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分享
用心经验

才艺学习四大支持

目前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左脑教育。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的教育体制规定,孩子在学校用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语文、英语,这都是属于左脑负责的科目,而右脑负责的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课程设置非常少。这样一来,儿童的左右脑开发就失去了平衡。这种单一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家长必须注意这一点。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左右学校教育,但可以利用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进行弥补。因此,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孩子的右脑开发,以使孩子实现左右脑平衡这一理想教育。在这一章中,根据我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谈谈对孩子才艺学习的看法和建议,目的在于给孩子顺利实现左右脑平衡发展提供支持。

一、才艺学习中的理论支持

1.儿童是艺术学习之天才

为什么人的右脑被科学家称之为艺术脑呢?这是因为右脑是专司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艺术家被人们称为右脑人,他们的艺术才华往往在儿童时期就能显露出来。如音乐天才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四岁学作曲,6岁就成为震撼世界的音乐家了。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科学证明,儿童都是艺术学习的天才,他们的大脑都具备成为艺术家的条件,如果有好的学习环境和好的学习方法,他们的艺术天才都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成为艺术家不是什么奢望。日本小提琴教育家凌木镇一的实践活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培养了无数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家,有的孩子还是残疾儿童。所以说儿童是艺术学习的天才。

2.上大学不是唯一之目标

因为我们家长没有认识到儿童都具备艺术天才的特质,加之学校教育以及中考,高考都偏重语、数、外,所以家长们在考虑儿童未来发展时,实际只注重了孩子左脑的利用和开发。我们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按照大人的价值观来为孩子设计前途的。而没有按照孩子某方面所独有的艺术潜能和欲望来安排孩子的学习。当孩子喜欢绘画、体育、音乐、舞蹈、雕塑等的时候,我们家长就会对孩子喜欢的科目进行审查,终极目标就是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艺术追求,是不是符合未来考大学这个基本要求。比如孩子说:“妈妈,我要画画。”妈妈就思考了:学这个有什么用?能考大学吗?还不如学写字,于是就回绝了孩子。当孩子说:“爸爸,我要学跳舞。”爸爸就想了:跳舞有什么出息?舞蹈是我们能学的吗?我们还是好好学习语文和数学吧,学好这些以后好考大学。于是孩子的艺术追求被阻止了。家长总怕孩子的业余艺术爱好耽误学习,耽误上大学。可是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三、四年级以后,你会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很突出,不及格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而孩子喜欢的兴趣爱好,我们家长也没有让他得到充分发展。孩子想要得到的,你没有让他得到;你想得到的,孩子也没有让你得到。这种情况概括了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基本模式。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令人遗憾的僵化的教育模式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种原因:

(1)多数家长不尊重孩子。
孩子要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而家长却要用功利的价值观,来决定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因为我们大人从小就没有被尊重,于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就把这种不尊重意识反映到了对待孩子身上。这是目前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所存在的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2)单一的学习目标
我们对某些教育观念和对孩子的前途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例如,家长认为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上大学,只要能考上大学,将来的一切就有保障,这显然是落后的想法。今后即使是大学毕业生,也不可能都有十分优越的工作可做。这和二三十年前不一样。那时我们国家文化层次普遍比较低下,只要有高中文化就可以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现在不同了,以后更不同,硕士生找不到工作也是常事。如果抱着我们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那是极其错误的想法。如果我们限制了孩子某些方面具有特质的才能,而强制孩子避开优势,从另一个方面去努力,即使考上大学,那也是一个平庸的大学生。那种认为只有读大学,才有成功人生的看法,已经过时了。

(3)我们不认同孩子的智力优势
孩子喜欢什么科目,说明他的大脑可能就有这方面的才能,并且可能具备这种心理和生理素质,十分有利于向那个方面发展。“冰上蝴蝶”陈露从小就喜欢花样滑冰,他的父亲就满足了她的艺术欲望,最终使她成为世界冠军。

3.关注孩子大脑之优势

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智力特征不是十分了解。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法纳的研究,人的大脑有7个智力中心,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和视觉智力、运动和舞蹈智力、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这7种智力,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最具优势的智力,这也是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发展趋势所在。如果他的某项智力发达,他可能喜欢那个智力所负责的项目内容。比如,他的视觉智力发达,他就可能喜爱画画、雕刻;他的逻辑智力发达,他就可能喜欢数学、物理;他的音乐智力发达,他就可能喜欢演奏、唱歌。我们尊重了孩子的喜好,也就是尊重了他的智力,也就尊重了科学。对于孩子朝思暮想的爱好,我们家长要给以鼓励和支持。

瑞典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在很小的时候就痴迷乒乓球,甚至夜里睡觉,他手里都攥着乒乓球,如果他父母不尊重他的爱好,他怎么能成为世界冠军呢?孩子喜欢什么,他才能在那个方面获得成功。如果孩子不喜欢,我们花多大的努力,他也是难以成功的。中华网在深圳的时候,我结识了几个朋友,后来我发现,网络公司的许多人,都不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其中一个是学生物的,一个是学医学的,一个是学野生动物的。他们在本专业上都没什么造就,而在计算机上却获得了成功。在与他们交往中,才知道他们在中学时就喜欢计算机。“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种例子实在太多。我们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

4.右脑是开发智力之关键

过去,由于贫穷,人们在温饱线上徘徊,学生在学校里只能学习语文、数学等。想学艺术特长课,没有钱买乐器,如手风琴小提琴、钢琴等,即使有钱买乐器,也没有老师教。所以我们老一代的家长大都没有什么业余爱好。现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了,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他想学习什么,就可以学什么。如果家长没有偏见,应该满足孩子的愿望。但是有的家长自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却总认为孩子喜欢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和正经学业关系不大。抱着这种错误观点和错误看法的大有人在。

我们家长应该明白,业余学习和学校的学习是不矛盾的。比如,学校要举行音乐会,我们的孩子会演奏小提琴,他就可以上台演出,获得掌声后,他就充满了自信,回到课堂上,他就会更加好好学习。另外,有很多艺术学科,都是开发智力的,其中音乐最为典型。一个孩子学钢琴,刚开始占用大量时间,可能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当孩子跨过钢琴比较难的练习阶段后,其它主科学习进步就非常快了。

音乐是右脑负责,利用音乐开发右脑智慧是一大有效途径。德国人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中,前10人中就有9人是来自德国。在德国,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年轻人一周要听16~17个小时的音乐。许多人都会乐器,不会乐器者被看作是落伍的人。德国人口很少,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很长一段时间都居世界第一位,直到二战后才排在美国之后,成为第二,现在仍然是第二。

比方说我们做数学题或者写作的时候,放一首我们喜欢的古典音乐,那么右脑就会被激活。左脑发生困难的时候,右脑就将智慧通过左右脑的桥梁传送给左脑,使左脑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不感到疲劳。许多科学家都拥有音乐嗜好。爱因斯坦就是小提琴手,李四光就会作曲,华罗庚夫人是钢琴家,据称他的优选法都和夫人的钢琴曲有关。

我们已经知道,右脑是人类的智慧库,人类要解决科学问题必须借助右脑的帮助。许多科学家就是积极调动右脑和使用右脑的能手。可以说右脑创造了智慧,智慧创造了知识和财富。孩子学习音乐艺术的过程,就是激活右脑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目的。我们现在提倡创新教育,全世界的教育经验说明,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创新素质,毕业后不但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反而会给国家带来就业压力。如果有创造能力,他毕业后就可以开创工作新局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打破陈腐观念,独树一帜。

所以说,许多科学家不仅在科学领域有卓越的贡献,而对艺术也有浓厚的兴趣爱好。艺术对科学可以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创造源泉,从科学角度出发,我们更要积极支持孩子的艺术兴趣爱好。

5.艺术是人生快乐之源泉

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除语文,数学以外,没有其他爱好,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什么兴趣,那么他的生命就缺乏应有的快乐。我们培养孩子要让他有出息、有作为,同时更要让他有幸福和快乐,而学习艺术则是创造幸福生活和快乐人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类的生存历来都是为了趋利避害。所谓趋利避害,是说我们无时不是在寻求快乐,而避免被伤害。人生获得快乐的方法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消极的方法追求快乐,一类是用积极的方法追求快乐。那些用消极方法获得快乐的,如赌博、嫖娼、酗酒和吸毒等等。用这类方法获得快乐者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极为有害,最终自己也不快乐。另一种获得快乐的方法就是对艺术兴趣的爱好和追求,如文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和摄影等等。假如我们的孩子什么艺术兴趣爱好都没有,当他长大成人后,获取人生快乐的方式就有可能朝着消极的方面倾斜。有一项调查证明了这个事实:在所有的职业中,犯罪率最低的是从事音乐职业的人。因为他们从音乐中获取乐趣已足矣。这说明,如果人们有很好的兴趣爱好,他就不必用损害自己和别人的方式来获得人生快乐和人生幸福。比方说,一个人爱好摄影,他就会在这方面努力实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最美好的画面,留住精彩的瞬间,从中获得快乐。而你如果没有任何艺术爱好,就会每天无所事事,无聊至极,也谈不上有什么快乐而言。

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孩子们有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兴趣培养的条件,他们也应该有美好的人生,有美好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我用了这么大的篇幅,来论述艺术兴趣重要性的原因。

二、才艺学习中的心理支持

1 最佳年龄

关于孩子学习才艺的年龄问题,不一而论,学习音乐,一般四五岁为最好。孩子大了,还能不能学呢?当然能学。但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才艺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孩子右脑的利用率,开发右脑潜能,全面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智慧,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爱好,千万不能有非成名成家不可。比如,学钢琴就不一定非要成为钢琴家。事实证明,一万个学习钢琴的孩子,不一定会产生一个钢琴家。如果当不了钢琴家,就中途放弃艺术科目的学习,那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不利于孩子右脑潜能发挥的,也许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2 科目选择

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才艺科目,要根据孩子的天赋和条件及他自己的愿望和喜爱而定。孩子小,如果他自己不知道喜欢什么,我们家长也不清楚,你可以让他去尝试,去接触,也可以让他到培训班去看看,看他对钢琴感兴趣呢?还是对小提琴感兴趣?是对舞蹈感兴趣呢?还是对唱歌感兴趣?让他自己去体验。一旦孩子喜欢上了某一科目,家长可顺着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关注他喜欢的科目。这里强调的是,切不要以家长的喜好,来武断地为孩子选择科目。

3 观摩表演

假如说孩子喜欢了钢琴,我们家长在全力支持他的同时,要做些心理准备工作,首先自己要研究学习钢琴的知识,你可以请教学习过钢琴的家长,也可以到书店买些相关的书籍来了解;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带到老师那里去,让孩子观察老师是怎么教的,小朋友是怎么学的。这样的观摩要有几次。当时间稍长后,如果你发现孩子确实喜欢钢琴,也能看到他有信心,直到他对弹钢琴的欲望增加到相当高的程度时,你才可以让孩子开始学钢琴。这个过程是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测试和准备,不可越过,否则会有始学终弃的可能。在这之前,可以让孩子掌握乐谱,学习视唱,但就是不让他摸琴。你可以给孩子买来和教材相配套的音乐磁带,每天反复放。此外还有钢琴录象带或光碟,也可以让孩子看。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经过一段时间,根据孩子对学钢琴的迫切程度,再确定是否要买钢琴了。

接下来,说两句题外的话。现在钢琴都是一万多元,初始学习的孩子,没有必要破费那么大,可以买二手货练习,二是在买琴之前,你可先拜访一下左邻右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并请他们在未来孩子练琴的日子里多多包涵。这是考虑到有的隔壁家庭不喜欢音乐,练习曲也很吵闹的缘故。

4 拜师学艺

接下来就是拜师,即领孩子去找辅导老师。老师应该是专业化的,他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样你的孩子一开始学习,无论是指型,还是姿势等,各方面都会很正确。如果老师专业性不是很强,孩子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另则,这位老师最好是性格温和型的,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将和他长期相处,便于和孩子沟通。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应该送孩子到比较严厉的老师那里去学习。我认为大多数孩子是不适应这样的老师的,尤其是那些没有笑容的老师。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很小,不大成熟,而且钢琴这样的科目,一学就需要几年,他所需要的是耐心的帮助,这样看,温和的老师比较好。这是我的个人理解。当然严厉的老师,可能极少数孩子也适应,比如,孩子天资比较好,自制力很强,老师留的作业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如果你的孩子具备这种素质,那么选择这样的老师也是可以的。

5 积极暗示

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比如,你的孩子开始练钢琴了,你会对孩子说:“钢琴太难了,你必须刻苦学习,必须多练,每天不练几个小时,是不能学好的,这是消极的暗示。积极暗示是这样的,你应这样说:“儿子,钢琴是个优美的乐器,曲子非常好听,非常容易学,只要我们按照老师所教的去学,去练,是很容易学会的。”还有这样的情况:你的孩子学习弹钢琴,亲属都知道了,舅舅来了说:“王刚,你爸爸给你买这么贵的钢琴,你可要好好学啊。”过两天,姑姑来了说:“王刚,这回就看你的了。”整个家庭和亲属都对孩子这么说,那就不好了,这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平时这些人不说这样的话啊,他们怎么了?我不就学习钢琴吗?我喜欢学,爸爸不是自愿买的吗?”于是他就可能有点惊慌,觉得我还是不要学了。这给他继续学好钢琴可能会带来副作用。这样的消极暗示,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把学钢琴的事当回事。

美国有个父亲,他的儿子出生后,两周过去了,还没有给孩子起名字。一天他上街的时候,碰到了朋友,朋友问他给孩子起名字没有?他说还没有。朋友说:“你就让孩子叫爱瑞尔吧,(当时爱瑞尔是美国人人皆知的歌唱家)让他以后成为歌唱家”。朋友是无意说的,但这位父亲回家后真的给孩子起了爱瑞尔•宝沙的名字。后来这个孩子就真的成了美国著名的歌唱家了。这似乎很“玄”,但说明了积极暗示的作用,我们给孩子一个美名,给孩子树立一个成功的目标,孩子就会朝着这个美名和目标前进。

三、才艺学习中的技术支持

我们知道了孩子学习艺术科目,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创新思维、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人生幸福都有很大的好处,那么,我们就要积极支持孩子学习他感兴趣的才艺科目。具体怎么学,我想从技术方面,根据我对儿童才艺学习所知道的一些方法,以钢琴为例,谈一些原则性意见,仅供家长参考。其他类才艺科目的学习方法大同小异。

1 营造温馨环境

孩子学习钢琴,家长要领孩子到老师家里去上课,上半个小时后,老师留下作业,然后家长带孩子回家自己练。每上一次课,孩子在家要天天练习,一周后再到老师那里去上课。老师要检查上周练习的作业,没有问题,接着教学,继续留作业,基本是这样的程序。

孩子开始练习钢琴的时候,我们要给他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果有条件,可以腾出一个单独房间做琴室;如果和孩子的卧室在一起,最好用屏风隔开。琴室的墙壁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张贴一些他喜欢的图片,琴室里不能放类似电动汽车的玩具;女孩喜欢的毛绒动物,可以摆放在钢琴上,让她感觉是在给那个动物在演奏,也可以不放。

孩子第一次练琴,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积极鼓励孩子。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我们终于开始学习钢琴了,妈妈为你有这样好的老师感到高兴,你一定能学会钢琴,妈妈和爸爸都喜欢欣赏你的曲子。”开始练琴,孩子很快乐,他也会向你表达他的感受,于是你们母子可拥抱一下,然后再让孩子上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心情舒畅,充满信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让孩子独立地练琴。如果不能独立练琴,可能妈妈要陪着,若妈妈会五线谱,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第一次练琴,都是练习音节,很简单,他可能很快就练会了,这时你可以终止他的练习。如果孩子还要继续练,家长就要和谐友好地劝止,为什么呢?其中的道理就如同好东西不能吃多一样,吃多了以后就不喜欢了。

为孩子创造温馨环境,旨在让他每次弹琴都感到快乐。也就是说,孩子应该在非常快乐,没有压力,没有任何不安全感的情况下,才开始练琴。道理在于:练琴是他的一项课业。他的课业能在快乐的时光里度过,那么,在他的大脑神经链中,就会把课业和快乐连接起来。孩子形成了条件反射:我练钢琴——我快乐。形成这样的心理机制,孩子就愿意练钢琴,否则相反。

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家庭不是这样的。比如,你可能对孩子指手划脚,督促他这样弹,那样弹;你也有可能不顺着孩子的想法去做,要求他这样,要求他那样。于是在弹琴这件事上,一开始就和孩子产生分歧。

我们往往还见到这样的情景:晚上8点了,到了练琴的时间,孩子还没有上琴,于是你就要唠叨他,训斥他,骂他。如果孩子弹了10分钟就停下来了,你可能又要呵斥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觉得学费太贵,一个月数百元,如果孩子不好好练,就等于白花钱。因此你就以延长练琴时间来弥补自己的心理缺陷。这样孩子就开始痛苦了,如此的次数多了,他就感到弹琴是个痛苦的事情。于是他就想:以前妈妈很爱我,很疼我,我很快乐,现在,我是被骂的对象,是被呵斥的对象,这都是由于学习钢琴造成的啊!于是孩子得出结论:学习钢琴是痛苦的。接着在他的大脑神经链里就进行了连接:学钢琴——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神经链越来越粗,一说弹钢琴,孩子就痛苦,一看钢琴,孩子就犯难,以后就只有厌弃学钢琴了。

2 建立练琴心锚

优美的旋律,稳健的节奏,动听的琴声,使孩子沉浸在快乐的音乐之中,在这样的状态中结束练琴,孩子很快乐,你也快乐。结束练琴后,你要赞美孩子,和他一起做一个动作:让孩子举起右手或双手,你也举起右手或双手,一齐击掌。第二天练琴结束,用同样的方式击掌。几次之后,孩子在开始练琴和结束练琴时,你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和孩子击掌。这是什么?这是一种行为科学。你和孩子一击掌,就刺激了他的神经系统,尽而调动起孩子的快乐情绪,激起他练琴的情趣,他也就进入到自信和音乐陶醉的优美状态中,于是孩子就愿意继续坚持练琴。每当孩子练完琴,与他击掌,这也是对他的鼓励,对他的赞美,对他的支持,对他深情的关爱。当然也可以用拍他的肩膀的方式。不论是击掌还是拍肩膀,都必须固定一个位置,以后不要改变。反复做,就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个过程,用心理学术语说,就是建立“心锚”。心锚一旦建立,就可以不断地使用这个方法激励孩子,这个心锚相当于“激励按钮”,适时使用,效果显而易见。心锚是在开始快乐练琴时建立的,孩子已经厌烦钢琴了,就建立不起来了。

3 开始练琴求准

钢琴是一个很严格的训练科目,开始学习,不要求速度,要求质量。如果孩子弹得准,姿势正确,以后的学习就不会受挫,进度也快。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掌握乐理知识,有的孩子只会弹,不懂多少乐理知识,也是不利于学习的。

4 缩短练琴时间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有一个小女孩从师学琴,老师观察了她的自然条件,考核了她对音乐的领悟及理解能力以后,问这个孩子:“你每天能用多长时间练琴?”孩子说每天至少两个小时,老师摇头,孩子说两个半小时,老师仍摇头,孩子说3个小时也行,这时老师的头摇更凶了,并大声说:“不!不!我的意思是你没有必要练那么长的时间。时间太长了,思想就不可能那样集中,而且也不容易坚持,不时中断难成大业。”他接着说,每天只要认真练15分钟就够了。但必须天天坚持,一生都不要间断。你能行吗?孩子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坚持比一时勤奋,“一日曝,十日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为重要的道理。她果真按老师的教导,天天练琴,从不间断,后来终于成为杰出的钢琴家。

一般来讲,家长和老师的心理,都想让孩子多学,快学。家长认为每月要付出几百元学费,那就要有收获。老师想,我要让你家长知道,你的孩子得到的这些知识和你交的这些钱是相符的,我要让你看到孩子教材的进度是如何之快。基于这种思想,每次给孩子留下了很多作业。由于作业太多,孩子弹完这首,弹那首,弹完这本,弹那本,这就容易使孩子的练琴情趣和积极性逐渐消退,最后导致厌恶钢琴,直至放弃钢琴。许多孩子都曾经学过艺术特长课,如各种乐器、画画、跳舞、打乒乓球等,但后来都半途而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从练习开始起,就没有享受过这门艺术给他带来的快乐。
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知道孩子练琴时间过长的害处,除了孩子受不了外,练琴的质量也难保证。由于时间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弹错。一个音符弹错,然后弹的时间又过长,导致这个错误就被“巩固”了,当孩子到老师那里去接受检查时,他就过不去。老师为了保证孩子的练琴质量,必须让他重弹,即这周的作业不给孩子留了,要反工上周的。对此,家长不知其中的要害,就又逼着孩子继续长时间练,从而,使孩子的学习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缩短弹琴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5 间隔练琴时段

对于钢琴,或与钢琴类似的才艺学习,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没有这种童子工夫,要想成大器是不可能的。但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要注意,一是孩子很小,练琴连续时间不能过长,这样往往会伤害孩子学习欲望,破坏孩子的学习本能;二是我们让孩子学习才艺,并非要孩子一定当钢琴家,大多数孩子只是学习爱好而已。为了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保证一定的练琴时间,我们可以采取间隔时段练琴法。

比如,孩子的老师要求他每天必须弹两小时钢琴,你千万不要让孩子一气就弹两小时,而是要把这两小时分开,方法是早晨弹半个小时,中午弹半个小时,下午弹半个小时,晚上弹半个小时,这样把时段分开,效果就会好些。如果你一气就让孩子弹两个小时,孩子可能很快就厌烦了。为了说明这个间隔原理,我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中国有一个大提琴家叫王健,现在在美国。小时候,他父亲教他学习大提琴时,一次只让他练习5分钟。玩够了,再练5分钟,孩子非常喜欢,发现练琴非常有趣。他从练琴中得到的是乐趣,而没有痛苦,于是他就沿着这条快乐的道路练了下去,结果成了大提琴家。他采用的就是间隔时段练琴法。

6 少留练琴作业

孩子很小,开始练琴,不能过量。家长应一求练琴质量,二求孩子兴趣,其它方面是次要的。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达成协议,尽量给孩子少留作业。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家长思想问题,如学钢琴就是要当钢琴家;多练,就能学好,诸如此类一些不正确的想法。

四、才艺学习中的情感支持

才艺学习是漫长的,如果没有不断的情感支持,孩子的学习往往不能持久和达到应有的水平,情感支持是孩子学习成果的重要保证。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师生关系靠沟通

我们家长要和老师有良好的沟通,在孩子面前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比如在孩子面前赞美老师,肯定老师,这样做,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孩子找到了好的老师。如果你要说老师一些不实际的坏话,或者攻击老师,那样破坏师生之情,会对你孩子学习不利。比如,你说老师的教学水平不行,孩子就会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你说老师服务态度不好,孩子就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结果,导致孩子不尊重老师,更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最后只能是孩子学而不获。有什么问题,私下和老师多沟通,对老师要有感激之情,这样,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你请的这位钢琴老师技术水平、热情、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都不是很理想,或者孩子在进入中级阶段的时候,老师指导水平上不去。此时家长可以终止这个老师的教学,然后再请另外的老师。我们说尊重老师,感激老师,并不意味放弃某些原则,丧失孩子的利益。

最后说点题外的话,那就是要及时给老师交学费,拖欠学费会使老师产生反感。

2.平缓智闯“高原期”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练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像载重汽车爬坡一样,他感到非常难,身心疲惫,似乎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这种学习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高原期”,家长应该将其视为正常。孩子感到难,是由于教材有了一定深度,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而不是这个科目不适应他。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帮助孩子,多做思想工作。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艰难时期。方法是,适当的减少作业量,有时也可以叫孩子停止一段时间。一旦度过“高原期”,孩子的学习就会步入正常了,弹琴进度还有飞速的可能。一般来说,孩子获取学习的成功,是会很容易的,就看我们是怎么对待。

3 .心态平和看终止

孩子学习艺术特长,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你的孩子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问题很多,又没有任何进展。老师也认为你的孩子不适合这一科目。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终止,或者暂时终止。出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埋怨孩子,家长也无需自责,因为,当初选择的时候,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和适应,家长也不知道。我国暂时还没有开发出一种能够对孩子大脑才能区进行测试的软件。据说山西太原有一位教授研制出来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会根据孩子的才能区来选择艺术特长学习。

对于孩子学习才艺,最好不要半途而废,但实在无法进行下去,终止也是正常的。我这样说,与许多家长的学习观念可能相悖。一般家长认为,孩子无论学习什么科目,都必须成功,否则以后再学习什么都不会成功,即不成功,就不学,学必成。有这样思想,就会硬逼着孩子苦学苦练,这种固执的想法和做法,最终的结果是伤害孩子。儿童时期,兴趣广泛,也不稳定,孩子多方面尝试是合理的,也是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不必为终止而哀叹。

孩子一旦终止了练琴,我们家长要有很好的心态去对待。道理很简单:孩子终止了,这是孩子不适应,就如同我们领孩子去饭店吃饭一样,我们要了5盘菜,结果有三个菜他不喜欢吃,那么我们下次上饭店,就不再要那三种菜了。如果继续要,就是浪费。培养孩子特长也应该这样。最怕的是出现这样的情景:家长对孩子说:“买了这么贵的钢琴,花了那么多的学费,学了这么久也没有学好,竟扔了。你这孩子不是祸害人吗?”甚至有的还挖苦孩子,骂孩子,对孩子产生偏见。假设你这样,就会消磨、丧失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或才能。从此,孩子就不会有什么兴趣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的第一个兴趣爱好失败了,家长就无休止抱怨、挖苦,使他痛苦。他会记住这一教训:不再学习任何才艺科目!

孩子没有学成第一项,还可以学习第二项嘛。总有能适合孩子的方面。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正确做法是:我们要安慰孩子。孩子也懂事,家长付出这么多的代价,买书,买磁带,买乐器,又请老师,他也很伤心。你要鼓励孩子:“儿子,你虽然没有学好钢琴,但是我们可以探讨其他的科目,没有关系,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你放心吧,以后会找到适合于你兴趣专长项目的,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两种不同态度,对孩子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根据以上原则,我在本章开篇的时候说到,你买钢琴可以买二手的,一开始不要投入太高,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的孩子潜力很大,进步很快,有可能成为钢琴家,到那时你再给他买几十万元的钢琴都不迟。

4 . 高昂代价为后人

中国艺术教育过去非常薄弱,师资和教育经验不足,加之许多家长教育观念陈旧,这都给孩子艺术学习带来了困难。一万个学钢琴者,或许没有一个钢琴家。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败下阵来。对此,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认为孩子和家长的心血白费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和家长付出的这一代价,可能是我们必须要付出的。下一代就不会再付出这个代价。我们把这个代价接受下来了,下一代孩子可能就不会走他们父辈的弯路。也就是说下一代孩子再学习艺术的时候,他们的父辈就能帮助他们,而且帮助的效果会比我们好。他们毕竟懂了些艺术。从这一点上看,以前的付出是值得的。

第二,我们的孩子虽然在这一特长上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学到的知识对现在其他科的学习和未来还是有好处的,这些知识无意中会发挥作用。

因此说,我们没有理由为所付出的心血而懊悔,我们要往前看,把更多的祝福给予我们未来的孩子们。

在本章结束前,我还要强调一下,我用如此长的篇幅讲学习钢琴,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一定要学习钢琴,唯学钢琴独尊;而是想通过介绍学习钢琴的方法,触类旁通,将其贯穿到其他所有的课程中,让孩子快乐学好每门课。

内容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找资源联系: (复制)婚姻学堂 » 才艺学习四大支持