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常见的类型,是女性产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一般多见于产后6个月以内,以“三低”为特征,分别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如果女性在孕期和产后出现抑郁表现,应及时寻医就诊,家庭成员也应重视和理解,帮助女性度过产后“阴霾期”。

多因素诱发产后抑郁

女性的一生中会经历三种激素水平的“过山车”,分别在每个月的经前、产后和更年期。女性抑郁和体内激素有密切关系,但激素并不是唯一因素,女性的产后抑郁是一种多因素诱发的疾病,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因素、产科因素等。

生物因素

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最大的是产后24小时内,它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胎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是在产妇临产前,这时候患者的情绪是愉快的,产妇分娩后胎盘类固醇的分泌会减少。根据科学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孕妇的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孕妇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心理因素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孕妇一般在孕期或者产后都有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可能变得依赖性很强,感情脆弱,需要家人对她的呵护。婴儿出生以后,产妇在家庭里的社会地位受到了改变,容易在身体和心理上产生落差。同时因为要承担母亲的责任,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后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

人格特征

有些妈妈产后情绪不太稳定,对外界的反应会特别敏感。有精神病家族史尤其是抑郁症史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几率要更高。

社会因素

产妇在家休养期间,与外界接触减少,容易产生厌烦、暴躁等不良情绪,如果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和谐,更容易导致抑郁症。

产科因素

医学研究表明,产妇在怀孕期间看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患产后抑郁症的机会越大,比如因为生病害怕孩子流产,担心产后身材走样,担心失业丢岗位、产假未休足过早投身工作等等。

关于产后抑郁的治疗:切莫心情好了就停药

对于一般的抑郁症患者,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有哺乳需求的孕妇或产妇来说,因为没有确切的研究数据,所以不能保证抗抑郁药对婴幼儿没有风险,诊断时医生会明确将这一点告知女性,并禁止孕妇、产妇服用抗抑郁药。

对于有怀孕打算的女性,建议在停药3个月后再准备怀孕。专家表示,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电子生物反馈”等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适合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专业医生的心理治疗和放松治疗也有明显的疗效。

此外,抑郁症患者往往睡眠浅、时间短,这类患者的治疗可使用抗抑郁药合并心理治疗。抑郁症若能在早期得以干预,进行综合性治疗,效果是比较明确的。

专家提醒,有些女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明显感觉自己“心情好了”,于是就不再吃药或者坚持治疗。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抑郁症患者不可擅自停药。使用抗抑郁药一般需经急性、巩固、维持期、停药观察四个阶段,“情绪变好”不等于“病情痊愈”,患者应多与主治医生沟通交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来增减药量,擅自停药会增加抑郁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