人110网”上正式开设“寻找无性男女”栏目,并发出了名为“从无性男女到无性婚姻”的帖子,公布了热线电话。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位“无性男女”主动给张大勇提供个人信息,其中,经张大勇介绍的两对已经完婚。张大勇认为,如果“无性者”组合成家庭,彼此间的苦闷就会少一些,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对自己、对社会都是件好事。

呼吁把性残疾纳入残疾人范围

据张大勇介绍,无性男女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先天性的无性,另外一种是后天原因造成的,如

车祸、电击和手术等。但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的,“无性者”都要面临很大的思想压力。

在接触到求助的女性当中,她们大多经历过家庭暴力,又长期受压抑,得不到合理发泄,这种伤害使她们从内心深处对性生活充满了恐惧。而求助的男性中大多是意外事故导致的“性无能”。一名30多岁的转业军人告诉张大勇,自己在部队训练跳鞍马时意外撞击到了裆部,虽做了手术但没能治愈。后来虽结了婚,但不到一年就离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使他对性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希望张大勇能帮他找一位无性要求的女性,“劳累一天,很想找个人陪自己说说话”。

张大勇把现在的家庭分为三类,第一类家庭是正常男女的结合,第二类家庭是一方有性问题的结合,第三类家庭是夫妻双方没有性能力。如果社会能正确地引导“无性者”组合成第三类家庭,那么第二类家庭的悲剧就可以很好地避免。

张大勇呼吁,有关部门能否考虑把性残疾纳入到法定的残疾人范围,让性残疾者能享受到其他残疾人所能享有的待遇。同时,他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平等地对待性残疾者,他们也有尊严,且他们更容易受到心灵的伤害。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