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操蛋的咪蒙,其实很想和“贱人”们和平相处

作者:夏天 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
本文首发于头条号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就有一位来访者前来咨询求助。

来访者是位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在超市做收银员。她说自己的“奴性”很重,特别喜欢给别人干活儿、伺候别人,尤其是陌生人,别人一个眼神儿她都非要去服从、去讨好。这个心理让她感到困扰,觉得自己很喜欢这样,可是又担心别人觉得她犯贱,看不起她。

处理完这个咨询,我突然感受到这并非巧合。

咪蒙的文章说:“致贱人,我凭什么非要帮你?!”同样也有一个“非要”,我的来访者是自己非要去做,咪蒙是质问凭什么非要去做。在他们的世界里有一个相同的“别人”,相同点是他们都“非要被帮助”。在我这个来访者和咪蒙的心中,他人的需求被放大化了,认为这是一种“必须要被满足的需求”。在这样的心理信念影响下,他们的世界里被塑造了许多“大老爷”,不论是身边的熟人还是莫名造访的陌生人,仿佛都有权利对他们提出不可违背的要求,如果服从了会获得奖励,如果违背了会得到惩罚。于是,我的来访者喜悦于这个“服从之下的奖励”,咪蒙愤怒于这个“违背之下的惩罚”。

在心理学上的现实分为两种:客观现实和心理现实。正如我所提到的,这个“大老爷”实际上是我的来访者和咪蒙在绝对化信念的影响下塑造出来的心理现实。

咪蒙在文章中讲的第一个故事是:“有人”在电话里跟她讲了一个多小时,她一边听电话、一边研究着对方的产品,最后回答对方说自己帮不上忙。这个过程表述了咪蒙最初想帮助对方的动机,也显示了她想要帮助的诚意,最后的“帮不上”也是如实的反馈。但是对方不接受这个结果,指责咪蒙“没有同情心、冷漠、不是想象中的好人、对她失望”。这些词句戳痛了咪蒙,令她只能以一句谩骂、一篇文章泄愤。

其实,面对一个原本不认识的陌生人突然到访的求助电话,可以有两种方式处理:

其一,在电话一开始就讲明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合理的理由拒绝帮助;

其二,跟对方约定专门的时间地点来彼此沟通了解,协商合作,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最开始就先提出和洽谈所需要的酬劳。

这两种方式,是咪蒙做不到或是不愿意做的。在一篇采访文章中,记者问了迷蒙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也会这样坚决地拒绝别人吗?”咪蒙的回答是:“老实说,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很不会拒绝别人的人。有个评论说,在文章里说得这么狠的人,在生活中一般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废物。我当时感觉完全被看穿了。

因此在我看来,咪蒙更像是后者——她不愿意拒绝。

我是个女流氓,请不要欺负我

与大部分的名人不同,在许多自我介绍的文字中,咪蒙都在刻意的“丑化”自己。比如,在自我简介中,咪蒙描述自己是“一个可爱未遂的猪头。一个嗲声嗲气的欧巴桑。一个天天长胖的减肥狂。”她自称:“文学硕士中最肤浅的,媒体编辑中最恶趣味的,专栏作者中拖稿最严重的。”另一次她描述自己:“猥琐的我与我敬仰的蔡康永、彭浩翔、艾老等NB闪闪的名字并列。这就是传说中的寡廉鲜耻吧。你明白的,我就是一群林志玲中的凤姐。一群金城武中的宋祖德啊。”

这种“故意说自己不好”的行为,是一种心理防御,在潜意识中的潜台词是:“我提前说了自己不好,请你不要再说了。”在微信公号封面中,咪蒙表达了一个要求:“我是个女流氓,请不要欺负我”。不要被欺负,这是一个潜意识表露的台词。自己真的有这么糟糕吗,其实心里也知道没这么糟,但是提前预防一下总是好的,因为“我无法面对一个不好的自己,这个不好的自己会有恐惧、有软弱、有无能,可能会被欺负。”于是,“我”把能有多不好的情况都提前说了,取缔“你们”的评价“我”的资格;我也做了预警,告诉“你们”别对我有太多期待,以防发生失望的时候,“你们”攻击“我”、欺负“我”。

这是一个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心理状态。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条件价值”中成长,我们只有符合外在情境中的条件——这些外在情境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才被认定为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因此有了“好孩子、坏孩子”的区别,有了“别人家的孩子”的标签。随着成长,这些条件被我们不断的内化为自己内心中的“条件”,我们学会了给自己提出一些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处在潜意识中,成为了我们做事做人的基本动机。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满足这些条件的时候,就可以获得内在自我的肯定,反之,内在自我会以不同的形式来否定自己,这些否定包括:批评、惩罚、攻击、抛弃、隔离、压抑……这些内在否定的形式,就会投射到外部,即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中。

咪蒙无法满足所有人、包括陌生人的需求,这种无力使她内在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而她的自我否定是以攻击的方式呈现的,于是她用文字展开了强烈的攻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有一些不自觉的表现:疏远一个同事、冷淡一种关系、跟陌生人吵架……这些都会反映出我们内部心理的一些投射。某种意义而言,我们的外部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全部来自于我们内部世界的对外投射。简言之,是我们的内心塑造了我们自己所会面对的世界。越是放到更远更大的公众距离和范围中,这种投射性越会凸显。我们会对一个陌生人的评论留言愤而宣战,会对陌生人看似不合理的需求恼怒,这都是因为我们选择了要去“愤怒”,因为我们在这些陌生人的镜子里看到了一直被拒绝面对的自己。

生活中总有许多意料之外,每天都在关系中互动,每天都有偶然发生,不能够面对不好的自己,就需要“我”时刻打起精神来,防止被别人说“不好”。然而防不胜防。于是,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联系,咪蒙要首先选择“努力做好人”——正像她文章中第一个案例中所呈现的那样,她付出了耐心和诚意。在一些采访中,咪蒙的同事们描述她是个“脾气很好的人,甚至有点胆小”——这是真实的咪蒙,她恰恰是想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当一个温暖可靠、有同情心的“好人”。不仅如此。为了当一个“好人”、拒绝被评价“不好”,咪蒙付出了许多心力。她要努力成功,炼就人所不及的“绝学秘籍”。本来就是个聪慧的人,咪蒙有能力让自己的造诣精深。在采访中她说:自己随时随地积累,喜欢研究规律,每次看《康熙来了》都会记笔记;想要成为“巨额知识来源不明”高级人种。咪蒙潜意识的价值观念中,她逼着自己成为一个“超人”——超级的好人、超级优秀的人、超级成功的人。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她不断给自己加码,一次又一次让自己顶住压力,向上攀登;因为这个防御系统需要不停的升级、更新,永远走在“可能要到来的、新的不好的自己”前面。

多么辛苦劳累的“我”。

可是咪蒙说,这样的状态还给她带来了“过瘾、刺激、酣畅淋漓”的快感。而与之相呼应的,许多咪蒙的读者也留言评价阅读咪蒙的文字“过瘾、痛快”“离不开咪蒙的文字、上瘾了”。这的确就是一种“成瘾”的状态了,把“做好人”的需求升级到了成瘾欲求。因为自我的空洞会越来越大,不论走到哪一个级别、走到多么高的成功,都可能会在这个层级上再次出现“不够好的自己”,成功打击消灭掉这个自己,这个需求不断提出、不断被满足,成了高速运转的失控转轮。吸引海量“粉丝”和阅读关注,就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没有被认可、被肯定、被接受时,那个“不好的自己”好像要出现了,这样的苗头立刻成了巨大的危机,内在的自我攻击迅速启动,从而外化成强大的力量去攻击外在客体,掐灭这个梦想即将破灭的苗头。在这里,“超人”的幻觉出现了:我多么强大,我是战无不胜、无所不能的。

其实,现实中的咪蒙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她好脾气、有时甚至柔弱,她热爱文字,天生聪慧、敏感,领悟力强,她勤奋、上进、孜孜以求。也许在最初,咪蒙只是带了这样的一种原初的热爱、本真的能量在写作。

正如那句禅偈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心动。

做人做事,我们需要时时的回到心的本源,看看自己最初的发心。不忘初心,那么面对的不论是激流勇进还是细水长流,都会淡然处之。

咪蒙说:“真正的情商高,不是虚伪,而是温暖。”这是真正的咪蒙,真性情、聪慧、温暖。

希望咪蒙能够在巨大的赞誉和批评声音中,重新归于自己的本真初位,明白自己才华横溢一支笔,是可以去升华和温润这个世界的,自己强大的内在力量,是可以引领和指引更多人的,而不必被自己内心的不满足所绑架,也不必与世人争辩,更无须去贬损这个世界。

放下心中的“欲”,还世界以聪慧温暖的咪蒙。

情感医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帮你提高恋爱和婚姻情商。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操蛋的咪蒙,其实很想和“贱人”们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