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疯狂的“爱”--为什么她们不离开施暴者?

疯狂的“爱”--为什么她们不离开施暴者?

前天,一个视频在英国各大媒体流传,使得外国网友炸开了锅。由@英国那些事儿整理出的长微博也引发了网友广泛的讨论。视频的主角是一位号称“家庭问题专家”的沙特男子在教导丈夫们“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调教和惩罚老婆。”实际上,就是一个为维护“男性尊严”的家庭暴力实施教学视频。

据报道,每三个美国女性中就有一个曾是家庭暴力受害者或潜在的目标,每年有1500万的儿童曾受到家庭暴力。从疯狂英语李阳到麦当娜等名人也无法逃脱得成为家庭暴力的始作俑者或者是受害者。在一些国家内,家庭暴力甚至被认为是合理的、可以被接受的。这种暴力行为被以纵容甚至是宣扬的方式流传下来。

即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对于家庭暴力的处罚提上了台面,家暴不再只是一件私事。

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无论你的种族、信仰、收入和教育水平,它无法预估。因为没有人可以在最初的交往期间就发现对方是一个施虐者,他们不会说“虽现在我对你很好,所以赶紧结婚吧,然后我要准备孤立你并且虐待你了。”

疯狂的“爱”--为什么她们不离开施暴者?

实际上,曾有数位女性在咨询过程中跟我说过:

我丈夫经常一点小事打骂我,但是之后他就会立刻道歉,还给我买了好多东西补偿我,有的时候还会带我出去旅游,那时候特别的甜蜜。但是没过多久又会卷土重来,我很害怕,但是不知道怎么办。

我想离婚,但是我又不敢,我之前和他提过这事,他还跪下来求我让我不要抛弃他,我年龄那么大了,之前没工作,等我离婚之后我该怎么办?

或者是我年龄那么大了,还带了一个孩子,谁会要我?

以及我的孩子该怎么办?我父母不让我离婚,他们觉得这样很丢脸他们说结婚都是这么些事,谁不是这么过来的,总有些口角,这些事情忍忍就过去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疯狂的“爱”--为什么她们不离开施暴者?

当这些家庭暴力受害者和周围的邻居、朋友诉说时,还经常会得到这么一个直戳心口的问题,饱受家庭暴力侵害后逃脱的成功女性作家Leslie Morgan Steine在一次演讲“为什么家暴受害者不离开?”是这样说的: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问的问题,也是最让我心痛和难过的问题。我并不知道他在虐待我,尽管他用上膛的枪指着我的头,把我推下楼梯,威胁要杀掉我们的狗,在高速公路上拔掉车钥匙,在我为了面试而准备着装时,把咖啡粉从我头上倒下来,我从未想过自己是一个受到虐待的妻子。正好相反,我是一个很强硬的女性,深爱着这个饱受困扰的男性,而且我是这世上唯一一个可以帮助他面对自己心魔的人。

为什么她们不逃走?这往往只有受害者自己才清楚离开施虐者是多么的危险。家庭暴力的最后一步,就是杀掉她。超过70%的家庭暴力谋杀案发生在受害者结束这段关系后,在她离开后,施虐者已经毫无顾忌。其他可能的结果包括长期跟踪,甚至是在施虐者再婚之后;拒绝经济支持,欺骗家庭法庭,恐吓受害者和孩子。

当你碰上了这个深受家暴困扰却无法逃脱的人,你这样质问,实际上就是在责备这一切都是受害者的错。就像你碰上了抢劫,你去报案,却有人在问为什么是你被抢劫?

疯狂的“爱”--为什么她们不离开施暴者?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男性受害者依旧也是受害者,他们并不会因为性别而改变了受害者这个属性,在国外的一项视频调查中,当男性被家暴时往往不会有任何人伸出援手,反而将其看做是一个笑话。在人们普遍的观念里,男性有能力反抗女性的暴力。然而这同样也是一种歧视。家暴的性质不会因性别、种族、信仰、年龄等发生任何的改变。

我国现有《反家庭暴力法》于3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①恐吓等精神暴力纳入家暴;②同居人等实施暴力适用反家暴法;③发现家暴不报案将担责;④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家暴下的爱从不是正常的爱,也许你是一名受害者,也许你是一名受害者的朋友、邻居、同事甚至只是一名陌生人,希望你能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不再将家暴当成一件私事,勇敢伸出援手,撕开家暴的面具,让家成为真正可以安睡的港湾。

疯狂的“爱”--为什么她们不离开施暴者?

—————————-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疯狂的“爱”--为什么她们不离开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