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吴尊友:新十条出台时机恰到好处

爱图集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表了《如何迈过黎明前的黑暗——今冬新冠疫情形势分析》的主题演讲。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新十条”。“今年至12月5号,是0.18%,

正文摘要: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表了《如何迈过黎明前的黑暗——今冬新冠疫情形势分析》的主题演讲。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新十条”。“今年至12月5号,是0.18%,也就是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逐年下降,病死率也是在逐渐下降,这是中国的情况。”吴尊友说,从全球过去三年每周报告死亡的人数来看,我们现在选择的“新十条”出台的时间,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数最低的一个时点,而且也是三年历史上连续几周每周报告病例死亡数低于一万。最后,吴尊友表示,三年来,新冠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吴尊友:新十条出台时机恰到好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出发了 到底干什么还没想好 昨天已回不去 明天要有计划

优化是否走得太快,明白我们出发时想干什么没有?(1)

“新十条”方向是聚焦优化,强调精准。

优化措施是基于病毒变异特点和当前疫情形势,对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部分措施的进一步优化而制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但这绝不代表是完全放开不防。

《新闻调查》的记者,为解释“新十条”专访了梁万年、吴尊友、王贵强、童朝晖、刘清泉等专家,这些人当中有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还有很多在防疫一线的大牌医生。

专家,学者,医生的主要观点和问题集中如下:

一,打疫苗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打了三针疫苗的比没打疫苗的死亡率下降了97%。

二,当前新冠患者百分之九十是无症状和轻型,这部分人可以居家进行隔离。

三,大量新冠病人出来以后,医疗资源必然会出现一定的挤兑的问题。

四,医院如果出现人员感染,必然会出现不堪负荷的问题。

五,新冠的规律,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彻底摸透,原因就在他还在不断的变异。

六,从总体趋势来看,病毒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发展的正常规律,致病率都是在衰变的。

七,老百姓的健康素养,健康行为,健康知识的提升,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

以上是各位专家所说的问题总结,还有《新闻调查》记者近期在社会上调查的情况也给大伙罗列一下。

群众说:有人担心变化是不是太快了?

药店工作人员:沾了边(新冠)这些药都没了。

记者自己的疑问:后面会不会出现更大面积的感染?

看完了,《新闻调查》记者的报道和整个采访节目以后。

我个人感觉节目没有出乎意料,把目前社会上因为突然“放开”,导致人们产生的一些疑问和不解基本回答了。

毕竟是总台的报道,报道很扎实,很贴切。值得大家反复观看,加深印象,我就不多做解释,感兴趣大家可以回到节目中再看一遍。

观后感这时就应该写完了。

可从小语文老师教导我,写作文要展开联想,不然容易导致作文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于是我的联想来了。

看完了。我还有很多疑问和不解。因为这些天我和一些友友聊了新冠的各种问题。感觉虽然疫情已经发生三年,我发现人们对新冠知识的了解还是极其的匮乏。

我发现友友对新冠的不解,主要有以下问题:

1,什么无症状感染者,特征是什么?

2,怎么样才明确知道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

3,根据现有数据,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占总患者比例是90%,无症状和轻症患者之间比例又是多少?第一个问题我已经找到答案。

无症状感染者的全称是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感染新冠病毒以后无发热、咳嗽、乏力、咽痛,以及鼻塞、流涕、肌痛等相关临床症状,但是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或者抗体,呈阳性的一类人群。

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因此不算新增感染病例,不过无症状感染者也能成为传染源,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

这是国家卫健委的2020年时候的标准。

按这个解答,无症状感染者就是你自己有可能都不知道得病了,但可以成为传染源,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

不用吃药,过一段时间,这类人群就可以自然恢复正常,属于自限性疾病。

所以就有了我第二个问题,你不去做核酸检测,不去做血清检测。怎么才能知道你感染过新冠病毒没有?

因为如果明确知道自己染上过新冠病毒,那么恐慌焦虑的心理就能放下。起码很长一段时间极大概率,不用担心会被再次感染。

但这个问题我目前没办法解答。

还有第三个问题。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说法,是关于新冠患者症状的。

因为各地区的新冠患者症状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种被称为“广州地区患者”90%以上都是轻微甚至无症状患者,病患痛苦程度较低或没有感觉,就阳转阴。

所以广州的居民很快就度过这场疫情爆发的阵痛期,没有留下太多受损的痕迹。

目前广州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

第二种被称为“保定地区患者”,病患痛苦程度高,很多人患病表现为低烧,高烧,呕吐,全身酸痛,形象的说患者患病这段时间真是生不如死。

正因为如此,保定的医疗资源这段时间受冲击较为严重,医护人员苦不堪言。

第三种则被称为“北京地区患者”,病患痛苦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半患者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或表现轻微,另一半患者同样有低烧,高烧,呕吐,全身酸痛的表现。

北京的医疗资源同样不堪重负。

有人说得了奥密克戎病毒,忍一忍就过去了。

那你肯定是没有过发低烧多天的经历,发低烧头一天还可以,到了第二、第三天,你就开始全身乏力。有些人还会全身酸痛,甚至头痛得根本连觉都睡不好,吃饭基本上也是只能喝一些稀的。

低烧都这样,如果发烧到38.5度以上,而且连续几天的话,那病人看上去,真是非常可怜,都不知道怎么去形容?

得过重型流感的人可能会有相同的感受。

现在有位大牌医生或知名疫情专家跟你说,就这两个月,你要准备得场重感冒,或者说你有大概率会发烧3、4天,让你提前做好准备。

那你心里的感受会是怎么样?会是开心,或者无所谓,还是忧心忡忡充满焦虑?有人会说不是才1/10的机会,会有严重症状吗?这有什么好焦虑的?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焦虑,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因为你从来没有做过这件事,你不知道它是否会带来危险。疑虑的同时,就会感到焦虑。

专家说近期还有60%的人肯定会染上病毒,最终会有八成或九成的人会染上病毒。

当一个人在长达三年疫情期间,没有染上过病毒,甚至没有接触过染上新冠病毒的患者。

你突然和他说三个月之内你十有八九会染上新冠病毒,觉得他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还是充满了焦虑,忧心忡忡,每天小心翼翼的等待的新冠病毒降临,就如等待第二只靴子落下一样。

有人又会考虑“早阳早自由”或“企图谋划主动感染”,说反正十有八九会的感染。不如趁现在社会医疗资源没这么紧张,早点得到病毒“关爱”,可能还是件好事。

可医生建议你应尽量避免感染或晚感染,因为奥密克戎可能会多次光临,多次“关爱”你。绝对“医者仁心”。

你现在可是左右为难了。

作为一介百姓,你现在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

现在究竟该怎么办?这肯定是目前绝大多数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优化是否走得太快,明白我们出发时想干什么没有?

“新十条”方向是聚焦优化,强调精准。优化措施是基于病毒变异特点和当前疫情形势,对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部分措施的进一步优化而制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但这绝不代表是完全放开不防。

非常好,优化这么快,按专家说法那就是有将近1亿左右的人会经受重型流感的考验。

计算结果不知道正不正确?

如果正确的话,那么会有1亿左右的人会经受重型流感的考验,遭受到全身酸痛,甚至头痛得几天根本连觉都睡不好的考验,更多的,10几亿人每天小心翼翼、充满了焦虑、忧心忡忡,因为不知道明天,或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知道目前为什么街上戴N95口罩的人越来越多,都不用宣传,现在出门带口罩个个都自觉都很。是害怕,是恐慌。现在为止,我也没搞明白为什么要在冬季这个时机,采取全面“放开”的措施。不能再等几个月,在下一个春季,甚至再热点的时候,再开始“放开”措施!

这时头条推荐给我一篇文章《国家为什么要在冬天全面解封了,这不是灵机一动,这是深思熟虑》。

刚好可以给我排疑解惑,于是我马上详细阅读了一遍,看完了。我说这写的都是什么和什么?前言不搭后语的,真的没办法理解。

最后,我在评论区写了个评语:写的什么,你自己明白就好。

哪知道评语短短几个字,竟然被两百多个人点赞。

我说我辛辛苦苦花一两个小时,写篇文章,也没有这么多人帮我点赞啊。既然被人点赞,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过后我仔细一想,肯定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冬天里严寒时节全面“放开”。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专门解释了为什么冬天易患感冒。

首先冬天天气冷,大家都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打开窗户通风。

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病毒细菌等也被关在屋里,导致人容易感染。

这空间里如果有人感冒或感染病毒的话,那其他人就很危险了。

其次呼吸系统病毒或细菌正常是通过口鼻腔进入人体的。

呼吸系统病毒或细菌通过鼻子入侵时,鼻子的前端会立即检测到病原体,这时鼻腔中的有一种细胞可以产生自身副本,名称叫细胞外囊泡。

当你吸入病毒时,病毒会附着在上细胞外囊泡外表上,而不是附着在细胞上。

这些带满病毒的细胞外囊泡就会被驱赶到鼻腔黏液中,排出体外。(现在知道流鼻涕是多么的重要一件事了)

病原体被阻挡,无法达到目的地进行自我复制。 人就不容易感冒了。

假如人长期暴露在冷空气中,鼻子里的温度可能会下降5摄氏度,这足以破坏鼻子原来拥有的三个免疫优势,会让免疫系统抵御呼吸系统感染的能力减弱一半,病原体感染人就变得容易多了。

所以人在冬天易患感冒,也就是容易被流感病毒感染。新冠病毒发作的症状和流感病毒非常接近,所以,新冠病毒在冬天应该也容易感染人?。

那么zf优化这么快,放开这么早,在寒冷的冬天,时机肯定不对。这里我只针对天气这个因素下结论了,并没有结合别的什么经济因素及其他因素来讨论。

深思熟虑推出全面“放开”政策之前,难道没有考虑时机这个关键因素吗?这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谁都知道做事如果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的话,成功的概率会加倍。

“放开”这项政策,天时已经选择错误。但是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人和,我们把后面

两项做好,一样可以顺利的战胜病毒。

第二,地利。我这里讲的地利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地利。

地利是指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可是大自然赋予你的 ,同样也可以是你去创造。事先做好准备,同样可以事半功倍。

古时候防御战,防御这方有城墙,还有护城河。不管是城墙还是护城河,对防御的作用都是非常之大的。

既然我们要打一场奥密克戎病毒的防御战。那就是没有城墙的地方垒城墙,没有护城河的方向挖护城河,还可以将矮城墙变成高城墙,护城河太浅,继续加宽加深。总之是有备无患,多多益善。还可以1破坏病毒生存的环境,如加强卫生消杀。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超市、商场、农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继续做好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落实日常保洁、环境卫生与消毒等措施,工作人员要戴手套。

个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外出回来要洗手并做好手部消毒,每天外出回家,可以用冰盐水漱漱口、用棉签刷刷鼻腔。

我还有一个建议,能不能在近期给每家每户发放有预防病毒作用的中药预防汤剂或粉剂。历史上,中国发生有详细描述的“大疫”共258次:周朝1次,秦朝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朝20次,明朝64次,清朝74次。在邓云特所著《中国救荒史》中就有记录。

从南北朝起,政府已承担征集、实验与发放药方给百姓免费发放防疫汤yao,减轻瘟疫的危害烈度。

按照祖国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治”的理论,中医药的应用对疫情防控能起到扶正祛邪,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很多yao方对新冠病毒可起到辅助预防的功效,也对普通感冒、流感、咳嗽、支气管炎等均有一定预防作用。

还有药食同源的中yao材,不仅可以当食物,还有助于人体增强免疫力,提高免疫力,就有助于抵抗各类病毒。

天时、地利,最后一点当然是人和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满意这次全面“放开”的政策。说是对防疫政策的优化,但我个人认为,放任让这么多人染上疾病就是不正确的,不管你的前提是怎么样。

人民至上,后一句是生命至上。前后八个字是不能脱节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对人民生命负责,才能说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展现。

这不是我编的,是我复制的,而且我也坚信党可以做到这一点。

可真的发生如外媒所言因疫情死亡几十万,上百万,我们何以面对人民群众。现在已经决定既然“放开”,肯定就没有回头箭,不可能再回到封控、清零的时代。武汉金银潭医院夏家安主任认为,如果大家都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可能感染高峰很快就会到来,尽量延缓高峰到来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为更好应对的医疗体系争取时间,因为现阶段的医疗资源可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可有人说尽管我们做了各种预案,如日本,韩国,美国都会出现一定病人大量爆发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医疗资源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还有人说几个月内全体国民感染率就达到60%,最终感染率会高达八九成。

既然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

那我们就应该去考虑,怎么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说上面这些话的人可都是专家,可能还是教授,也是非常多学子的老师。

唐代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想成为有文化,有理想的人,一定要有老师。

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谁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就要找老师。

人民群众现在有了疑惑到底还能找谁?

求人不如求己,有人就提供了一些方法,

中药香囊:预防流感的香囊多以芳香辟秽、祛邪解毒药物为主,通过口鼻黏膜、肌肤毛窍、

经络穴位经气血经脉循行而遍布全身,对病毒和细菌的抑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药药用口罩:由大青叶和板蓝根制备的药物口罩,能够对流感病毒进行过滤,让其失去感染性,可用于预防流感。中药足浴:将艾叶、菖蒲、藿香各30克,苍术、苏叶各20克,独活、羌活、生姜、川牛膝各15克,加清水2至3升,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趁热将双足置于盆面上,用棉布罩覆盖好双足,以药水热气熏蒸双足,以汗出少许为宜。

可能不一定管用,但总比只讲空话,什么都不做好。

人民至上,要始终认为人民是主人,是主角。群众的赞誉和奖赏是最高的赞誉和奖赏。脱离群众的人,不管你的职务多高,本事多大,统统都是纸老虎,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

吴尊友:重症、危重症逐年下降,“新十条”出台时机恰到好处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17日上午,《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表了《如何迈过黎明前的黑暗——今冬新冠疫情形势分析》的主题演讲。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新十条”。“非常令人鼓舞,大家都非常高兴,有人要问了,‘新十条’为什么要等三年?这三年我们等什么?”吴尊友在演讲中说。

“这三年不容易,非常艰难,我们等待病毒的致病性减弱,等待病毒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下降。”吴尊友说,我们等待有足够的时间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接种上新冠疫苗,能够形成一定的保护力,经过三年的斗争,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应对能力。

他展示了这三年新冠疾病谱的变化并介绍,新冠的疾病谱分为无症状、轻症、普通型、重症、危重症、死亡。这三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从2020年的16.47%下降到去年的3.32%。“今年至12月5号,是0.18%,也就是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逐年下降,病死率也是在逐渐下降,这是中国的情况。”吴尊友说。

吴尊友说,从全球过去三年每周报告死亡的人数来看,我们现在选择的“新十条”出台的时间,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数最低的一个时点,而且也是三年历史上连续几周每周报告病例死亡数低于一万。

“我们能不能把‘新十条’提前一点?提前到今年的年初行不行?”吴尊友说,按照其推算,如果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就会多死亡86.6万—103.9万人。所以,这个时候,出台“新十条”,优化防控策略恰到好处,在时机上最合适。

吴尊友预测,今冬新冠感染率大约为10%到30%,病死率大约为0.09%到0.16%。

他建议,要守住“疫情要防控”这道底线,要做好几项工作,第一是防止疫情“海啸”的发生,打加强针、戴口罩、保持手卫生,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

“很多人都问我,哪种疫苗更好一点?是不是mRNA疫苗更好,还是蛋白疫苗更好?”他建议,不要过分纠结哪种疫苗更好,其实疫苗没有哪个特别好,没有哪个特别不好。最重要的是打加强针,没有打加强针的抓紧去打。

第二,要防止死亡堤坝“破溃”,重点保护好脆弱人群,家里有老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防护,出现了感染一定要多睡觉、多喝水,病情加重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第三要防止舆情风暴,每个人都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最后,吴尊友表示,三年来,新冠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争取了三年的宝贵时间,我们迎来了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人群疫苗接种率提高,为优化防控措施创造了机会,规避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今冬疫情严峻,希望大家继续做好自我防护。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吴尊友:新十条出台时机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