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剩女,很多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个群体。剩女真的是那么不好吗?不,剩女中有不少高学历、漂亮又贤惠的女人。为什么会被剩下?剩女说,不是我不想嫁,是身边的男人不够好。

总是有人说着八十分女孩没人爱,但我们说八十分女孩才不是嫁不掉,而是身边根本找不到八十分的男孩。现在的女人能力越来越强,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男性,不需要爱情。我们需要的不再只是被照顾,而是找到一个能一起过精彩人生、一起进步的另一半。

很少听到适婚年龄的女性斩钉截铁地说:”老娘这辈子就是不结婚!”却常常听到急着想结婚的她们抱怨:”为什么都找不到好男人?”,另外一大族群则是宁可先独善其身,不把结婚列在人生清单的顶端。

这些女生朋友条件好,漂亮、学历好、工作能力优、个性也没什么太大缺陷,都是那种”八十分以上的女孩”,为什么”嫁不掉”?是因为她们找不到心目中八十分以上的男孩吧!

现代女性在教育普及、工作机会多元、女性意识抬头的社会演进下,已经从原本的雌性动物,进化成为雌雄同体的物种。

这里说的雌雄同体的物种,并不是指生理上的。而是指女人一样要承担家庭的一半的经济压力。在社会中,女人一样要和男人竞争。男女平等在这个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性别角色更加模糊。男人女人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多,所以,我们去掉性别的概括,把她们称之为雌雄同体。

不如以往只能单纯扮演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妻子、妈妈、媳妇等角色,现在的女人更乐于享受当一个上班族、工程师、商人、医生……这些身份带给女人更多的自信和独立,在家庭中,也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但是同时间,大部分的男性仍紧紧握住雄性本色,于是当女孩们开始学打篮球、冲浪、阅读财经新闻时、男孩们却对美妆、插花、煮饭避之唯恐不及,这时性别就产生失衡。从小被教导要”Beaman”的他们,一家之主的责任仍重重压在他们身上,背负着养家活口的使命,不知道该如何在生命中增加象征软弱、脆弱的女性个人特质,让他们得以往中性靠近一点点。因此他们想象的两性关系,仍是雄性对雌性的保护、照顾,而不是是两个独立的雌雄同体物种的的竞争与合作。

为什么这么说?男人择偶的条件仍然不外乎温柔、会煮饭、照顾老人孩子,在必要的时候退居家庭打理后方。在物价高企的现代社会,女人需要分担家庭经济压力也就成了一项默认的条件。这代表什么?代表着早上上班前,必须打理好一家大小的早餐;白天在公司打拼,分担经济压力;回来后继续埋头煮饭、拖地、洗衣服等家务琐事;晚上还需要尽到妻子的责任。白天当保姆和赚钱养家,回来后还要当妻子,之后当孩子的妈妈。男人呢?只需要赚钱养一半的家就够了。

王文华在”其实男人只要蛋炒饭?”的访谈中也提到:

我觉得男性没有准备好,没有准备好的程度到男性不知道怎么去准备。于是男性立刻的反应,就是用一种僵化的分类来抵抗。我们看到”女强人”或”老处女”的标签时,它反映的不是女性的劣势,而是男性的无知与恐惧。恐惧什么?恐惧他所赖以为常的女性形象以及所习以为常的男女关系已经瓦解了。他必须要面对跟女老板报告,必须要面对现在认识的女孩子,每个月赚钱比他多。这些都是从小到大习以为常的模式的翻转。

所以可以看到,在我们周围,女性已经完成了转变,承担起很多以往男性才会承担的责任,而男性仍然在固守阵地,不愿意改变。所以,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被男人嫌弃,不够贤惠。而这些优秀女性不愿意从目前的角色退出,扮演着几十年前我们父辈中那些妻子的角色,结构性矛盾便产生了。八十分的女性找不到八十分的男性,她们被剩下了。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结婚从来就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强化异业结盟的手段,婚姻里的新郎新娘,只是家族为了权力扩张与巩固的人质。诸如部落合亲、王昭君出塞匈奴、欧洲王室通婚,都只是加强政治力量的工具而已。中间的历史演化就不多说了。一直到现在,婚姻又多了安定社会力量还有经济上的考虑,然后用一个名为”爱情”的糖衣包裹。

现代女性挣脱传统束缚,看穿这层糖衣后,未必会买”婚姻”的单。

无论是结婚制度、家庭观念、还是职场文化,对女性还是相对来说不公平。热爱工作又能把自己生活过的好的女性,未必会愿意为了”婚姻”牺牲她们长期累积下来的一切。一个女性友人常说:”我现在赚的钱可以养活我自己,每年出国一两次也不是问题。生活质量很好,自由自在也开心,我为什么要硬找一个人来搞砸我的生活?”

这不代表现代女性就不需要爱情、不需要男性,只是已经进化成雌雄同体的新女性,需要的是另一个雌雄同体的男性一起过精彩的人生。

如果能自己把握,为何要为了一个男人而将就?携手共进的伴侣才是我们需要的。雌雄同体的新女性要的其实不是一个有能力可以照顾她下半辈子的人,而是可以一起把人生越过越精采的人。

如果结婚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好,为什么要结婚?如果你仍是认为女性是家庭附属品的雄性动物,我想,任何一个性能力很好的优良室友都会更适合和这些八十分的女孩一起共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