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梁实秋与韩菁清的感人忘年之恋

梁实秋,台湾最负盛名的散文作家、翻译家,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风行海峡两岸,曾独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成为中国译界丰碑,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等数十种英汉辞典与教科书。

韩菁清是她的艺名。她本名韩德荣,湖北黄陂人。父亲韩惠安是当地富贾,曾任湖北总商会会长。她喜欢唱歌,不顾家庭的强烈反对,走上歌星之路。1946年8月,当选上海“歌星皇后”。1949年出走香港,在那里成为影星。后来前往台湾。1974年,她邂逅丧偶不久的梁实秋,陷入热恋,翌年与梁实秋结婚。1987年梁实秋在台湾病逝。

15岁就在1946年的上海荣膺“歌星皇后”的韩菁清多才多艺,竟与初次相识的梁实秋从古文谈到书画甚至莎士比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与酣畅。从此,开始了轰动一时的“忘年之恋”。

以前梁实秋认为情人们只有在不能相见的情况下,才求助于情书这一紧急措施,直到他遇到了她,即使天天能见面,他仍在两个月中写了二十多万字的三十多封情书。

他的情书没有地址,没有邮票,没有邮戳。一早他就在楼下“仰望”七楼的窗帘,直到看见过惯夜生活的她中午起身窗帘启开时,才上楼面呈情书。他已经71岁,却有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与勇气。

30年的差距,对有些人来说,已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年龄鸿沟,甚至是不可守望的。但梁实秋以他的毅力与文采跨越了一切,来到韩菁清的身边。

虽然,这种“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很常见,但因为是“白发红颜”的版本,就成了台湾一时间的焦点。梁实秋的朋友劝他“悬崖勒马”,梁实秋的学生们还成立了“护师团”,反对这婚姻,可是他们阻不了邮政的工作,更阻不了年逾古稀的梁实秋的热情与决心:他在小别台北的两个月中,写了二十多万字的情书,常常早上一封,中午一封,晚上一封。为节省邮费,他的信纸往往正反面都写满字,他去买邮票,一次就是一百张。真是鱼雁频传总忘年。

1975年5月9日,梁实秋与韩菁清举行了婚礼。

婚后的日子里,两人的情书并未因距离的缩短而中断,反是更加频繁了。款款深情,尽在信中。署名“秋秋”的无数信中,有热盼“清清”回来的,有思念至心神不宁惟有写信的,有谈家中琐事的,有关于日程的妥帖安排的—mdash;也因了梁实秋生花的妙笔,风趣幽默的叙述之中,殷切关心显而易见。

恩爱了十三年后,梁实秋撒手西去。而韩菁清还是会给已故的丈夫写信,只是,化成了随风飞扬的纸灰与墓前的缕缕不可琢磨的轻烟。

梁实秋致韩菁清

小娃,我的爱:

昨天寄上二函,下午一函报告我不能如约于地二十二日动身,匆匆写好寄出,不知信里说了些什么,料想你看了一定不痛快,我心里好难过。爱人,我不是不想早一点飞到你身边,实在是命运捉弄人,美国的环境及法律手续之繁处处掣肘,使得我困在此地。当然,我不等支票,空手回去,是办得到的,但是想来想去,那很不好。我必须随身带一些钱。因此只好耐心等候,对不起我心爱的人。

……

爱人,我不像热锅上的蚂蚁了,我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满腔欢喜准备回去与你相聚,突然知道又要延期,这打击实在太大,而且没有人同情!我越来越觉得这只有你一个人是我的知音!任何其他的地方不能给我温暖。爱,我现在只有忍耐,尽量利用空闲写一点东西,打发掉这难以忍耐的时光。希望你也善自珍摄,千万保重,一切谨慎小心,至要至要。我最不放心的是你一个人在家里,晚上有人陪不好,没人陪也不好,我挂念极了!爱人,邮差现在还没来,急于出去寄信,下午再写。

你的人 秋

注:梁实秋在发妻程季淑去世两年以后,认识了比他小将近30岁的台湾歌星韩菁清,对她一见倾心,顿时陷入情网,在追求韩菁清的过程中,梁实秋写了上千封情书,有时一天竟要写三封之多,梁实秋和韩菁清的恋情遭到了许多人的非议和反对,但他们还是力排众议于1975年5月9日结婚。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梁实秋与韩菁清的感人忘年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