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宗成功的诈骗,都是一场堪称完美的话剧。决定演出效果(诈骗金额)的是演员的演技和剧本的质量。如果把演员比作骗子,那么剧本就是套路。一个好的话剧剧本,必定能抓住观众心理,节奏明快、全程无尿点。而一个屡试不爽的诈骗套路,也必定应用了经典的心理学原理,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安局蒲庙派出所接到市民冯女士电话报警称,她的男朋友以借钱做生意为由向其借款近22万元后失联,冯女士怀疑自己遭遇了情感诈骗。

警方查嫌疑人车辆发现,他每天会换不同女孩子坐他副驾,比较亲密的,一天换一个,我们就觉得可能被骗的女生也比较多。经审讯,犯罪嫌疑人莫某,已婚,孩子目前刚满4个月。去年11月起,莫某对外化名为林子俊,对交往的女性宣称单身未婚。日常出行开一辆豪华名牌轿车并宣称自己在南宁凤岭北以全款购买一套大平层的房子。莫某把自己伪装成开公司的富二代,通过社交软件广泛结交女性,在交往过程中对这些女性嘘寒问暖,打造出“多金暖男”的完美人设,时机成熟后,就以各种理由骗取女性钱财。

基本不超过一个星期,女的都会跟他确定恋爱关系了。确定恋爱关系以后就以自己生意上经济困难为由,叫那些女孩子为他提供帮助,女孩子说没钱就让女孩子通过网贷借给她。通过查他的聊天记录,同时跟他谈恋爱的有30几个女孩,目前查实报案的10个女孩子,涉案金额是104万。诈骗得手后,莫某就会马上“玩失联”,将诈骗的钱财用于高档消费。

接下来为大家盘点一下隐藏在诈骗套路后面的心理学,让我们找找那些被骗的真正原因。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

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同情心作祟

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

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

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