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新冠是“小号艾滋”?专家回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席卷了整个世界。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2月29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58915030例,累计死亡病例668446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正文摘要: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席卷了整个世界。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2月29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58915030例,累计死亡病例668446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这种骚扰全球人类三年之久的疾病虽然被称为新冠“肺炎”,但人们在感染以后,通常还会出现各种各样其他的症状。“新冠肺炎”并不是单纯的“肺炎”。12月13日,辉瑞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开始线上预售,定价2980元/盒。新冠是“小号艾滋”?专家回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事实上

你越了解新冠病毒

你越怀疑这个世界

这玩意简直是“最完美的病毒”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席卷了整个世界。

这场风暴,让很多人失去了几年的青春,也让很多人失去了亲人和朋友。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2月29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58915030例,累计死亡病例6684463例。

但《经济学人》的一个团队曾在今年3月作出分析,认为新冠在全球范围内导致的真实死亡人数可能是官方数据的四倍左右。

“因为检测量有限,加上有些死因无法限定于特定因素,官方统计的死亡人数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

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开放以来,随着每个人身边的阳性感染者俱增,新冠、奥密克戎成了近期全民热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这种骚扰全球人类三年之久的疾病虽然被称为新冠“肺炎”,但人们在感染以后,通常还会出现各种各样其他的症状。

除了肺部以外,其他器官也会被发现病毒的存在。

那么, 折腾你好久的新冠,到底是什么病毒?

1. 新冠并不仅仅和肺炎相关

“新冠肺炎”并不是单纯的“肺炎”。

科学家们发现,新冠病毒并不仅仅攻击人类的肺脏。

肺炎只是这种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多种病症的其中一种而已。

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家齐亚德·阿里(Ziyad Al-Aly)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会随机攻击人体的任意器官。

比如大脑、心肺、肾脏、消化系统、凝血系统、肌肉和骨骼。

2. 新冠可能是一种血管疾病,而非呼吸系统疾病

2021年4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John Y-J. Shyy 等人领导的研究团队在 Circulation Research 期刊发表了题为:SARS-CoV-2 Spike Protein Impairs Endothelial Function via Downregulation of ACE 2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并不仅仅是帮助其入侵细胞,而且还会通过下调ACE2,损害内皮功能。这是首次证实仅刺突蛋白(S蛋白)本身足以引起疾病。

这项研究还表明,新冠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准确地证明了SARS-CoV-2病毒如何在细胞水平上损害和攻击血管系统。

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COVID-19的各种看似无关的并发症,并可能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打开大门。

3. 新冠后中风、血栓及各种心血管疾病概率大幅增加

新研究表明,即使感染新冠后症状轻微,未来一年出现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但不限于中风风险高52%,心力衰竭风险高72%。

这样的显著差异对一个地区的群体而言有意义,因为每1000人当中中风或心力衰竭的人会显著增多。

4. 新冠病毒或直接对心脏DNA产生影响

今年10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布消息称,在患者心脏样本中发现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和修复相关的组织变化;新冠病毒很可能直接对心脏DNA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通过引发炎症带来连锁反应。

这项由昆士兰大学领衔的研究已发表在《免疫学》月刊上。

新冠导致更严重和长期的心血管疾病,并且与糖尿病、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

5. 什么样的人复阳概率高?

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发生复阳或者二次感染的概率很低。

发生二次感染概率较高的群体主要有:

·免疫力低下人群;

·婴幼儿;

·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者使用免疫制剂的人群;

·高风险岗位的人群。

一般来说,复阳都是发生在康复之后一个月内。如果已经超过一个月,核酸又呈阳性,再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6. 新冠特效药疗效如何?

12月13日,辉瑞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开始线上预售,定价2980元/盒。

相关数据表明,这款药物能将新冠相关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减少近90%。凤凰网《肿瘤情报局》总结以下几点注意事项:·该药无法预防新冠,只能针对轻症治疗。目前并未被授权用于严重或危重 COVID-19住院患者的初始治疗,也未被授权用作新冠病毒的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即不用作预防COVID-19)。·卫健委在3月15日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明确规定,不再允许给12-17岁的青少年服用辉瑞口服药Paxlovid。·辉瑞特效药上市后,有一特别副作用引起关注,即服用后易出现反弹。美国总统拜登此前就经历过服用后复阳。目前国内并没有患者出现服药后复阳的报告。民众可自行判断。

7. 新冠病毒能攻进大脑?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发现,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大脑可能被诱发炎症反应,这与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所导致的大脑炎症反应一样。

这一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神经系统症状。

领导研究的昆士兰大学教授特伦特·伍德拉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已经患有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与炎症小体通路有关的脑部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加剧他们大脑的炎症反应。

这一研究所用的是新冠疫情早期时的毒株。

8.新冠病毒或损害认知功能

早在2021年,人民资讯就转载过一篇标题为《罹患新冠会损伤大脑认知功能》的文章。

表述了一项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发现——

新冠病毒会杀死被称为内皮细胞的脑细胞,导致大脑血管受损,从而损害认知功能。

此前有研究发现,多达84%的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和神志不清。

这种关联被认为和新冠患者大脑中的弦血管增加有关。弦血管是一种不能让血液流动的死亡细胞,是认知障碍、轻微中风等许多病症的迹象。

今年3月《Nature》上一篇来自牛津大学的团队发表的论文也做出过类似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对新冠病人患病前后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对比后发现,病人脑部有明显变化。

图源:自然官网

但这种新冠病毒可能导致的脑损伤,目前普遍被认为是可逆的。

科学家尚不清楚这种变化是否为永久性,但强调大脑可以愈合。

9.新冠两年内发生部分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

今年8月《柳叶刀·精神病学》期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道。

研究发现,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在康复两年后,确诊脑雾、痴呆、精神错乱等疾病的风险依然更高。

感染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出现这些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几率更大。

研究还显示,这些人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也更高,但是这些症状会在感染新冠病毒两月内消退。

10.多次感染会“摧毁”免疫系统吗?

不久前,关于重复感染新冠是否会“摧毁”免疫系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文丹宁曾作出解释:

不同变异株理论上会出现重复感染,就像普通流感也会出现反复感染,而不仅仅是二次感染。

短期内二次感染,症状可能会轻,传染性比较弱,因为上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仍能发挥抗病毒效果,但远期重复感染的症状和传染性与当时的病毒株有关。

11.感染新冠和后遗症的关系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文丹宁表示: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越重,越容易存在后遗症。

从2020年新冠重症患者数据分析来看,出现后遗症的几率与年龄、性别等有一定关系:年龄大的后续更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女性更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情况。

医学上的后遗症指的是病情稳定至少半年后出现的情况,在恢复期的一两周里出现的症状不能被判定为后遗症。

12.新冠、流感并行下的相互影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表示,

“这两年国内在采取措施控制新冠疫情的同时,也把流感一起控制住了。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对整体人群而言,由于流感的流行减少,人群整体对流感的抗体水平是偏低的,随着我们社会面活动的放开,流感可能趁虚而入,引起流行。”

一项来自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认为,感染流感病毒可能会显著促进新冠病毒的感染。

其它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如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暂不具备促进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

13.新冠后遗症的患病率

今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一项由世卫组织牵头的大型全球研究,被视为疫情以来对新冠后遗症情况做的最全面分析。

该研究汇集22个国家的120万名有症状新冠感染者的数据,通过模型预估,2020年和2021年有6.2%的新冠感染者,超过74000人首次感染三个月后,自述至少有一种新冠后遗症。

该研究主要涉及持续疲劳和身体疼痛、呼吸问题、认知问题这三种长期新冠症状。

结果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感染新冠后3个月,出现这3种症状比例分别为3.2%、3.7%、2.2%。

需要住院治疗和重症监护的感染者,患新冠后遗症比例分别为27.5%、43.1%,远高于非住院病人的比例。新冠后遗症患者中,15.1%在感染一年后仍有症状。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表示,“虽然大多数人可以在感染后完全康复,但调查结果显示仍需更多分析,以监测这种疾病的长期影响。”

14.奥密克戎变异越快,传染性越强

钟南山表示,在奥密克戎出来以前,贝塔、伽马、德尔塔等毒株有变异,但是变异不多。但从2022年的传播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明显比原来的毒株变异要快得多。

目前奥密克戎突变频率越来越多,现在总突变率已经达到96.4%,换句话说,还没有出现突变的,只有不到4%,接近饱和。

所以,奥密克戎的突变越多,对疫苗对各方面抵抗力就越强,传染性就越厉害。

15.未来新冠病毒的演变趋势

新冠病毒的演变特性以及全球的防控因素,导致新冠病毒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

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整体变化趋势是传播越来越快,免疫逃逸能力逐渐增强,毒力越来越弱,但不排除个别的突变仍会导致重症的发生。

病毒为了生存,会有一个迭代进化的过程,但每次变异过程中不一定是完全的迭代。

未来毒株变化方向目前还不能确定,但传播性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是变化的大方向。

写在最后

以目前研究来看,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最终有可能会演化成常年散发的季节性流感,冬春季可能暴发。

应对新冠病毒的历程中,人体内存在的抗体会逐渐代谢减少。加强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我们面对新冠需要做的长期准备。

此外,坦然科学的心理建设也必不可少。

我们已经走上了这条共同面对新冠病毒的道路,再去讨论历史倒车或是大骂“躺匪”都已经没有意义。

从世界各个国家应对新冠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新冠病毒能被控制住的概率极低,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此,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切,都有其必然性。

短期内我们还得艰难闯关,我们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保护好家人。

新冠是“小号艾滋”?专家回应相关阅读:

2020年的病毒株又来了?武汉疾控回应!国家卫生健康委: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

每经编辑:张锦河

近期,网络上流传,是不是2020年的病毒株又来了?为什么大家感染后的症状有很大的不同?武汉市目前到底有多少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流行?据湖北发布,带着这些问题,小布采访了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

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从近期的公众反映情况看,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了肺炎或者是CT出现了白肺的现象,有网友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跟感染了原始毒株或者接种疫苗有关系的。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会上作出回应。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42558

专家:现阶段武汉市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仍然是BA.5.2

杨小兵介绍,武汉市常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儿童医院两个哨点医院采样监测,每周一次,每次20份咽拭子样本。12月中旬开始增加到每次40份,本周又增加了金银潭医院为采样哨点医院。监测数据显示,现阶段武汉市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仍然是BA.5.2。从10月份至今,在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的病毒全部是BA.5.2变异毒株,没有发现其他型别毒株。

受寒冷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次疫情中,病毒感染后很多人都出现了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肌肉酸痛,咽干、鼻塞、腹泻等,上呼吸道症状明显。也有出现肺部炎症的情况,但相对患病的人数来说,出现肺部炎症的比例比较小。

国家卫生健康委12月26日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杨小兵介绍,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甲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间限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要求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经过3年的变化,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也演变为以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这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肺炎已不是主要症状,造成的健康危害也已经明显降低。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仍然是引起肺部炎症的病原体之一。如果感染后较长时间没有恢复,并出现咳嗽、发热、胸闷等加重情况,要及时就医就诊,防止演变为重症。

杨小兵指出,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后续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白肺与武汉当时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

焦雅辉表示,现在出现所谓的白肺与武汉当时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

焦雅辉介绍,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的描述。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肺泡里边是充满了空气的,进行CT或者是X线检查的时候,射线穿过肺泡的时候,影像的表现应该是黑色的区域,但是当肺泡里边出现炎症和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肺泡就被这些渗出液或者炎性细胞填充,这样射线就穿不透,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就出现了白色的区域,这个白色区域反映出来的是渗出物的影像学的表现,并不是说肺脏的组织和实体变成了白色,所以这个就出现了所谓的白肺。

随着这些渗出液的吸收、炎症的消退,白肺的表现也会逐渐消退,也就是说肺部的影像学表现就会回到正常的黑色的区域。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比较严重的肺炎的表现才会出现白肺,一般来讲肺部的炎症比较重,渗出比较多的时候,就是白色的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到80%的时候,才在临床上把它称为白肺,不是说只要出现了炎症就都是白肺。

出现白肺之后,患者就会出现低氧血症或者是呼吸窘迫,这一类的患者在临床上,尤其在现在的这波疫情当中,主要是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但是这样的患者它的占比还是非常低的。

在治疗上来讲,对于这个病原体,不仅仅是新冠的病毒,多个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的炎症,像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包括一些细菌,像大叶肺炎这些细菌,这些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的炎症,严重的时候都可以出现白肺影像学的表现。在治疗上来讲,我们现在是有成熟的一个专家的共识和治疗的方案,主要是俯卧位的通气,另外进行给氧的治疗,包括像无创的呼吸机、有创的呼吸机,还有被网友称为救命神器的ECMO,同时加强原发病对应的治疗,经过治疗,在白肺的患者当中有相当部分还是可以好转的。

借此机会,我们呼吁一定要加强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要关口前移,在发生老年人的感染,尤其发现转重的倾向,出现呼吸困难等等这样一些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诊。并且我们在全国也要求对于老年人重症不要经过分级诊疗、逐级转诊,要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来就诊进行救治。

“白肺”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血氧浓度是重要自测指标

26日晚间,国内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他明确表示,从国内毒株测序结果和流行株的迭代谱系来看,目前国内绝不可能出现原始毒株,“还有德尔塔的可能性也非常非常小”,被公众高度关注的“白肺”,其罪魁祸首可能并非完全来自新冠病毒。

常荣山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常荣山表示,白肺是肺部感染导致肺泡间损伤后的影像学特征,不是感染奥米克戎的特有病症,细菌感染、流感病毒感染,或者腺病毒感染都可能导致白肺。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新冠感染病例都是转阴以后又出现肺部症状,很大可能源于病毒清零后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乘虚入侵。

根据“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12月8日发布的《抗新冠策略千万条,核心就一条: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医院?》(文章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审核),99.5%的感染者可能不需要去医院。

而据新华社12月13日发布的文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表示,从当前全国病例数据看,感染奥密克戎后无症状和轻型大约占了90%以上。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常荣山认为,目前公众对这一说法感到困惑,是由于医学上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的定义与普遍认知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感染奥密克戎的人群中出现肺炎症状的比例不高,但肺炎的早期症状隐匿、与感冒症状有重叠、黄金治疗时间较短,再加上可能在合并感染阶段出现,所以是新冠患者要格外小心的隐形杀手。

根据202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文译作“COVID-19相关细菌感染的原因和后果”),在中国武汉的一项191名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28/191(15%)的患者患有培养阳性细菌感染,在这些患者中,除一名患者外,所有患者均死亡。一半的非幸存者(27/54)经历了细菌感染,而幸存者中只有1%(1/137)。在武汉和西班牙的后来研究中,也报道了死亡患者中细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类似模式。

图片来源:NIH官网

除COVID-19之外,流感也报告了类似的模式——特别是对1918年大流行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其中细菌参与致命病例的普遍性(从保存的组织学样本中可以看出)支持了以下结论:超过95%的死亡率直接归因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另外,此前有研究显示,寒冷干燥的地区,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会大幅上升,所以北方居民更应提高警惕。

但遗憾的是,由于肺炎症状与新冠肺炎早期症状有重叠部分(比如发烧、咳嗽不止),到医院就诊更多靠患者自我感知,很多患者经常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死亡(治疗晚3~4天可能死亡)。

常荣山表示,很多“大白肺”的血氧水平在住院前就在90%以下,但自身没有感受到呼吸窘迫。“所以,如果家里有血氧仪,自测血氧是判断是否有肺炎可能,以及是否需要到医院就诊的重要指标。93%或91%或许是一个需要就医的参考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提到,血氧饱和度低于93%是重型患者的参考依据之一,对于新冠重点人群,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需及时就医。

此外,常荣山还呼吁,公众在新冠疫情感染高峰后,积极接种13价或2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根据2015年发表在《疾病检测》的一篇文章(《上海市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效果评估》),肺炎疫苗对75岁以上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保护率为53.00%,对肺炎发病的保护率为87.00%。“国产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现在都可以接种,在这个冬季,这两种疫苗与新冠加强针一起接种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最脆弱人群的病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湖北发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林姿辰)、“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

每日经济新闻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新冠是“小号艾滋”?专家回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