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我国已具备载人探月工程实施条件

中国探月工程总师详解月球科研站如何建?中俄两国9日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载人登月又将如何开展?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详实梳理了相关

正文摘要:

中国探月工程总师详解月球科研站如何建?中俄两国9日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载人登月又将如何开展?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详实梳理了相关构想。“如果月球科研站能够成功实施,中国载人登月将不会遥远。目前中国载人登月也提上了日程,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们正论证如何实现载人登月。”吴伟仁称,未来中国载人登月将考虑在月球南极一带着陆,尽管难度更大,但其环境条件更好。我国已具备载人探月工程实施条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航天新征程|逐梦星辰大海 中国太空探测如何越走越远?

央视网消息:巡天探宇,解密星空,今天(11月22日)的“一问到底”,我们要追踪中国太空探测事业步履不停。过去一年,“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太空之家”。从空间站距地面四百公里到地火之间最远达四亿公里,中国航天逐梦星辰的脚步迈得更加稳健,中国深空探测越走越远。昨天,由国家航天局联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在海口开幕,共有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起“共话太空”。大家都很关心什么时候能在月球上留下中国航天员的脚印?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中国空间站,那什么时候会有月球科研站?普通人什么时候可以地月旅行,甚至地火旅行?未来我国的深空探测将走向何方?这一系列看似遥不可及的问题,如今都有近在咫尺的答案。今天的“一问到底”,我们聚焦中国太空探测。

在正在海口举行的研讨会上,一份“深空探测时间表”引发热议,这就是我国深空探测分几步走?未来十年到底如何飞向远方?一般来讲,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及更远的太空都属于“深空”范畴。目前的探测活动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借助地面和太空轨道上的观测设备观测深空天体,以无人探测飞船、登陆器等抵近考察,以及宇航员登陆天体。那么,中国的深空探测“时间表”是怎么安排的呢?此前,总台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来听听他的解读。

未来10至15年 中国深空探测分几步走?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深空探测一个是月球探测,第二是小行星探测或撞击,第三是行星探测,第四是我们要发射重型运载火箭,要把我们现在火箭推力提高4倍左右,为载人登陆火星、登陆月球,以及近地空间大批量的运输做好准备。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我们国家探月工程是2004年开始,当初规划的绕月、落月和采样返回现在基本都完成了。嫦娥六号,我们现在已经把它划入到四期后面了,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建科研站联系在一起了,前面三大步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要实施四期了。四期工程以后可能还有五期工程,还有六期工程,那都是后面的事儿了……

新一代载人火箭何时完成研制?

深空探测能否越走越远,动力十足的火箭是关键。我们熟知的中国空间站“专用座驾”——长征五号,它的推力可以满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但是想要完成载人登月甚至探索更远的太空,就需要有更强劲推力的重型运载火箭。那么,新一代载人火箭的研制有时间表了吗?

据介绍,新一代载人火箭的箭体直径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当,通过将已经成熟的火箭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将满足我国载人登月的任务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 龙乐豪:相当于三个长征五号的芯一级,把它捆绑起来,每一个芯级是三个组合体并联的,每一个组合体上有7台发动机,每一台发动机推力将近120吨左右,就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当然还有二级,这样就把三个中国人分两次发射。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大概70吨左右,地月转移轨道的能力,就是地球到月球的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大约是27吨,这样可能分两次发射,将(实现)三个中国人在2030年以前登上月球。

同时,龙乐豪院士介绍,我国重型运载火箭也正在研制中,它箭体直径达到10.6米,高度110米左右,低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150吨以上,地月转移轨道的能力达到50吨以上,这将是未来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 龙乐豪:这样一个火箭超过了可以说是历史上所有的火箭的运载能力,将来除了实现我们更遥远的,比如说载人火星探测,还有建立月球基地,甚至于将来直接民用,就让它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来运输,现在进展都还不错,具体模样都做出来了,一二三级的发动机都已经相应地做过了全系统的短程的热试车考核,也就是说具体方案都已经定了,8年到10年应该进入首次飞行试验是完全可能的。

“嫦娥”何时再返月球?中国人何时能登月?

有关时间点,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疑问。嫦娥六号什么时候采样返回?中国宇航员何时登月?月球互联网什么时候建成?对此,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表示,2024年,按计划嫦娥六号将会采样返回;到了2030年左右,吴院士说,中国人就可以把脚印放到月球上去了;未来,还可以在月球上玩手机、刷视频,甚至看世界杯,因为吴院士表示,只要建成了月球互联网,就能覆盖地月空间、月球空间甚至星际空间,在地球上生活的一切都能搬到月球上去。

月球科研站什么样?何时建成?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中国空间站,那么月球科研站离我们还有多远呢?吴院士表示,对于月球科研站的建设,要先组成一个国际科研站的基本型,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扩展成一个国际月球科研站。那么,这如何实现?何时建成呢?来听他的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月球探测的四期工程包括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我们要在月球上构建一个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涵盖着陆器、月球车、飞跃器,轨道上还有轨道器,我们可以随时在那儿观察。飞跃器要从月球上面起飞,也可以多次起飞。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国际月球科研站也以它为基础,其他国家的一些航天器在上面,共同在月球南极,这么一小块儿地方构建一个科研站,因为月球南极有一个好处,月球背面是看不着的,太阳光又照不着怎么办?月球背面可能有长时间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因此这样它至少有点光照,虽然光照不足,零下80℃到零下100℃左右,那这时候人和机器还是可以长时间扛下去的。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我们国家是第一个提出在月球南极设科研站的国家。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首先安全着陆,另外有行走的月球车,现在我们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都释放了月球车,但是我们车子很小,120公斤。以后这个车子要比现在大了,因为我们火箭推力大了,而且也是可以坐人的,你比如说美国人现在搞了一个月球车,它里面两个人,一个人开车,一个人休息,还有一架床,还有卫生间……第三部分还有能源供给,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研制新的能源系统,把核能用在上面去,那就可以长时间大功率地解决能源问题。还有通讯设施,还有网站,还有基站,实现和地面之间通讯以后,比如说和火星通讯或者和其他星际通讯中转。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有人说以后从月球起飞,飞往火星、飞往其他星球就省时省力了,如果从月球上起飞那难度就小多了。我们宇航员希望在10年之内能够上月球,大概是这么个进度。2028年左右,我们基本型就建起来了。

新闻链接:太空里的中国探索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从未停止,有哪些\”名场面\”令你记忆犹新?一起来梳理和盘点。

多年以来,月球一直以正面对着我们,这导致人们对其背面有着无限幻想。有人觉得月背上有外星人的基地,有人觉得月背有远古太阳系的秘密,总之众说纷纭。直到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这一切的谜题才有了答案。而在嫦娥四号登陆时,它带着的那只“小兔子”——玉兔二号月球车更是使命在肩。自登陆以来,在月球背面,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完成第44月夜休眠,目前在月球背面累计行驶里程1239.88米。月背探索,蟾宫折桂,只为留下“中国足迹”。

今年5月是天问一号成功落“火”一周年。去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现在,远在数亿公里外的火星,祝融号火星车正在休眠,预计年底12月前后,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将进入初春季节,环境条件好转后,将恢复正常工作。天问落“火”,解密星空,只为找寻太空“中国答案”。

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完成后,下一步就将开始小行星的探测。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曾表示,接下来要进行一次包括着陆、取样返回等任务在内的小行星的探测。紧接着还要开展对火星的取样返回、木星系的探测,以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吴艳华表示,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成。目前我国还在进行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论证,比如太阳系边际的探测、发射大型空间太阳能电站、火星上发射更大的探测设备等等。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将走得越来越远。

来源: 央视网

中国探月工程总师详解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载人登月如何开展?

(两会访谈)中国探月工程总师详解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载人登月如何开展?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中国探月工程总师详解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载人登月如何开展?

作者 郭超凯

中俄两国9日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未来月球科研站将如何建设?预期将完成哪些科研目标?载人登月又将如何开展?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详实梳理了相关构想。

3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王潮 摄

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画上圆满句号。

按照规划,未来中国探月工程四期还规划了三次任务: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开展月球南极资源详查,嫦娥八号持续深化月球科学探测与应用,并进行相关关键技术月面试验,为构建月球科研站做前期探索。吴伟仁透露:“目前中国已经完成探月工程四期实施方案论证,未来有望在月球南极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建设可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长期自主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此前,中国、俄罗斯、欧空局等都曾提出过建设月球科研站的相关构想。

此番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让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框架内,中俄两国利用在空间科学、研发与使用空间设备和空间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将共同制定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并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和运营等方面开展紧密协作。

对于中俄两国的合作,中国国家航天局指出,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联合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共同为拓展人类认知边疆而努力。

中国为何要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月球科研站有何作用?吴伟仁解释道,之所以选择月球南极,是因为这里有可能像地球的南、北极一样存在极昼或极夜现象,月球的自转周期等于其公转周期,即28天一个周期。如此一来,月球南极有可能连续180多天存在光照,这对航天员在月球开展科研任务是极大的便利,必须充分利用好月球的自然资源。

载人登月提上日程

“如果月球科研站能够成功实施,中国载人登月将不会遥远。目前中国载人登月也提上了日程,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们正论证如何实现载人登月。”吴伟仁说。

从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踏出人类第一步开始算起,美国已通过6次任务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但基本停留在月球正面赤道南北纬附近一带。吴伟仁称,未来中国载人登月将考虑在月球南极一带着陆,尽管难度更大,但其环境条件更好。一旦成功着陆,月球科研站的建设便可以逐渐开展。这将是长期的月球驻留,而非短期停留。

“相比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后只能短暂停留几十个小时,中国航天员在月球停留的时间将更加漫长,航天员有望在月球上开展一些科研工作。我们驻留时间更长,做的事情更多,规模可能也会更大,对此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吴伟仁说。

载人登月的关键是航天员。吴伟仁表示,参与载人登月的航天员,和参与中国空间站任务的航天员区别不大。除了传统的飞行员以外,航天员队伍还会有科学家、工程师,他们将开展一系列科学工程的相关试验。

要想成功实施载人登月,首先要保证探测器和航天员能安全精准地着陆月球。当前,中国现役火箭尚不具备将航天员送到月球的能力,研发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箭在弦上”。令人欣喜的是,“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持续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突破现有火箭的箭体尺寸以及发动机推力,从而支撑更远距离的深空探测。

对于中国后续的探月任务,吴伟仁充满了期待:“有人提出要在月球进行3D打印、在月球上盖房子,我认为这并非不可能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这些设想有望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变成现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我国已具备载人探月工程实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